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方法,如果對調理身體疾病有作用,必定有它內在的原理作指導。而真正了解了這種方法的原理,對於盡快掌握這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老師就從人為什麼會生病講起。
母體網
人出生前在母體內由胚胎發育而成,逐漸生成四肢百骸,直到形成一個完整的人。這個生長的過程是靠母體輸送血液,通過臍帶將營養輸送到全身。這套遍及全身的輸送通道,就像一個網絡一樣,我們給它取名叫做母體網。當嬰兒出生後,臍帶被剪斷,開始靠嘴進食。原先人體內一直運行的母體網便從此閑置下來。但是,母體網雖然閑置,卻在人體內依然存在。
人通過從嘴進食,食物經過食道、胃、腸各環節時,經常會有食物向母體網裏滲透。這些滲透物質在人體內會產生積聚,逐漸地積聚在一起。通過研究發現,它們集中分布在人體腹部五個地方,當滲透物質積累到一定的量以後,便形成囊袋,我們把這五個囊袋取名叫做積。這五個積位置分布在肚臍周圍,類似五角星的五個角,位於腸壁外側,皮層下側。
日積月累,積內的物質不斷增多,如果這樣持續下去,總有一天會達到飽和。當這些積內的物質達到飽和時,便要開始向外釋放。這種釋放,是以一種固定的頻率和固定的渠道進行的,釋放到哪裏,哪裏就會形成疾病。比如,當這些物質被輸送到肝髒時,就會形成肝炎,時間長了形成肝硬化,再嚴重的形成肝癌。如果這些酸性物質被釋放到胃部,先是胃炎、胃潰瘍,再往後就會生成胃癌。通過研究我們了解到,當疾病形成時,積內這些物質,是以與人心跳相同的頻率向外釋放;釋放的渠道,就是母體網形成的渠道。
變質蛋白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病灶,就像電腦編了程序一樣,形成有序化供養。
各種重大疾病的形成,都是這五個積釋放變質蛋白造成的。變質蛋白呈酸性特征,它實質上就是食物酸,具有腐蝕能力。不管是肝病、胃病、肺病、腎病、乳腺疾病,還是各種血液病、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疾病的形成都是這一個原理,這五個積就是各種疾病的病根。
李老師告訴我們,除了人之外,其他哺乳類動物有的身上也有母體網,也會生成積,最典型的就是豬。
因為豬貪吃好睡,吃飽了一躺,過剩的食物很容易往母體網裏滲透,形成類似囊袋的積。前不久,我們有幸親眼看到了豬身上的積,它們本是無色透明的液體,等把它們放入冰箱裏再取出來時,已經凍成了固體,且顏色發黃了(參見照片)。
據史料記載,古人在研究人體科學的過程中發現,人體存在七個輪,分別是頂輪、喉輪、胸輪、臍輪、腹輪、海底輪、腳踝輪(參見圖片)。李老師經過多年潛心研究,通過大量的患者案例和親身體會,最終印證了這七輪的存在。
李老師發現,體內五個積內酸性物質釋放的渠道,有一部分是呈環狀的,突出表現在胸輪、臍輪和腹輪,一些疾病的生成跟這幾個輪密不可分。
為了區分這五個積,也為進一步說明積與各種疾病的關係,我們把這五個積分別命名為:臍上積、臍左積、臍右積、左下積、右下積。
五個積命名
五個積釋放渠道如下:
1.臍上積
(1)酸性物質向上,破壞胃、食道、咽喉、扁桃體、淋巴、口腔、舌、牙齒。
(2)酸性物質沿胸輪向左向右,破壞肝髒、膽囊、肺髒、心髒。
酸性物質通過肝髒由血液進入血管,使血管壁長垢,致使血管變狹窄,血壓升高,生成血栓。
各種皮膚病,如痤瘡、牛皮癬、白癜風、濕疹、水痘、皮膚瘙癢、蕁麻疹等都是因為酸性物質進入血液,並隨著血液到皮膚所致。
臍上積的酸性物質釋放侵蝕肝髒還會造成失眠,嚴重者生成精神病。
手足口病、腱鞘炎、手指發麻,也是臍上積酸性物質釋放所致。
(3)酸性物質沿胸輪向後至背部,破壞脊椎會生成佝僂病,沿脊椎向上會生成大背瘡、頸椎病、肩周炎,往上到頸後部生成對口瘡,影響小腦、大腦,生成腦萎縮、腦膜炎、老年癡呆、帕金森病。從頭頂往前向下,會生成額竇炎、篩竇炎、鼻炎。破壞眼睛,生成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睛疾病。再往兩邊破壞兩個耳朵,生成耳朵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