正文 第46章 叩開苗疆走廊文化的大門(2)(2 / 3)

橫正除其形穴內勿傷:橫正,不管怎樣,無論如何。全句意為舉凡左右上下,凡涉及墓穴內之地,無論如何均不要破壞(傷害)。蓋當地習俗甚重喪葬,視為家族大事,最忌破壞祖先塋塚地。

屋場:即宅基地。

一刀坎過:坎,砍之訛字。一刀砍過,意指經過第一次砍伐。

油水:即茶籽油,通常簡稱茶油。蓋固體之茶籽經過壓榨工序後,產出液體狀之茶油,故又根據其形狀,稱為油水。

房族、本房:房族即具有同一血緣關係的內親族群。以後隨著人口增加,則可分為多房。本房則指三至五代代的血緣親族。

邊、籽:邊為稨之俗寫字,蓋讀音相同而省寫。籽則指左手緊握的糯稻穗莖單位。據光緒《天柱縣誌》卷三《田賦》,四籽為一稨(扁),一扁約重12市斤。

凸:當地讀作bóng,一般指小山丘。

陰陽兩賣:陰即陰地、或稱墓地;陽即陽宅,指屋基地;兩賣即兩類用地同時賣出。按當地習俗,陰地一經賣出,賣主即不能再有入葬之事。

GT-021-206:地理:指地理先生,即通曉堪輿學之人,民間通常稱其為風水先生。

除帖:賣地人將原來所持地契除與買主,表示賣主與所賣之物已全然了斷。

扣水:清代征收田賦,按製可用現銀抵糧,然如若屬碎銀,熔錠上交府庫會略有耗損,數量則稍低於本銀,俗稱“火耗”、“水扣”。故民戶交納銀兩抵糧,除交納田賦本銀外,尚要適當增收“扣水(火耗)”,以彌補官府熔錠上交時之損失。

血侄:至親侄子,血指血緣關係最近最親者。

九錢色:清代銀錢成色不一,大多未足十成,通常多為九錢色,八錢色錢。九錢色,即九成比例銀含量的的銀錢。

封:將銅錢逐一排疊整齊,用紙包裹為一封,封內一般包裹36枚銅圓。

花:指收成。糧食收成後須上田賦,上交田賦之農戶,通常即稱花戶。

挑:量詞,即擔;一挑約為100斤。

洋:銀洋省稱。

三幹:即三間,當地“間”讀gān,通常用來指稱屋內房間數量

二比:即雙方。

上中:即上中等。

派頭:指分派的份額。

上會:即邀會,邀請入會。

壪:田土上麵的山坡,雖高出田土,然落差並不太過懸殊。

GT-024-066:自麵:即當麵。

銅圓:即銅錢。

福事:似即佛事。

報恩:下輩請道士或僧人為上輩亡靈超度、追薦,俗稱做法事,也稱報恩,即通過超度儀式回報先人恩德。

以上所列,尚須比對文獻,多方周納,折衷一是。然來源既紮根鄉土民間,自有其本土知識之依據,大多足可信據,可供考釋者取證酌采,或兼可補《漢語大詞典》失收詞條或義項之闕略,而有裨於學術之發展也。清人嚴如煜《苗防備覽》嚐雲:“苗民不知文字,父子遞傳,以鼠牛虎馬記年月,暗與曆書合。有所控告者,必倩土人代書。性善記,慎有所忘,則結於繩,為契卷,刻木以為信,太古之意猶存。”嚴氏述事,主要乃官方視野,故所見倩土人(土家人)代書者,亦為控告具呈官府之訴狀。其實民間協商,涉及之事既繁且雜,請他人代書者,亦林林總總,奚止控告訴書一類?而苗、侗兩族記事,見諸契約文書者,既多由他人代筆,均為漢語書寫,故音同意異,不得要領之處,必然甚多,考釋訓解,輒當時時留心,處處審慎,以免望文生義之弊,移甲就乙之病。昔人所謂:“榛榛狉狉萬山中,八耳方言不一同;客至欲明真意緒,象胥先把語言通。”實乃經驗之談,洵為篤論耳。

采訪至六時始結束,遂設晚宴答謝。席開三桌,濟濟圍坐,相敘甚歡,盡興乃散。夜深複召集課題組成員開會,各抒心得,爭論激烈,斯亦難見難逄之好事也。

四、觀賞侗族敘事歌舞

四月三日上午,九時即驅車前往注溪鄉考察。注溪位於天柱縣城北麵,地處清水江畔,距湖南省新晃具甚近,轄上注溪、下注溪兩村。林木樹種多為杉、鬆、油茶,農業則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洋芋。餘所整理之文書未見有來自注溪者,故原不在考察範圍之內,乃應縣政府反複遨請,故臨時前來觀看當地侗族歌舞。

汽車抵達上注溪後,經鄉政府幹部介紹,先赴楊萬超先生家,與其圍坐敘談。楊乃貴州大學藝術係學生,學西洋小號,1962年畢業,遂先至貴州師大附中教書,後下放錦屏中學,未幾又辭職返鄉,遠離鬧市,躬耕田畝。近年則據侗族民間傳說,編排敘事歌舞——《嘎xei的傳說》。敘談內容雖天南地北,然主題仍為其所創作之民族歌舞。

與楊萬超先生交談結束後,遂前往街頭南麵文化活動室,共同觀看侗族敘事歌舞《嘎xei的傳說》。表演者主要為當地男女青年,然穿著裝束均頗時髦,與大城市相較並無太大差別,可見現代性文化之無孔不入。惟舉止言說均甚樸實,依然反映當地淳厚民風。《嘎xei的傳說》一戲,仍用侗語演唱,其義餘雖不甚曉,然事前看過文本,仍大體能知其故事情節。戲之內容,主要敘述人類始祖兄妹成婚與洪水泛監之故事,涉及宇宙論、善惡論、人類起源論等諸多問題,乃百姓日常生活世界熟悉之故事,大有寓勸戒、明美刺、存掌故之深意。而兄妹成婚,則隱喻血緣至親,可強化族群認同,凝聚同胞情感,不妨稱為“根基曆史”,亦可視作“根基情感”,既體現記憶曆史之一斑,也展示心性情誼之重要。其中哭歌一段,甚為感人。演畢座談,內子率先講話鼓氣,多涉音樂題旨內容,可謂專業點評,俾其更臻完善。餘亦受邀發言,辭之再三,不得已,乃從座上站立,先致禮,後補充,費時約二十分鍾,自以為皆搔癢不著之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