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輝煌晚年(2)(1 / 2)

第二節 走進幸福的港灣

海明威的一生有過兩段最快樂的時光,一段是他童年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居住在密執安州的夏季別墅中,陪伴父親打獵,捕魚,這段時間他年紀還小,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

而海明威一生中另一段最幸福的日子,就是他生命的最後15年,這並不是因為他得到了承認,得到了諾貝爾獎金和普利策獎金,也不是因為他在文學界樹立了聲望,而是因為有了愛妻瑪麗·韋爾斯。

瑪麗是一個具有美德的藝術家。她能使海明威這頭公牛站著不動而又不讓他顯出膽怯的樣子,不傷他的尊嚴,如果他願意,也允許他進攻。

瑪麗天生就有雞心形麵龐和一頭卷曲的短發。海明威愛她甚於他從前喜歡過的任何女人。他第一次感覺到愛情超過了他自己的那種強烈的自我主義。

瑪麗既是女神,又是妻子,對他百般體貼,但又從不試圖占有他的靈魂。

和瑪麗的認識純屬偶然,當時還是在二戰時期,在被炸彈炸得坑坑窪窪的倫敦街頭。

他們兩個人的身份都是記者,海明威是《柯裏爾》的雜誌記者,而瑪麗則是《時代》周刊記者。

用一見鍾情這個詞語來形容海明威和瑪麗的感情一點都不過分,海明威一看見這個女人,就喜歡上了她。

後來海明威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到了法國。人雖然離開了倫敦,他雖然把智慧和力量都用在了解放巴黎的鬥爭中,他的心卻飛到了遠在倫敦的這個身材像個男孩,臉上總掛著誠實的微笑的女子身上。他常常托飛行員或逃難的人偷偷地給瑪麗捎信。

“這是一場了不起的戰爭。便中請來巴黎看我。不,還是我來看你的好。”

海明威心中明白,自己愛瑪麗,他想要娶她為妻。

瑪麗在戰爭的颶風中卷到海明威的生活之中,從此她便待下來,成了後來海明威的暴風雨般生活中的平靜的風眼。

當然,和海明威前麵三個妻子一樣,瑪麗也是一個有著良好家世的女孩,她出身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家境小康的書香人家。

瑪麗很聰明,很有教養,又是打字能手。她擔負起艱巨而龐雜的任務,每一種任務都完成得十全十美。

她既是妻子又是同事,既是熱心的崇拜者又是嚴格的批評家,既是秘書又是編輯,既是女主人又是漁婦,同時還是謀士、護士、廚師和田莊的產業管理人。

海明威視力不濟,寫作十分吃力,於是瑪麗主動為他當助手:“海明威,你去休息一會,我幫你打字,我想你會滿意的。”

果然,潦草而又字跡不清的稿紙變成了整潔的打字稿,而其很少出錯,就連海明威也誇她是個打字能手。

瑪麗簡直就是海明威的熱心崇拜者和嚴格批評家,她常常會讀海明威的文章,時而會高興地對他說:“好極了!海明威,這段寫得妙極了!”

時而她又會毫不留情地指出:“親愛的,你這段應該修改一下,它誇張得有些過分了,讓人感到不真實。”

海明威最大的嗜好是捕魚,而瑪麗卻從來沒有出海捕過魚,但是既然丈夫喜歡,她就會去學習。

聰慧的瑪麗便按照海明威和他的大副格裏高裏奧·弗恩特斯的指導,有說有笑地學會了捕捉馬林魚,本事和船上的夥計不相上下。

她跟大家一起去秘魯,手拿照相機專為他們捉到的魚拍照。

結果那天晚上突然刮風,海岸成了荒漠,沙子一直刮到房間裏,房門也給刮得砰砰地關上。

他們乘坐著快艇,一連捕魚一個月,從清晨就開始,直到風浪大作不能拍照時為止,浪頭排山倒海,浪頂上飛濺出雪白的水花。

他們同馬林魚周旋,捕到的一般都將近一噸重,晚上他們同秘魯人共享魚宴。

拜勒號遊艇是行駛在海麵上的一座愛的堡壘。瑪麗喜歡這條船,也喜歡捕魚和這種戶外生活,這種生活的認識讓她對海明威的理解又深了一層。

海明威這人頗難理解,也頗難伺候。但是瑪麗卻理解了他。她聽見過他在痛苦的睡眠中的呻吟聲,也知道他的病史和遭遇的變故。

瑪麗認定他是個天才,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她體會得到並且十分尊重他的誌向與抱負。盡管他說話有些粗魯,但實際上他是個文雅的人。

海明威粗魯的外表包藏著一顆溫柔的心,她全身心地愛她的丈夫。瑪麗心裏明白,她丈夫得到的愛正是他所希望得到的那種方式的愛。

海明威一生有過多長戀愛經曆,但是沒有一次能夠像瑪麗這樣給他深刻地印象,他對瑪麗的稱讚超越了世間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