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陽也;宦侍,陰也。君子,陽也;小人,陰也。近日蝕地震.陰盛陽微,謫見天地。望陛下總攬乾綱,抑宦侍使不得預政,遏小人使不得居位,則陰陽順而天變弭矣。
天下治亂,在君心邪正。田獵是娛,宮室是侈,宦寺是狎,三者有一,足蠱君心。願陛下涵養克治,多接賢士大夫,少親宦官宮妾,自能革奢靡,戒遊逸,而心無不正矣。
堯立謗木,恐人不言,所以聖;秦除諡法,恐人議己.所以亡。陛下廣從誎之量,旌直言之臣,則國家利弊,閭閻休戚.臣下無所顧忌,而言無不盡矣。蘇子日:“平居無犯顏敢諫之臣,則臨難必無仗義死節之士。”願陛下恒念是言而審察之。
景帝覽奏,頗為嘉賞,多所采納。
景泰五年(1454年)中進士。官江西南昌知縣,以不附權要被劾罷職。卒於家。“聊讓之上書也,晁錯、主父之流也,於傳有之。其言明且清”。
參閱《明史》卷164;
張維《甘肅人物誌》
魯鑒
魯鑒(1425—1502年)字景明,蒙古族,莊浪(今永登縣)連城人。明代連城土司。祖阿失都鞏卜失加,明初率部落歸附,明太祖授為百夫長,安置連城。父失甲,因軍功,賜姓魯,改名魯賢,為第三世土司,累官莊浪衛指揮同知。
正統十二年(1447年),鑒襲父職。次年,率兵1500名,隨大軍迎擊瓦剌進犯,在察罕兀刺大戰獲勝,擒首領鎖南奔,升昭虜將軍、指揮使。景泰、天順間,屢次擊退進犯莊浪的韃靼,多有所獲。天順七年(1463年)冬,捏都兒叛亂,鑒隨太監蒙泰征伐,左股中流矢,堅持激戰,獲全勝。成化元年(1465年),升都指揮使,拜驃騎將軍,署都督僉事,充左將,協守莊浪。捐俸100兩重修莊浪衛學。成化四年(1468年),率士兵千人,從征固原滿四,各路軍隊包圍石城,天天挑戰。鑒身先士卒,身受重傷,仍進攻作先鋒,收兵則殿後,敵軍畏懼。事平,授都督僉事。成化八年(1472年),率土兵增援延綏,抵禦孛羅呼的加思蘭侵擾。在安定,殺劫掠百姓的亂兵,奪回被掠百姓牲畜。成化十七年(1481年),升左副總兵,協守甘肅。成化十九年(1483年),敵軍犯永昌,被彈劾,鑒上疏辯白,隻停發俸祿兩月。因敵軍犯境,令戴罪立功。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任總兵官,鎮守延綏。弘治元年(1488年),因病退休,其子魯麟襲指揮使。因魯氏土兵人口日多,魯麟又駐防甘州、肅州。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認為土兵非鑒不能管理,又起用管理魯氏土兵,並命官府建牌坊表彰魯氏世代功績。鑒上疏獻邊務四事,多被采納。弘治十五年(1502年),因戰傷引發疾病而卒。贈右都督、榮祿大夫、上柱國、右軍都督府都督。葬連城水磨溝口東山魯氏墓地上亭堂。
“鑒有才勇,遇敵輒冒矢石,數被傷不為阻,故能積功至大將”。
麟豪健如其父,而恭順不如。曆甘肅參將、副總兵。卒,贈都督僉事,賜祭葬。明舊例都指揮無恤典,麟則破例賜予。
麟子經襲職,積功充左參將,分守莊浪。正德時以總兵鎮延綏,驍勇奉職,有祖父風。
魯氏子孫相續承襲土司,至民國時始改土歸流,延續500多年。其土司衙門尚存永登縣連城鎮,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參閱《明史》卷174;
張維《甘肅人物誌》;《永登縣誌》
張綵
張綵(cai 睬)(?—1510年)安定(今定西縣)人。明代權臣。
弘治三年(1490年)中進士,授吏部主事,曆文選司郎中。綵善議論,更能揣解權貴意指,初矯飾取聲譽,尚書馬文升等重臣皆喜愛,稱其聰明剛正,故為上下臣僚所推服。被劾顛倒選法數事,詔命免究而辦事如故,而綵五上疏稱疾辭職,馬文升固留不從。為時論所稱。後給事中李貫、三邊總製楊一清皆薦彩,一清更薦彩代己。焦芳以綵與大宦官劉瑾為陝西同鄉,薦之於瑾。踩“高冠鮮衣,貌白皙修偉,須眉蔚然,詞辯泉湧”。瑾大為敬愛,執手多時謂日:“子神人也,我何以得遇之。”自此綵一意事瑾,瑾極力重用綵,以綵主銓選,居半載,即擢為左僉都禦史。綵豐采英毅,諸臣稱羨。綵再遷為吏部右侍郎。
瑾欲再重用綵,以尚書劉宇入內閣,以綵代宇為尚書。踩一歲中自郎署為六卿之長,僚友各守官如故,鹹惴惴白事其前,綵厲色無所假借。不久,加太子少保。綵凡所言,瑾無不從。因不時考察內外官,糾察嚴急,間或輕罰,諸司台諫謫辱日甚。“變亂舊格,賄賂肆行,海內金帛奇貨相望途巷間。性尤漁色”。綵同鄉劉介任撫州知府,娶妾美,綵擢介為太常少卿,踩即取之。平陽知府張恕妾美,綵亦索取之。
綵見瑾擅權久,貪冒無厭,天下怨之,因乘間說日:“公亦知賄入所自乎?非盜官帑,即剝小民。彼借公名自厚,入公者未十一,而怨悉歸公,何以謝天下?”瑾深以為然,略治行賄者,苛斂之害乃少衰,中外稱綵亦能導瑾為善。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被誅,綵以瑾親信交接宦官罪入獄,死獄中,仍判屍於市,籍沒其家,妻子流放海南。
“明代閹宦之禍酷矣,然非諸黨人附麗之,羽翼之,張其勢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至劉瑾竊權,焦芳以客臣首與之比,於是列卿爭先獻媚,而司禮之權居內閣上”。綵乃焦芳之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