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0章 清朝後妃(6)(2 / 3)

鈕祜祿氏是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的生身母親。綿愷在嘉慶年間被封為悼郡王,在道光年間又成為親王。綿忻在嘉慶年間已被封為瑞親王。此外,鈕祜祿氏還有一個女兒,但這個女兒未成年就夭折了。

鈕祜祿氏十分工於心計。在成為皇後的最初幾年,她給人的印象尚比較平和,但漸漸地她也弄起權術來。嘉慶後期,隨著嘉慶皇帝日垂暮年,他身後皇位屬誰的問題也變得日益突出。出於對自己今後利益的考慮,鈕祜祿氏對這個問題也十分關切。

公元1820年夏,嘉慶皇帝帶著綿寧等人到了承德避暑山莊。七月二十五日,原本身體安好的嘉慶猝死。在嘉慶臨終之際,內大臣賽衝阿、禧恩等人聚在一起打開了盛有皇帝禦書的鐵匣子。清王朝自雍正皇帝以後有一個習慣:何人繼承皇位是由在位皇帝及早寫在禦書上,盛在鐵匣子裏,然後放在故宮太和殿正大光明匾額後麵。隻有在皇帝去世時大臣們才能打開匣子,按禦書上的人選擁戴新的皇帝。當時,賽衝阿等人打開鐵匣,取出了禦書,隻見上麵寫著讓皇次子綿寧繼承皇位。嘉慶皇帝剛剛晏駕,遠在北京的鈕祜祿氏就派人快馬加鞭傳來了她的旨意:讓綿寧繼承皇位。這樣就更加確定了綿寧皇位繼承人的身份。不過,鈕祜祿氏對嘉慶的死訊知道得如此之快不免令人驚訝,似乎她對嘉慶的死早有預料。而且她指定的新皇帝人選與嘉慶禦書上所寫的正相吻合,莫非她事先看過了禦書?如果鈕祜祿氏早已心中有底,那麼她傳旨之舉是順水推舟地對綿寧示以恩典,還是防止王公大臣們節外生枝?嘉慶駕崩前後發生的一連串事情,是否隱含著鈕祜祿氏的一番苦心?盡管這幕新桃換舊符的短劇有令人起疑之處,但這在當時的政壇上並未激起軒然大波。綿寧順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他便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尊奉鈕祜祿氏為皇太後,安排她住在壽康宮,並且對這位皇太後一直十分敬重。

後世的一些人堅持認為:鈕祜祿氏在嘉慶駕崩、道光繼位的過程中扮演了很微妙的角色。不過,這畢竟是人們推測的結果,尚無法成為定論。在後世的一些描述中,鈕祜祿氏與道光帝皇後的死有很大關係,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原來,道光皇帝先後有過4位皇後,其中第3位皇後也叫鈕祜祿氏,這位皇後與孝和睿皇後——當時已被尊為皇太後的鈕祜祿氏還是姑侄關係。皇後鈕祜祿氏不僅姿色秀美,而且聰穎伶俐,頗得道光帝的歡心。皇太後鈕祜祿氏在道光帝麵前說話很有分量,道光帝的後妃對她自然不敢怠慢。這樣,太後和後妃們相處得倒是比較寧靜。不過,時間一長,岔子就冒出來了。

公元1836年,適逢太後鈕祜祿氏60大壽,皇宮內外隆重慶祝。一天,道光帝到太後那裏請安,他們在閑談時無意中談起了皇後。道光帝禁不住對皇後的聰穎靈巧誇獎了幾句。不料,太後鈕祜祿氏卻不以為然。她認為,女子以德為重,德厚才能載福。若僅有點小聰明。那不算什麼福相。太後的這些話後來傳到了皇後那裏,皇後當下便有些氣憤。皇後心裏不順,便想給太後點顏色看看。後來,皇後每當跟太後接觸,言語中便帶了些譏刺。太後漸漸覺察到皇後對自己的態度有變化,待她明白了其中原委,頓時火上心頭。身為皇太後,又是皇後的姑姑,她怎能容忍皇後的不恭?她幾次當麵訓斥了皇後,在道光帝麵前也指斥他管教不嚴。不過,皇後根本不吃太後這一套,她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和太後當麵頂撞。就這樣,兩人的關係日趨緊張。一些平素與皇後不和的妃子趁機在太後跟前添油加醋,挑撥是非,兩位當朝最顯貴的女人簡直有點不共戴天了。

公元1839年臘月,京城裏一連幾天風雪交加,寒氣襲人,皇後不小心得了感冒,便未到太後那裏去請安。誰知皇太後竟以已過花甲之年不畏風寒,親自到皇後那裏探望病情,煞是熱情。皇後見此,心中不免有些愧疚。轉年正月,皇後病好了,連忙去向太後請安。太後很是高興,兩人在一起說說笑笑,氣氛很融洽。一天之後,太後特地派人給皇後送來一瓶名酒,皇後很是感激,當著來人的麵便飲了一杯,並連誇酒的味道不錯。但在當天夜裏,皇後就突然去世了。

後人描敘的故事是否屬於曆史的真實,恐怕目前隻能存疑。不過,清楚的,即是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在一些後人心目中的印象是不佳的,甚至是可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