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破裂,對於青少年來說,也是一種挫折考驗。我們曾在戒毒所遇到一個17歲的少年。他的父母離了婚,法院將他判給了母親撫養。家庭的破裂,給他的心靈蒙上了陰影。不久,他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緊接著,便是母親焦慮的規勸和咒罵。他情緒低落,孤零淒涼的感覺油然而生。
他的家門口就是一個喧嘩嘈雜的世界。舞廳、影劇院、電子遊戲室,比比皆是。孤獨、茫然而不想再學習的他,被電子遊戲機上太空人激烈的對槍戰、幻化無影的變形金剛給吸引住了。他玩了一段時間,還是不能驅逐纏在他心底的痛苦。於是,他又頻繁地出入電影院、錄像廳。
就在這時,他結識了一個吸毒者。對方“關心”地對他說:“吸了這個(海洛因),你就什麼煩惱也沒有了。”
為了擺脫家庭破裂所產生的孤獨、茫然和煩惱,他接受了毒品的誘惑……
家是青少年朋友最可靠的心靈的避風港。一旦這個避風港內風雨飄搖,對他們肯定是重大的心靈打擊。但為什麼要去吸毒呢?吸毒並不能減輕你的痛苦,相反,隻會加重你的痛苦。家庭破裂的痛苦往往是一時的,而吸毒後不能自拔所產生的痛苦卻會伴隨你一生。用沉重的痛苦來緩解一時的痛苦,這不是太不值得嗎?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不健康心理都會導致吸毒,並非所有的不良社會環境都會引發吸毒,並非所有的挫折都會使人向吸毒中尋求解脫。但是,一個人存在這樣那樣的消極悲觀、惶惑迷亂的思想和情緒,就等於放棄了抵抗“敵人”入侵的武器。一有機會,毒品就會趁其精神防線之“虛”,用一把毒火將其生命焚毀。毒販子們總是尋找對毒品缺乏警惕的人,把他們引入歧途。隻有時刻注意,防患於未然,才能不讓毒品有可乘之機。
三、最後的衷告
毒品,萬不可一試。毒品中尤其海洛因為最甚,隻要抽上一次便是你人生的永久性災難。青少年朋友們不論在主動性的或非主動性的環境中,萬不可一試。
一封絕命的遺書
下麵是昆明市一位17歲的吸毒者,在擰開煤氣罐自殺前留給警察的一封遺書:
尊敬的警察:
我是一個卑鄙的吸毒者!
今年染上毒癮,我便陷入了一個不可自拔的深淵。但是,又不敢讓家裏知道。為了吸毒,我不得不離開工作單位到社會上鬼混。每日在外偷竊、騙錢,用以滿足我吸毒的欲望。
現在我很後悔!但已無用了,我吸毒太深……再三考慮,自覺唯有選擇死亡,來解脫自己汙濁的軀體與靈魂,才是我最後的路!我對不起家人,對不起社會,又給你們添了很多麻煩,實在抱歉!
願我以死的教訓,來告誡一下我的同齡朋友們:小心呀!不要再沾染一切罪惡了,尤其是海洛因——白色的魔鬼!
小凡絕筆
2006年9月22日夜
其實,可憐的小凡應該向社會和組織求救。他染上毒癮未及一年,連家長都尚未發現。在社會幫助下,他戒除毒癮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海洛因不僅損害了他的肉體,還嚴重地摧毀了他的精神,因而,他錯誤地選擇了一死了之的解脫方式。而更多的青少年吸毒者,為了尋求毒癮的滿足,不惜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在違法犯罪的歧路上越走越遠。
超前戒備
1、去有關部門參觀陳列的毒品。
2、請戒毒所醫生做一次報告。
3、在“非主動性吸入”方麵搞一次多角度的模擬表演,以此來提高同學們的警惕。
4、以“毒品萬不可試”為題,舉行一次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