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寫婚聯(1 / 2)

(相聲)

(甲乙同上)

甲:過年啦,朋友給兒子辦喜事,要我給寫幾副對聯。

乙:寫呀!你字寫得好,這還不出到你手上啦!

甲:字是可以,可寫啥呢嘛!人家朋友要求,要按娃的情況寫,不能照楹聯書上的公用婚聯抄!(搔首思考,赧然一笑)

乙:不會撰聯找人撰呀!

甲:找誰呀?不好意思!

乙:這有啥不好意思?沒學問就沒學問,還丟不下麵子!你向這兒看!

甲:在哪兒?

乙: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連這話也不懂?

甲:你行嗎?

乙:你行嗎(學甲音調)怎麼說話呢?誰讓咱是楹聯大家呢!

甲:吆!還大家呢!(做思考狀,擰半身對觀眾)讓我考考這位楹聯大家。咱先不急著寫婚聯,我先問你,楹聯的源頭是什麼?

乙:什麼,楹聯的源頭?你還問得這麼遠、這麼深的!你不信任我,不信任你去找別人,全當我沒說。

甲:(滿臉賠笑)不,不是這意思。我是想向你大家學習學習。

乙:這還差不多!你問什麼?楹聯的源頭!是的,人有本,樹有根,水有源,楹聯應該有個源頭的,這源頭嘛……

甲:說呀!楹聯大家!

乙:這還真不好說。容我想想(思考)。好,有了!

甲:源頭是什麼?

乙:對句。

甲:舉例說明!

乙:比如說,尚書的“詩言誌,歌詠言”,史記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有“滿招損,謙受益”,論語中的“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等等等等。這就是楹聯的源頭,古詩對句,對吧,有學問吧?

甲:對句怎麼就成了對聯了?

乙:對句一組合,不就成對聯了!

甲:我還是不明白!

乙:你這人咋這麼笨的?給你舉個例子,比如臘月二十四咱農村人祭灶神,在灶神兩邊寫啥聯?

甲:不知道!

乙:你這人學問也太貧乏了。上聯寫“上天言好事”,下聯寫“下界保平安”,上天對下界,言好事對保

平安,兩個對句不就成了一副聯?

甲:對對對!真還有兩下子!我不信難不住你!我再問你,我國第一副聯是誰寫的?什麼朝代人?內容是什麼?

乙:你是一連三問?這是小兒科,你知道不?“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一副春聯,五代孟昶所作。

甲:我再問你……

乙:打住打住,你今日是來為難我呢,還是求我寫婚聯?

甲:好好好,說得也對,先給新房門口寫副聯!

乙:這還不簡單?不就是新房門口,洞房門兩邊嗎,這有何難的?

甲:說呀!大家!

乙:好!有了!“雙飛燕,並蒂蓮”。

甲:就這,能對上嗎?

乙:多好的對名!多好的意境!雙飛燕,在藍天白雲之上,時而盤旋,時而翱翔,時而穿雲破霧,時而俯衝平滑,時而扶搖直上;兩朵蓮花,在綠波碧水之中,忽而接吻,忽而擁抱,忽而點水激浪,忽而搔首弄姿,忽而款款斜倚。用這雙飛燕、並蒂蓮來比喻一對恩愛夫妻,你說精彩不精彩?

甲:真夠精彩的!咦,我覺得你剛說的,在藍天白雲之上,在綠波碧水之中,時而盤旋,忽而接吻;時而翱

翔,時而穿雲破霧,忽而點水激浪;時而俯衝平滑,忽而搔首弄姿;時而扶搖直上,忽而款款斜倚。這不是一副長聯嗎?

乙:你還算明白。連解說對聯的話語都能成為精妙的對聯,你說是不是大家風範?

甲:這倒也是!不過,我倒覺得似乎你是從哪兒抄來的。

乙: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抄得妙不妙。

甲:這倒也是,不過,這個聯什麼都好,就是有點短,4尺、6尺一張紙寫3個字,你這不是為難人嗎?

乙:這簡單的和一一樣,嫌短了可以長嘛!

甲:請你變長點。

乙:好!咱把這前後順序變一下:“並蒂蓮開蓮並蒂,雙飛燕傍燕雙飛”。

甲:哦還真有你的!七言聯,好!

乙:你再仔細看這聯。

甲:好著呢,不用看!

乙:你試從每句後邊向前讀。

甲:蒂並蓮開蓮並蒂,飛雙燕傍燕雙飛。從後邊讀也是聯呀!妙,妙哉!

乙:你知道這叫什麼聯嗎?

甲: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