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妃的暴斃並未引起太大的轟動。
許是人緣本就不好,或是別的什麼。總之,提起麗妃竟無一人替她惋惜的,當然也無人有閑心和膽量拿她取笑。一方麵大家多少都能猜出些皇帝的心思,即使不懼麗妃,卻不敢過於開罪十六皇子。更重要的原因是幾乎所有人如今都繃著一根弦呢,沒幾個人有這個閑心嚼舌根子。
畢竟誰當皇帝,以什麼樣的方式繼承皇位,可跟宮內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息息相關。
這節骨眼兒上,她們寧可吃點虧,也斷斷不會得罪人的,何況還是皇帝極為看重的十六皇子。
皇帝重病的消息,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得後宮眾人喘不過氣來。。
皇宮大內蒙上令一片霧蒙蒙的沉重,壓抑太久大到氣氛五絲毫的緩解。如今是人人自危,以前囂張跋扈的也都收斂來了,一個個小心翼翼的,走路都循規蹈矩的,就怕一步踏錯,後悔莫及。
這種狀態往往使人更加謹慎,一點子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人的眼睛,何況是如今皇宮中正在醞釀著的一個巨大陰謀。四皇子、五皇子他們便是再小心隱蔽,也不可能一點疏漏都沒有。宮人中怕是早有發現端倪的,不過是明哲保身,沒有宣揚罷了。
丞相楊天慶進了四皇子府半天,出來時意氣風發、紅光滿麵。
能讓這麼個老狐狸如此喜形於色,不用打聽韓睿也知道,定是薑涵那小子許了他什麼誘人的好處。
嗬,四皇子可不是善與的,臥榻之側,焉能放任權臣酣睡?他也不用他那榆木疙瘩腦袋仔細琢磨琢磨,不管四皇子許了他什麼,一旦掌了權,都可以翻臉不認。不世道如此,誰掌握了實權,誰的話便是真理。很多時候地位越高,,說話的權威越重。你一個大臣還能跟皇帝講理或討價還價不成?一旦薑涵掌握了話語權,就完全可以用一種正當的理由把他楊天慶斬殺,甚至是滅族。
自古以來皆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到時隨便安插一個什麼罪名,楊氏一族便是在劫難逃。除非楊天慶哪老小子能取超越皇權的能力。不過,試想一下,可能嗎?他們楊家克不是韓家!
古往今來,君主們總不乏光明正大的理由使自己的背信棄義顯得冠冕堂皇。何況,薑涵可不是什麼講道義的人啊!
可笑這老狐狸精明了一輩子,終究沒能抵抗住心中那點權欲作祟。
楊天慶回府換身衣服又匆匆出來了門。幾個重臣雖都是事先便通知定了的,可行動之前還是需要自己帶著四皇子的許諾再鞏固一下。
四皇子所慮極是,這些人原本是持中立立場,畢竟誰當皇帝真的對他們影響不大。當初可是廢了不少勁兒才將這些人拉到自己陣營大的,可別在這以後關頭出了什麼變故,那可是後悔莫及!
天黑以後,韓睿收到一封來自邊關的家書。
韓睿看了很是感觸。父母兄長的諄諄關愛,令他覺得這冬夜似乎溫暖了幾分。這是除薑瑾瑜外,他收到的另一份真摯的感動。
信中母親說知道他們的計劃,怕他們兩個孩子處理不來,已經讓左將軍帶了一萬騎兵,隱兵於都城外,隨時準備從旁協助。
對於兒子與四皇子的恩怨,梁馨雅並不十分清楚,但這絲毫不妨礙她對兒子的無條支持。在她看來,自己這小兒子雖小,主意可不小;平日雖任性嬌縱了些,那也是眾人寵的,本性並不壞,也非恣意妄為之人。由著他鬧也出不了大錯,再說錯了也沒關係,不是還有父母兄長給他做後盾嗎?當年戰事緊急,小兒子剛出生不久她就上了戰場,沒照顧過他幾天,如今想想未免虧欠。再說,小兒子可比大兒子可愛多了不是。
此刻還在邊關奮勇殺敵的梁馨雅不會知道,她這個無心之舉令她心心念念的小兒子做了一個非同一般的決定。
韓睿握拳暗自點頭,他決定了,待一切塵埃落定,她便將自己最大的秘密_重生,告訴父母。哦,當然還有薑瑾瑜。他們都是自己最親的人,對他們,不該隱瞞……韓睿有信心,就算自己的經曆再離奇,他們也都能接受。這就是親人!
二更天時,韓睿、薑瑾瑜便帶十幾員猛將潛入上陽宮。又令梁修文、張允武二人帶人換了侍衛服飾守衛在太後寢宮,薑涵他們想挾持太後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