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那個名叫王懿榮的公務員有一天因為點頭疼腦熱的小病走進藥店,在沒有醫生處方的情況下就自己配藥。沒想到卻在一味叫“龍骨”的藥材上發現了書寫著遠古知識的密碼。從那以後,很多帶有標號的龍骨就被請出了陰暗的藥匣子,堂而皇之地走進很多收藏者的多寶格。
其實東西還是那個東西,隻不過是些原古生物的化石殘骸罷了,至於那些不入郭老法眼,無緣走進古文字的“次品”,實際上卻往往有著比那些麻雀變鳳凰的同袍們更悠久的曆史,因為在那個時代,或許大部分人還蹲在樹上,尚不懂得用石頭勾勾畫畫呢。
張全林麵前的這個攤位上,擺著的大部分赫然都是精品龍骨——有些黑褐色的石片上布滿了不規則的小孔和龜裂,有的則依稀可辨上麵有些大概在《鐵雲藏龜》裏才能找到的符號,而有的則根本就是精美的化石岩片了,或是清晰的小魚骨骼,或是整齊的厥類植株,反正一眼看上去就是寶貝的樣子。
可呼和納約爾和巴音朝魯卻完全對這些勾人的“寶貝”視而不見,他們低頭翻著旁邊胡亂堆在一起的幾塊石頭。
“莫非他們看到了正品?”張全林對他們這怪異的舉動有些不解,但聯想起二人剛才的高談闊論,知道這兩條漢子見識不俗,於是也就靜靜地看著他們到底能找出些什麼東西來。
“是這個嗎?這個氣息絕對不是個仿造出來的東西。”巴音朝魯翻出一塊鉛筆大小的物件來,上麵歪歪斜斜有幾個小孔。
呼和納約爾接過這個物件,手裏掂了掂,然後又放在舌頭上舔了一下,對巴音朝魯說:“這東西倒是塊真正的化石,嚐上去一股酸澀的味道,而且還有點粘舌頭,看來還吸水。瞧著式樣可能還是隻骨笛,估計是用白鶴的脛骨做的,也是祭祀的時候用的東西,要不也不會有神聖的氣息。”說著,呼和納約爾停了一下,抬頭望了望這個展台的攤主。
而攤主早已衝著他挑起了大拇指:“兄弟還真實識貨,這個“攤眼”就是這個玩意兒了,沒想到這麼不起眼的東西你還能辨出來。而且比我還明白,我隻這是塊普通的化石而已。當著明人不說暗話,老規矩,這堆東西一個價,您全拿走。”
作古董買賣這行就是這樣,當遇到眼光很“毒”的買主的時候,攤主會甩掉真品,但買主也不能做的太絕,隻拿好東西走。而是要出一個比單件古董稍高一點的價錢,象征性地把周圍的贗品也拿上幾件。
聽到攤主的報價,沒想到呼和納約爾不但沒掏出錢來,反而作了一個讓張全林很驚詫的舉動:他放下了手裏的那根骨笛,衝著老板有些抱歉的笑了笑,說:“不好意思,老板。這是個好東西,可我要找的不是它,我再看看吧,您這兒,還有類似的寶貝嗎?”
那個攤主到也是個磊落人,指指攤位底下,“那還有半袋子呢,都是從湖北龍骨山一塊兒收過來的,但正經東西就你剛才看的那個,別的大多也就是些石頭,你自己看看吧。”
一聽這話呼和納約爾到也真沒客氣,叫巴音朝魯從攤位下拽出一個半大的編織袋來,在攤位內的清淨角落裏,輕輕地把裏麵的東西倒在地上,仔細分揀起來。
而一邊的張全林看著有意思,也蹲在旁邊,象模像樣的來回撥拉撥拉,時不時抓起一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