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節 早期識字閱讀應防止的幾個誤區(2 / 3)

據調查,少年大學生退學一般都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性格問題。很多早慧兒智力非常出色,但性格卻沒有培養好,孤僻、高傲、自我意識過強、合作意識差、經不起失敗等等,這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教育者的問題。所以,孩子身體的茁壯成長、心理的健康發展、優良性格的養成比早期識字閱讀更為重要,不能顧此失彼,因為身體健康是生存的根本,心理健康是幸福的根本,良好的性格是成功的根本!

其四,把早期識字等同於語言智能發展。

美國的霍華德·加得納把智能分為:語言文字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旋律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係智能和自我認知智能。人的語言智能也是多方麵的,早期識字閱讀不是早期語言智能發展的全部內容。孩子認識了許多漢字,可以讀書看報,並不意味著孩子的語言智能水平很高。早期識字閱讀僅僅是語言智能的一方麵,不能隻重其一,而忽視了語言智能其他方麵的發展。

我曾遇到這樣一個“早慧兒童”,他剛滿4歲,已能背誦上百首古詩,認識兩千多個漢字了。這個孩子很乖巧,像一個聽話可愛的小貓咪,我很喜歡他。但慢慢地我發現,他的性格過於安靜,並且不會與人交流,看到人隻是笑,你問他什麼,他就回答什麼,你不跟他說話,他從來不會主動與你交談;另外,他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要求,比如,他非常想要什麼東西,但不用嘴說,隻是在眼神中能看到他強烈的願望;受了委屈,心裏不高興,也不懂得用語言表達,隻會低頭不語或暗自掉淚……像這個孩子,他雖然會識字讀書,我們卻不能說他的語言智能很高。

語言綜合智能的培養,除了識字閱讀外,還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麵:一是學會傾聽。傾聽是語言智能的組成部分。很多孩子從小沒有養成傾聽的習慣,大人說話充耳不聞,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從來不會安安靜靜地欣賞優美的詩歌、故事,不會耐心傾聽別人講話。二是講述能力。幼兒語言領域的教育目標中,講述能力是重要的一個方麵,它包括觀察講述、看圖講述、生活經驗講述、情景講述、想象講述等。三是表達。可以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要求。四是交流。學會跟家人交流,跟夥伴交流,跟熟悉的人交流,跟陌生的人交流等。

如何避免早教誤區

對於許多父母而言,他們教育小孩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習的過程。然而,既然是學習,又怎麼可能完全沒有錯誤出現呢?胡軼群老師坦誠地對編者說:“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家長要做到的是:了解寶寶的特點,理解他,創造適合他成長的環境。但是很多家長缺乏對寶寶的正確理解和認識,不能很好了解平時寶寶出現的一些正常的現象,結果不但不利於寶寶成長,還可能埋沒原本很聰明的寶寶。所以如果你真的陷入了教育的誤區也不需驚慌,隻要能及時找到解決方案,並及時改正,那就可以了。”如果家長不慎陷入胡老師所言的教育誤區,那麼看看編者的總結,相信會讓家長更明白家教的實質。

1.問題一:要求完美。有的家庭,無論孩子表現如何出色,都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父母會反複強調“下次要更好”。在這類家庭長大的子女,通常會不停地對自己有“新要求”,不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更不懂得對別人的“瑕疵”給予包容和理解。

2.問題二:喋喋不休。有的父母習慣於不停地向孩子發號施令,或是叮嚀再三,或是詳盡安排子女生活的細節,不讓子女有機會為自己的事情做出選擇。這類家庭的子女通常自主性較差,不會自發而主動地做事情,常常需要別人提示,習慣於聽從命令。

3.問題三:有求必應。有的父母為了成為子女心中的“好父母”,不惜對子女千依百順,甚至對子女很不合理的要求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在這類家庭中長大的子女,往往任性跋扈,易發脾氣;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無視他人感受。

4.問題四:過分保護。有的父母為子女考慮得頗為“周到”,往往是子女還未“開口”,就為他們做好了種種安排。在父母羽翼下成長的子女,往往對周圍的人和事不感興趣,同時期待所有人愛護自己,由於過分脆弱,稍不如意就會覺得委屈,或者認為是別人虧欠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