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盡周折和磨難後,這批珍貴的攝影文物終於平安地運回了北京,繼續封存在中國攝影學會。
由於佟樹珩是當時學會惟一的留守人員,所以保證這些重要文物的安全就成了他的重要職責。1973年,中國攝影學會移交新華社代管,文物有了新主人,可是佟樹珩能交出去的隻是一份文物清單,文物的保管人仍舊是他。
1979年,中國攝影學會更名為中國攝影家協會。從1971年的那個盛夏算起,佟樹珩保管這批攝影文物已經長達八年之久了。本以為隨著協會工作的逐步正規化,文物保管員的擔子很快就可以卸下來,誰知道佟樹珩的擔子非但沒能卸下來,而且還加了碼兒。佟樹珩像嗬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保護著這批文物!
“文革”期間,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派人來協會,要求把白求恩大夫當年使用過後來轉送給沙飛的那台萊丁娜相機帶走,說是“物歸原主”。佟樹珩無論如何不肯鬆手,才使得這台萊丁娜相機今日成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的“鎮宅之寶”之一。
但每有同誌請求查閱資料,佟樹珩也從不輕易拒絕。為了保證文物不遺失受損,佟樹珩總是將資料摘抄、複印、拍攝和整理後提供給他人。
不辱使命執著堅守風雨34載
156件珍貴的攝影文物,從北京轉運到丹江口市,再從丹江口市運回到北京。
從1971年攝影文物“回家”算起,佟樹珩一共默默保管了34年!他為這批文物付出的心血難以細述。
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學會的樓房被震出裂縫,地下室也嚴重漏水;1982年樓房翻修加固;1986年樓房拆除重建;多少次搬家;多少次工作變動;多少次辦公室調換,多少次……佟樹珩走到哪裏,這些裝文物的箱子就跟著搬到哪裏。
每次搬家時看到佟樹珩帶著幾隻沉重的箱子,總會有人不解地問:“佟樹珩,您的東西怎麼這麼多呀?”佟樹珩隻好順口說:“嗯,東西不少。”
協會的晚輩們並不知道這位老前輩在默默地擔負著怎樣的重任;甚至同在協會工作的女兒,也全然不知這些文物的存在,她不明白,為什麼爸爸一直不肯丟掉那幾隻破舊難看的鐵皮箱子。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1993年,佟樹珩正式離休了,可他依然堅守在文物守護人的崗位上,全心全意地照看著這些無價之寶。
199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所在的紅星胡同開始大麵積拆遷,佟樹珩為文物的安全焦慮得寢食難安,經過再三思考,他鄭重地向協會領導提出請求,暫時把這批攝影文物搬回自己家中保管。
時間轉到了2005年3月29日。在中國攝協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第一階段表彰大會上,佟樹珩宣布,決定將自己默默保管了34年的156件珍貴攝影文物鄭重移交給中國攝影家協會。
他鄭重地說:“我一定要盡快把這些文物移交給協會,這是我迫切要完成的一個心願。同齡的老同事們陸續去世的消息讓我心中極為不安。因為我的家族有心髒病史,我的父親和四弟都是因心梗去世的,我自己的心髒也不好,如果突然出現什麼意外,別人連箱子鑰匙放在哪兒都不知道。”
隨後,協會的新領導班子非常重視這件事,特意買來保險櫃,既防盜又防潮,給文物準備了穩妥的家。
2006年12月22日,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成立50周年的紀念日。
在談到佟樹珩移交的這批珍貴攝影文物的意義和價值的時候,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李前光說:“建立中國攝影博物館,已經作為正式提案由全國政協委員多次在‘兩會’上提出,在國家批準立項之前,我們需要加緊文物征集和博物館的籌備工作。佟樹珩同誌悉心保存下來的這批珍貴攝影文物,將成為未來中國攝影博物館收藏的第一批具有奠基意義的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