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了一條消息說,2009年春節中國電信等運營商統計全國手機短信發送量達180億條,而2008年為170億條。
這條消息我持懷疑態度。
我的理由是,2008年年底,全國手機用戶數達到6.41億戶,比上年末
增加了9392.4萬戶。而2008年全年手機短信發送量比2007年增長了18.2%。這一比就看出來了,九千多萬近一個億的用戶,若按170億比180億的比率,又按增加量全是新戶的算法,就是說,一部新手機的短信發送也就十條上下。這可信麼?再說了,除了少數離世者而外,一般情況下人的朋友都在增加而不是減少,那麼,原來5個多億的用戶拜年短信就沒有增加或隻增加了百分之幾麼?
還有一條個人的理由,我是從上世紀90年代前期就有了手機的,雖然那時還沒有短信一說,但十多年來我卻沒有給別人發過一條短信,理由不是手機功能不夠,是人的本事不行:我就不會發短信。當然,收看還是會的,有些重要點的事,立馬給別人回電話過去。
可2009己醜牛年,我一下子發出去100多條短信,凡是手機裏存名的,後叉補充了幾十個朋友的名字,由小侄女給我打好字,又教會了發送方法,我就親自給朋友們發了~條條短信去。發了才知道並不難學,沒什麼了不起。於是又應了民間一句老話: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以我個人從零到一百多的倍數計算,我怎麼能相信新華社的消息數據呢?
我突然史無前例地發起短信來,並不是自己以高度的政治覺悟響應黨和國家擴大內需增加消費應對世界金融海嘯和經濟危機,也不是自己具有了溫家寶總理那樣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操,而完全是自己在過去的一年經曆了和國家民族一樣的大喜大悲,得到了太多太多的朋友的關愛和幫助,我自感有必要以感恩之心又以最廉價的方式向朋友道一聲“謝謝”。
我用了廉價這個詞,並不僅僅指一條短信才一角錢。你想,一角錢現在在街上能買到什麼呢?幾乎什麼也買不起,但卻竟然買到了向朋友的感謝和祝福,真是了不起。
廉價的更是精力和精神的付出。原始的拜年是要上門拱手的,即使不帶禮物,一天也跑不了幾家。近代的拜年用賀年卡,買好賀卡簽上名再寫幾句話托郵局寄給朋友。而當代人又不斷強調環保意識,媒體上每每宣傳多少多少張賀卡就要砍掉一棵大樹雲雲,當然這手機短信就成了最廉價最省力氣又最時髦的拜年方式了。
廉價的是錢財和精力,厚重的卻是情誼和心意。時代的發展,過去難於上青天的事,今天卻是匪夷所思的簡單。當年天塹變通途還要在大山之間繞來繞去,今天的陝西人接連在秦嶺山根戳了一個又一個窟窿修起高速路;過去的海角天涯有大船來往就不錯了+今天的海邊人動不動就弄出一座跨海大橋來。今天的“廉價”已不是個貶義詞,而是時代發展科學發展之必然。
物質廉價了,時代變化了,但不變的人文精神和曆史傳承不僅不變反而更加凝重和厚實。中國人不僅在本民族和本國度繼續和弘揚著幾千年悠久曆史的傳統和文明,而且在建立建設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旗幟下詿這種人類文明在全世界都得到分享和傳播。過去的中國人過年,那是中國人的事;今天的中國春節,卻有聯合國秘書長和世界相當多數國家的首腦發來賀電,他們認可的固然是中國經濟的超速發展和對全球的貢獻,但同時不也包括了對中華文明和中國理念的認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