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美國泛美航空公司董事長西威爾與泛美飯店董事長保羅、希萊恩到北京來,也住在北京飯店。他們這次來北京,是應中國國務院利用僑資、外資建設旅遊飯店辦公室的邀請,來洽談與中方合作籌建旅遊飯店事宜。”
爸爸又是一個意外:“美國人到中國開飯店?”
盧家伯伯說:“想不到吧?”
不過,這是事實,往往民間外交走在官方外交的前頭。這仿佛是國際關係領域裏一種規律:就在政治家們還在患得患失,爭論不休時,企業家們已經先行,並用實際行動推動政治家們的思想和行動。
他們的眼光和勇氣,立即引起了中國高層領導人鄧小平的關注。鄧小平在中南海親自接見了他們。
兩個美國企業家都覺得,中國曆史悠久,像長城、故宮等這樣的獨特的文物古跡及黃山等自然風景,對於外國人來說,有著獨特的吸引力,開發中國旅遊業前景很好。他們已經同中方正式簽妥協議,希望合作能成功。對他們提議建一座5000個房間的飯店,鄧小平指出:“是可以商量的,也可以再多一點。主要是我們能接納多少,我們要積極努力創造更多的條件,加上一些具體問題,還要研究。”
鄧小平的談話,給外商很大的信心。
爸爸頻頻點頭,他心裏非常激動、感慨和慶幸中國的領導人鄧小平有這樣開闊的胸懷、開放的心態和務實的作風!他禁不住問道:“三阿哥,目前國內的旅遊賓館情況到底怎麼樣?是不是隻有北京比較緊張?”
盧家伯伯搖搖頭,如實說出目前的狀況:“‘文化大革命’一結束,華僑要求回國探親,外國客人要求到中國旅遊的人數陡然增加,就說原定計劃1978年接待外國旅遊人士10萬人,現在還不到年底,已經近170萬了,整整增加了十六七倍!
現在國家已經比較重視旅遊業。今年3月,中央已經決定進一步開展旅遊工作,提出要增加開放城市,成立旅遊機構,各地要加強領導,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作。”
“有具體實施方法嗎?”爸爸問。
盧家伯伯說:
“國務院做出重要部署:中央成立了以耿、陳慕華、廖承誌為首的領導小組,加強對旅遊事業的統一領導;成立國務院直屬的國家旅遊事業管理總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旅遊局;三年內撥給基建投資3.6億建旅遊飯店,增添交通車輛等。
北京接待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全國旅遊的開展。外賓反映經常吃不上飯,睡不好覺。接待旅遊外賓的客房經常爆滿、應接不暇、周轉不開。哎,我這個旅遊總局的局長,真是對不起熱愛中國的這些中外朋友們了!”
看到盧家伯伯無奈內疚的表情,爸爸心痛得幾乎忍不住衝口而出:“三阿哥,我真想幫儂做點事!也是為祖國盡一個海外遊子的心。
我設想捐一個飯店,主要是想做個榜樣,規模不一定很大,但一定要精致、現代化,主要在管理、服務等方麵起個示範效應。”
但爸爸是個謹慎的人,他擔心如果方法不當,弄巧反拙,會給三阿哥帶來麻煩,他抿住嘴,沒把心裏話講給盧家伯伯聽。
2.由衷的敬佩
媽媽看望過盧家伯伯之後,曾對我感歎過:盧家住在崇文門西河沿街口的一幢公寓裏,房子結構是新式的,客廳寬暢,光線充足,室外內陳設簡潔大方。一張布麵長沙發,兩張小沙發,此外,僅有一樣“高檔用品”——14寸黑白電視機。牆角放著一把風扇,底座綠漆加鏽斑的,是一台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電扇。
書房、臥室裏,除了必用的床鋪、書桌,最多的就是書,這是三阿哥的老習慣,無論在重慶、上海還是香港,最愛逛的是書店,他嗜書如命,什麼書都愛買。
盧家孩子們一一過來見姑姑。
媽媽看前看後,忽然想起了什麼:“怎麼沒見老二?那個去蘇聯留過學,後來搞科學研究工作的男孩子呢?”
盧家姆媽的麵色陡然發白,難過地垂下頭,輕聲歎口氣:“哎,‘文化大革命’中被活活鬥死了,說他是蘇修特務,反對江青,都是莫須有的罪名。其實老盧還在廣大華行時,孩子已經在大學參加了共產黨發起學生運動。因為老盧是地下黨員,黨的紀律嚴格,不可讓他人知道他是黨員,連兒子也不知道。老盧當時還把他大罵一頓,兒子一怒之下離家出走,直到我們回到上海後才知道他也早就加入共產黨,被派到蘇聯去學習了。哎,其實父子心思是一樣!”倡倡這個故事後來成了一部名為《與魔鬼打交道》的電影裏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