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亮,楊林已經整裝待發。

在驍騎營的護送下,天雷衛一行八十人向著邊城趕去。

天雷衛原本隻有三十多人,昨晚趙崢又給天雷衛增加了四十多人,這四十多人都是從暗衛中挑選出來的。

他們參與到天雷衛的行動中,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提高天雷衛的戰鬥力,另一個則是為了保護趙蒹葭。

為人父,趙崢雖然說得大義凜然,但是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趙蒹葭能夠平平安安。

趙蒹葭心情很是激動,她終於能夠上戰場了。

不知是不是遺傳了魏王好戰的血脈,趙蒹葭對於前路沒有絲毫畏懼。

由於西線剛結束一場大戰,此時西線各路人馬都在休養生息。

西線蠻軍等著援兵到來,然後好對邊城發動致命一擊。

而邊城則是緊急修繕城牆,儲存守城物資糧草,密切關注蠻軍的一舉一動,積極做好迎戰的準備。

由於援軍的補充,此時邊城內有守軍一萬五千人,其中有一千騎兵,輔兵五千人,合計兩萬人馬。

蠻軍的行軍速度很快,如今新增派的十萬兵力兵分兩路,一路向著東線石鎮挺進,一路向著西線邊城挺進。

東線的目標顯然是燕城和赤峰嶺糧道。

在失去石鎮這道屏障後,燕城就要直麵蠻軍的威脅。

魏王此時重新調整軍力部署,收攏軍隊,東線的防禦重點是燕城和赤峰嶺糧道,其餘幾座小的城池則是任由蠻軍占領,如今不適合將兵力分散得太廣,不然會被蠻軍各個擊破,還不如孤注一擲,嚴防死守幾座重點城池。

隻要這些地方不丟,等到朝廷的援軍到來,魏王就能展開反擊,重新奪回失地。

蠻軍不擅長攻城,也不擅長守城,他們的優勢是機動性很強的騎兵作戰。

所以魏王再等,等援軍!

然而當朝廷的聖旨傳到邊關的時候,卻是給了魏王迎頭一棒!

朝廷商議到最後的結果竟然是議和罷兵?

消息被魏王封鎖了起來,前來宣旨的天使被魏王強製扣留了下來。

無涯關內,魏王趙崢臉色很是難看,他不知道皇上是怎麼想的,莫不是真的煉丹煉傻了?

隻要國內勒緊褲腰帶,全力支援邊關,此戰魏王有信心一舉擊潰蠻軍,並且還能趁勢反擊,奪回丟失的北境三州十二城,將蠻軍趕回到草原上。

此時景國處於劣勢,要是和蠻國議和,蠻國一定會獅子大張口。

從蠻國幾乎傾巢而出就能看出,蠻國今歲的日子也是相當難過,他們急需從景國掠奪糧食養活蠻國的民眾。

一旦讓他們得到喘息的機會,蠻國定然會卷土重來,到時候景國積重難返,虛弱不堪,還怎麼和蠻國打?

援軍沒有等到,等來的卻是朝廷的議和,魏王心裏充滿苦澀。

現在需要一場大勝來提振邊軍和朝廷的信心,隻是在麵對蠻軍十幾萬大軍,緊靠邊軍這點人數連防守都變得捉襟見肘起來,何來取勝之法?

……

楊林等人通過兩天的急行軍,終於趕到邊城。

邊城經過緊急搶修如今大部分城牆隻是倉促修繕,能否有效抵擋蠻軍攻城尚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