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中的蔬菜都是適合本地種植的,應有盡有。春天從挖了白白嫩嫩、吸足了營養的小蔥做包子吃起,接著是宿根的韭菜,以後陸續是新種的小白菜、豆角、辣椒、茄子、葫蘆瓜,直到吃到園中的胡蘿卜時,園中的蔬菜就全齊了,這時,時景已到了八月光景了,到了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了。
趕上秋季,園中的青苞米掛穗成仁了,此時和園中的洋芋煮上一鍋,如果再加點毛豆,那就是饋客的最好美食了。這些東西都是園中自產的土特產,種植時的底肥都是在幾十公裏外養路段上的下四分養殖場拉來的農家肥,生長期間根本不用上化肥,沙漠中蔬菜病蟲害少,也不必用農藥,是真正的無公害食品。
苞米上桌時,洋芋已經煮得開了花,裂開了長長的口子,此時玉米是金黃的顏色,胡蘿卜紅、毛豆綠、洋芋雪白,單純那顏色,就會令人胃口大開。
一年三季中,園中都有出產,“一畝園,十畝田”,這菜園,解決了職工吃菜難的問題,也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成為道班人員工作之餘的一處向往和去處。夏日炎炎中,在門口樹下搬個小床,乘涼,那才是愜意。
桑 樹
菜園周圍長滿了樹,多為防風固沙而栽種的,早期帶有明顯的目的性,多為抗旱、固沙的樹種,有紅柳、梭梭、沙打旺、沙棗樹等。後期,又栽了桃、杏樹等,桃、杏都沒有成活下來,但園中有一棵桑樹,已經長得有水桶般粗了。它寓居在菜園東南角,受到道班養路工貴賓般地待遇,因為每年它除了為園中增添綠色外,還可以提供令人垂涎欲滴的桑葚。
每年五六月份,桑樹上的桑葚熟了,酸酸甜甜的桑葚令人胃口大開,養路人下班回來了,簡單洗涮一番,就到菜園中摘桑葚來解渴,解乏。此時不等女同誌來,性急的小夥子已經爬上樹去,邊摘邊吃了,等女同胞來時,他已經吃了個夠,帶著一大包果實從樹上下來了,女同胞來要,他故意不給:“不給不給,又不是害娃娃(指懷孕),不能吃酸,女人已經是醋壇了,再吃酸,可了不得了……”“你大男人都吃了,還不讓我們吃,反了你了……”“我這不正準備害娃娃嘛,我決心和你們一樣,要做到男女都一樣……”大家相互地開玩笑,熱鬧地爭搶一番,最後誰都是勝利者,愜意地抽煙的抽煙,吃桑葚的吃桑葚,快樂的聲音穿過了密密的樹叢,消失在大漠深處……
白天的桑葚由人和飛鳥來分享,夜晚又是另外一種情形,那些熟透的桑葚從樹上被風吹落,被飛鳥啄落,引來菜園周圍的沙生動物來赴宴,沙狐、刺蝟、沙鼠,都來分享這種收獲……
(注:現在的柴照子道班,環境已很差。道班不遠處建起了多家生產衣物染色劑的化工廠,滾滾的煙塵染黑了沙漠純淨的藍天,大量的汙水直接排入沙漠。柴照子養護站周邊臭氣熏天,已經不適合居住和工作了。現代的汙染無孔不入,已經滲透到了遙遠的大漠深處,柴照子也許就成了金昌養路人永遠的記憶聖地了。寫罷此文時耳邊還響起鄭智化的歌曲《星星點燈》:“現在的一片天是肮髒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中,再也看不見……)
何日再回到純明靜淨的柴照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