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國家傳播戰略的國際比較(5)(3 / 3)

在西方國家,媒體是要賺錢的企業,通常為大公司所有。因此也受到所有者和廣告的左右。美國廣播公司(ABC)被迪斯尼收購之後不久,經常批評迪斯尼的一個脫口秀節目就被取消了。雖然事情並不都這麼露骨。隻有那些有錢人才能辦得起有擁有大發行量和主要新聞網的報紙,其他人則被排斥在外,所以新聞就很容易反映富有的老板的觀點,不那麼有錢的人的觀點就被排除在外,即使沒有明確的審查政策。

西方傳媒還常常受到廣告商的左右。在1992年的美國編輯作家協會會議上對55名會員進行的調查發現,80%的人認為廣告商的壓力是個越來越大的問題,45%的人知道新聞報道在廣告商壓力下做出讓步的事例。在全球傳播時代,由於西方傳播高度集中於極少數幾家跨國傳媒集團手中,媒體更容易受所有者和商業利益的控製,新聞消費主義傾向有增無減,而且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大的範圍影響世界輿論。

由上麵可以看出,正是傳播製度的不同,造成中西傳播在價值取向和具體的媒介呈現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中西傳播的本質和宗旨不同。

(二)發展理念差異

前麵已經述及,不同的傳播製度決定了不同的傳播價值觀和傳播理念。與西方國家大力推行西方的民主製度、價值觀和世界觀,企圖“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國家不同,我國的對外傳播是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中國從來不幹涉別國的內政,也從來不企圖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和世界觀強加給別人。中國奉行的是和平發展戰略,中國的對外傳播奉行的是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

1.和諧世界理念與我國的外交基本理念一脈相承

中國外交的基礎是獨立自主以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諧世界的提法來源於這一基礎,同時又在這一基礎上有所發展。和諧世界要求各個國家、各種製度和各種文明之間不僅僅是和平共處、互不幹涉內政、井水不犯河水,還進一步發展為和諧共存,增添了彼此尊重、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等一些新的內涵。換句話說,增加了各類國家和各種力量之間積極互動的新要素。從和平共處到和諧共存,體現了中國外交理念既與時俱進,又一脈相承。

中國是一個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承諾和平發展,既是我們對外宣示要走出一條與傳統大國興衰不同的發展道路,也將成為推進和諧世界建設的重要基礎。對整個國際社會而言,我們的和平發展道路宣示顯然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我們對自身發展與世界和平之間相互關係的表述為: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過去幾十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的發展,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2.和諧世界理念是迄今我國提出的外交戰略思想的重要延伸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國根據不同時期所處的國際環境,以及維護我們根本利益的需要,相繼提出了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解決和平與發展兩大課題、推進世界多極化進程、提倡國際關係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等一係列重大外交戰略思想。和諧世界理念是在這些基礎上的延伸。這一理念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鮮明的時代特征,也涵蓋了更多的普世價值。這就使和諧世界理念能夠獲得外界更多的共識和共鳴,也能夠得到國際社會更多的認可和支持。

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中國從解決人類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促進人類發展進步的高度提出的重大外交思想。和諧不是同一,而是“愛其所同,敬其所異”。“不同”是客觀現實。建設和諧世界的關鍵,是在承認世界多元性、利益差異性、文明多樣性的前提下,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協調利益,化解矛盾,追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的進程,就是不斷解決矛盾、增加和諧因素的進程。上述外交理念,體現了中國對內政策與對外政策的統一,體現了中國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的統一,體現了中國和平發展與促進世界穩定繁榮的統一,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統一。中國的外交活動也實踐著上述外交理念。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積極參與國際安全合作及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進程,廣泛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能源安全等全球性問題,為推動和平解決朝核、伊朗核、蘇丹達爾富爾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發揮了重要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