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遼代後妃(2)(2 / 3)

石敬瑭叛亂時,擔任後唐盧龍節度使的趙德鈞也想學石敬瑭的樣子向遼朝稱臣稱兒,撈個兒皇帝當當,被拒絕。李從珂命他帶兵援救張敬達,他又磨磨蹭蹭不肯進軍,結果被耶律德光殺了個大敗,率部投降被帶回遼朝。這時,他向述律平獻上大量財寶以及自己所屬的田宅,企圖買好求寵。述律平表現出對見異思遷、忘恩負義的軟骨頭極其痛恨的架式,冷嘲熱諷地向趙德鈞訓斥說:“我兒將要出兵時,我曾告誡過他,要他小心謹慎,若是駐守幽州的趙大王引兵北向榆關阻擊我軍,他必須迅速撤回,太原是幫不了的。你趙大王既然想當天子,為何不先擊退我兒,然後下手也不晚。你身為人臣,既背叛你主,又不能擊敵,還想乘亂撿便宜,這等不忠不義,有何麵目活在世上?!“趙德鈞被罵得無地自容,低著頭說不出話來。述律平又問:“你獻的財寶在這裏了,田宅何在?”趙德鈞說:“在幽州。”述律平問:“幽州現在屬誰管?”回答:“屬太後。”述律平哈哈大笑,說:“那還用得著你獻嗎?”趙德鈞更加羞愧不堪,很快抑鬱而死。

石敬瑭靠出賣民族利益當了7年兒皇帝,會同五年(942年)死,他的侄子石重貴即位,中原人民痛恨遼朝的殘酷盤剝,掀起了日益浩大的反遼熱潮。石重貴也不甘心受遼朝的淩辱,要求向遼朝隻稱孫不稱臣。耶律德光大怒,連續幾年興兵討晉,發誓不但要滅掉後晉,還要由自己當中原的皇帝,結果好幾次都被晉兵殺敗,有一回還差點成了俘虜,多虧胯下駱駝跑得快,才沒被晉兵捉住。開始時,述律平十分支持德光南侵,但看到幾年戰爭過後,遼朝的軍事、政治力量消耗嚴重,士兵戰馬死亡不少,人民的厭戰情緒日益增長,使她對戰爭的信心產生了動搖,遂問德光:“讓漢人當我們蕃人之主,行不行?”德光答:“不行。”述律平又問:“但是你為什麼想當漢主呢?”答:“石氏背恩負義不可容。”述律平說:“你如今即使得到漢地,也不能久居,萬一閃失,後悔莫及。”又說:“那漢兒何曾睡過一個安穩覺?自古隻聽說漢人向蕃人講和,未聞有蕃人向漢人講和的,漢兒果能回心轉意,我何惜向他講和?”她的這個見解是比較明智的,可惜她對戰爭雖表示了懷疑,但並沒有製止,大概對中原無數財寶和廣袤疆域的貪欲此時已經把她原本清醒的頭腦衝昏了。於是德光經過充分準備,於會同九年(946年)八月,再次領兵南侵。中原在連年戰亂之後,更加凋敝不堪,後晉的統治也早已不得人心。結果遼兵連戰皆捷,後晉將官紛紛迎降,十二月,石重貴奉表投降,後晉滅亡。次年(947年)正月,德光開進後晉都城大梁(今開封),洋洋得意地穿起漢族天子服裝接受百官朝賀,改國號“大遼”,年號“大同”,表示天下已實現大同,自己要在中原長期居住下去,做天下獨尊的蕃漢共主了。

述律平聽到這個消息,大喜過望,原有的顧慮和擔心一掃而光,立即派出專使,帶上酒、果、食物千裏迢迢趕到大梁賀賞德光。德光舉著母親賞賜的美酒,更加得意,站起身來說:“母後所賜,不敢坐飲。”與群臣站著痛飲盡歡。

然而,他們的得意和歡欣並沒有持續多久。契丹貴族占領大梁後,充分暴露了他們那種落後的野蠻性和掠奪性,他們不僅掠奪了後晉宮廷內所有的嬪妃、宦官、工匠、金帛、珍寶、圖書、鹵簿儀仗,全部送往上京。而且對華北和中原人民進行了殘酷的統治和洗劫。契丹軍隊的糧秣,一向是由士兵自籌,他們在各地以牧馬為名,四處剽掠,稱作“打草穀”,中原百姓,無數丁壯斃於鋒刃,幾多老幼委於溝塹。大梁周圍方圓數百裏間,財畜殆盡,無複人煙。又以犒賞軍士為名,搜刮各城居民錢帛,上自將相,下至庶民皆須納錢,敲剝逼逐,弄得民不堪命。契丹貴族的這種野蠻、殘暴的掠奪行徑激起了中原人民的同仇敵愾,聚眾抗遼者蜂起並作,到處攻打州縣,殺死遼朝派來的官吏,圍殲大肆掠奪的契丹兵卒。尤其是大梁以東的起義軍來勢猛烈,連克宋、亳、密3州,威脅著大梁;澶州王瓊起義也使耶律德光感到有歸路斷絕之憂。他在大梁,仿佛置身於熊熊烈火之中,驚惶失措,哀歎說:“我不知中原之人是如此難製。”他在大梁住了不滿3個月,就再也待不下去了,謊稱天氣炎熱,歸國省母,倉皇北撤。一路上,一邊更加凶殘地縱兵殺掠,一邊不停地自吹解嘲:“要不是中原炎熱,水土不服,隻須一年,太平就會揮手而致。其實漢地也沒有什麼好的,我在上國(遼朝)向來以打獵吃肉為樂,自到漢地,無處打獵,吃不上好肉,每每不快,我若得歸本土,死亦無恨。”可是,這個雙手沾滿了中原人民鮮血的劊子手還沒有走到遼境,就因驚悸憂鬱,患上了重病,渾身燥熱難耐,弄來冰磚置於胸腹四肢,嚼食冰塊,體溫還是降不下來,終於在大同元年(947年)四月死在了河北灤縣境內的殺胡林。隨從們把他的屍體解剖,摘去腸胃,塞進食鹽,用車載著北去,沿途人們見了,都把他的屍體稱作“帝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