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三月,太後去世,年77歲。葬孝陵之東,曰孝東陵。
姓名:赫舍裏氏
生卒年:?~1674年
婚配: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
封號:皇後
封後時間:公元1665年
子女:一子
諡號:孝誠仁皇後(初諡“仁孝皇後”)
公元1665年夏,輔政大臣索尼之子、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的女兒赫舍裏氏被康熙帝冊立為皇後。她是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後。
這門婚事是康熙的祖母布木布泰太皇太後定下的。康熙8歲即位,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拜四大臣輔政。居四大臣首位的索尼是四朝元老,從一等侍衛累升至內大臣、一等伯,深得太皇太後的信任與賞識,因此,太皇太後便做主要把他的孫女立為皇後。當將此事交大臣們議論時,鼇拜堅決反對,並聲稱:“若將噶布喇之女立為皇後,必動刀槍。滿洲下人之女,豈有立為皇後之理?”並會同遏必隆、蘇克薩哈啟奏太皇太後。太皇太後回答說:“滿洲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後?我意已定,不必再議。”於是,赫舍裏氏成為皇後,她一家成為皇親,地位顯赫。
公元1674年,皇後生下皇二子允礽。但她不幸在生允礽的當天就死去了。年僅22歲。諡為“仁孝皇後”。
公元1681年,葬孝東陵之東,即景陵。後改諡為“孝誠仁皇後”。
姓名:烏雅氏
生卒年:公元1660~1723年
婚配: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封號:德妃
封妃時間:公元1681年
子女:三子,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皇六子允祚(六歲死)、皇十四子允禵,三個皇女,兩個夭殤,活下來的隻有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
諡號:孝恭聖仁皇後
烏雅氏,護軍參領威武之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第四位皇後,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生母。生性謙謹、處事溫和,聰明伶俐、嫵媚動人。
康熙帝先後有四位皇後:第一位皇後名赫舍裏氏,因生皇子允礽難產,當日死去,時年僅22歲,諡“孝誠仁皇後”;第二位皇後名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十六年立為皇後,不久病死,諡“孝昭仁皇後”;第三位皇後名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是康熙的姨表妹。初封貴妃,再封皇貴妃,康熙二十八年立為皇後,立“後”後的第二天病逝,僅當了一天皇後,也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後,終年約30歲,諡“孝懿聖仁皇後”;第四位皇後即烏雅氏。
烏雅氏入宮後,初侍康熙帝,得康熙召幸。於公元1678年,即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為康熙生下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翌年晉封為德嬪。康熙十九年,她又為康熙生下皇六子允祚,六歲死。後又生下十四皇子允禵。康熙二十年,被晉封為德妃。另外,她還生了三個皇女,兩個夭殤,活下來的隻有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
烏雅氏是一位比較幸運的女人,她曾與一代明君康熙大帝共同生活了四十餘年,兒子也做了皇帝;同時,她又是一位不幸的女人。因康熙帝有35個兒子,她晚年處在諸皇子爭奪權位的複雜鬥爭之中,終日膽顫心驚。此時她親生的皇四子與皇十四子的激烈爭奪,即所謂“傳位十四皇子”及“傳位於四皇子”的“改十為於”的重大疑案,尤其在皇四子胤禛即位後,曾大打出手,打擊異己,先後將五位兄弟置於死地,又將一母同胞弟十四阿哥無情幽禁,這使她終於氣鬱得病。她比較清楚地知道,在康熙帝生前,多年著重培養的接班人是十四子允禵而不是胤禛,康熙絲毫沒有傳位給胤禛的跡象。然在康熙帝去世的當天,卻由胤禛的舅舅隆科多(康熙“孝懿聖仁皇後”弟,時為清步軍統領兼藩院尚書,康熙臨終時召受顧命)向諸皇子宣讀了康熙帝所謂“傳位於四皇子”的遺詔。當場諸皇子麵麵相覷,大多認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絕不會輕率地將大清皇位傳給一個秉性陰詐、經常喜怒不定的四皇子胤禛,這很可能是隆科多在康熙“傳位十四皇子”中的“十”字上“上下添筆”將“十”字篡改為“於”字,這樣就變成了“傳位於四皇子”的偽造遺詔。然此說僅是推測,在清史中並無詳細記載,故雍正繼位秘事被稱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雍正“合法”即位後,雖尊生母烏雅氏為皇太後,並準備為其擬加封號“仁壽皇太後”,然她總認為是雍正與隆科多密謀篡改了遺詔、並對雍正殘酷打擊迫害允禵氣忍不下,於是病情日益加重。
公元1723年,烏雅氏無可奈何地離開了人世,時年64歲,諡“孝恭聖仁皇後”,葬景陵。
姓名:烏拉那拉氏
生卒年:?~17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