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網絡與信息技術研發計劃負責人喬治·斯特朗的觀點是:“安全是一個複雜而艱難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場戰爭。一方是提供安全的人,一方是想破壞安全的人,我們現在是戰爭升級了。”
在人類曆史上,任何一項新技術的出現都不曾像網絡技術那樣放大了人性惡的能量。幾乎建構和支撐人類現代生活的所有的堅固都變得脆弱,所有的安全感都麵臨著新的危險。
二
千萬年來,如同積累生存創造的經驗一樣,人類積累了豐富的保護自己財產和人身安全的經驗。即便在法製化社會的今天,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伴隨著人類成長的經驗,鋼筋鐵骨,依然一目可見。
不幸的是,曾經的手段伴隨既往的經驗一同消散。
北京網秦天下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林宇的判斷是:“互聯網上犯罪確實是擁有高智商、高科技的技能,和一個不懂網絡安全知識、互聯網知識的這個群體的對抗,這個差距可能會更大了。”
“假想我們身處非洲,就知道獅子可能對我們構成人身威脅,也知道離開家後要鎖上大門,但到了網絡空間,人們就會完全失去防範意識。”基思·馬丁說,“因此必須逐漸讓人們意識到,網絡空間同樣存在像獅子一樣的危險。而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需要重新理解網絡空間存在的風險,思考如何應對。”
“槍械無罪,有罪的是扣動扳機的人。”這是著名的AK-47突擊步槍的發明者卡拉尼什科夫,在人們熱議槍支犯罪的時候為自己的創造物所做的申辯。
技術是中性的,互聯網是那把無罪的“槍”。但此槍已非彼槍。AK-47並不是每個人所必需,網絡和網絡終端卻是新時代人類的必用品;AK-47被有罪的人扣動扳機,你可以看見它的身影,聽見它的聲音,網絡的扳機被有惡意的人扣動,不論它近在隔壁還是遠在天邊,全都無蹤無息。
“在網絡上有破壞力的人現在可以快速靈活地移動,在很多情況下,與那些防守或預防這些攻擊的人相比,那些人似乎占優勢。”美國計算機曆史博物館館長約翰·郝萊憂心忡忡地說,“我想在技術發展的曆史上,我們還沒有經曆過類似的鬥爭。”
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說:“事實上現在在網上做木馬、做黑客的這些人,他也不知道用戶是誰,他可能也從來沒見過那些用戶。所以我們感覺,他們好像比較缺乏這種真正的內疚感或者犯罪感。”
懷揣侵犯的動機,對幾乎無數的人實施有害的侵犯,卻不再有傳統犯罪中普遍具有的犯罪感,這將是人類應對互聯網犯罪的重大時代命題。
新技術不僅讓傳統犯罪呈現出新麵貌,新技術也催生了完全超乎人類經驗的新傷害。
17歲的加拿大少女帕森斯,於2012年4月懸索自盡;14歲的英國女中學生漢娜,於2013年8月以相同的方式自盡;因為電視劇《星夢奇緣》為不少中國觀眾熟悉的韓國女明星崔真實,於2008年10月在家中自縊身亡;18歲的中國廣東陸豐少女小琪,於2013年12月跳河自殺……
這些令人惋惜的死亡,原因都是相同的:無數的人、無數的陌生人,通過網絡對她們進行了無休止的羞辱!這的確是隻有網絡才能施加的暴力。
“當你坐在一台電腦前麵的時候,你能夠強烈地感覺到你和你的交流對象之間的距離,你會有一種匿名的視角,不會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不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研究員帕特裏夏·華萊士說。
“一定有在現實生活中不會犯罪的人,卻在網上犯罪了。英國社會一直在熱議‘網絡欺淩’的問題。雖然學校操場上時常會有欺淩發生,但實際上真正走到一個人麵前對其惡意相向,是需要做一定的心理建設的。”基思·馬丁教授說,“如今通過社會化媒體不斷發生‘網絡欺淩’,我相信有些欺淩者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會這麼做。而且很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這是一種欺淩行為,也不清楚會帶來什麼後果。”
千萬年的人類生活中,在我們的村口、街頭、居民區,一個人所能麵對的語言淩辱,能向你施加語言暴力的人,數量是有限的,範圍是相對確定的。但網絡時代,每一個人都可能因為某件事甚至一句話,被千萬人包圍起來,麵對毀滅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