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克服自身障礙,大膽溝通

一個人都有能力發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不幸的是人們在開發自己潛能,取得成功的過程中常會遇到一種自身的心理障礙,這就是所謂的“約拿情結”。“約拿”是聖經中的人物,上帝給了他機會,他卻退縮了。這是懷疑甚至害怕自己的智力所能達到的光輝水平,心理軟弱到甘願回避成功的典型。

回避成功的心理障礙,主要有意識障礙、意誌障礙、情感障礙和個性障礙等。

□意識障礙

所謂意識障礙,指由於人腦歪曲或錯誤地反映了外部現實世界,從而影響以至減弱人腦自身的辨認能力和反應能力,阻礙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從而影響了在事業上的成功。主要表現在:

(1)“自卑型”心理障礙:因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即自認為智力水平低,或家庭、社會條件不如人,而產生的一種缺乏自信,輕視自己,不能進行自我能力開發的一種悲觀感受。

(2)“閉鎖型”心理障礙:不願表現自己,把自我體驗封閉在內心,而不願向他人表現,因而缺乏自我開發的積極性。

(3)“厭倦型”心理障礙:是一種厭惡一切自己不感興趣和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存在厭倦心理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而對自我開發失去興趣的一種心理障礙。

(4)“習慣型”心理障礙:習慣是由於重複或練習鞏固下來的並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習慣形成一是自身養成,一是傳統影響。認為不進行自我能力開發也照樣過日子,滿足於現狀是前一種,而求穩怕亂則是後一種。

(5)“誌向模糊型”心理障礙:是指對將來幹什麼,成為何類人才的理想不明確,從而沒有定向進取的內驅力,而不能進行自我能力開發的一種心理障礙。

(6)“價值觀念異變型”心理障礙:是指對作用於人的客觀事物的價值量進行了不正確的或者錯誤的心理評估,形成了一種畸形的價值意識,如把工作分為“三六九等”,“高貴與低賤”,最突出的表現為貶低自己目前所從事的職業,因而不能結合工作開發自己能力的心理障礙。

□意誌障礙

所謂意誌障礙,指人們在自我能力開發中,確定方向、執行決定、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起阻礙作用的各種非專注性、非持恒性、非自製性等不正常的意誌心理狀態。主要表現在:

(1)“意誌暗示型”心理障礙:是指在製定和執行目標時,易受外界社會風潮和他人意向的直接的或間接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動搖不定的意誌心理狀態。表現為確定目標時的“朝秦暮楚”,執行決定時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2)“意誌脆弱型”心理障礙:表現在沒有勇氣去征服實現目標道路上的困難,不是主動去征服困難,而是被動地改變或放棄自己長期進取的既定目標。

(3)“怯懦型”心理障礙:怯懦是一種懦弱膽小,畏縮不前的心理狀態。這種人過於謹慎,小心翼翼,常多慮,猶豫不決,稍有挫折就退縮,因而影響自我開發目標的完成。

□情感障礙

所謂情感障礙,指人們在能力的自我開發中,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方麵的不正確的內心體驗。主要表現為麻木情感。指人們情感的閾限超過常態的一種變態情感。所謂情感閾限,就是引起感情的客觀外界事物的最小刺激量。麻木情感的產生主要是由於長期遇到各種困難,受到各種打擊,自己又不能正確地對待和加以克服,以致對客觀外界事物的內心體驗閾限增高,形成一種內向封閉性的心理態勢。它使人們喪失對外界交往的生活熱情和對理想及事業的追求。

□個性障礙

所謂個性障礙,指人們在自我開發中常常出現的氣質障礙和性格障礙,如抑鬱質的人易表現孤僻獨戾,不善交際的弱點,黏液質的人,易表現優柔寡斷,缺少魄力的弱點,以及多血質的人缺乏毅力,膽汁質的人辦事武斷、魯莽等弱點。

□其他障礙

除了意識障礙、意誌障礙、情感障礙和個性障礙外,還有影響智力開發的幾種心理障礙。包括感覺加工中的心理錯覺(如受時間影響的心理錯誤、受需求滿足程度引起的心理錯覺、情緒狀態產生的心理錯覺以及顏色和視覺方麵的偏見),知覺中的錯覺和偏見(如知覺中的異常性、知覺的暫留性、期望中的偏見、時間的局限性,以及依靠一些不正確的感知經驗來支持或反對另一些經驗的循環錯誤),思維定勢的障礙(如思考問題時的“思維慣性”、科學研究中“思維定勢”)等,這些障礙主要屬於認識上的主觀片麵性、表麵性,以及思想僵化凝固等原因。這些和回避成功、害怕成功的心理障礙是兩種性質不同的心理障礙,但同樣對人的事業成功有著巨大影響,特別是當這些心理障礙互相影響時,會形成一種強大的負效應,導致一個人的事業的失敗。

很明顯,有些人成就不大,不在於智力不夠,而在於沒有克服自己心理上的弱點和謬見,隻有不斷向自己挑戰,認真對待以上心理障礙,這樣才能在與人溝通時,不會產生壓力,不會有副作用,成為溝通的高手。

49.改變處境,促進溝通

在人們日常的交往中,那些與別人相處得最融洽的人,就是善於溝通的人。他不會因環境而改變與人相處的原則,而是做得恰到好處。比如,他們往往很清楚自己和鄰居東西的分野。當他們保護自己的東西時,鄰居也會尊重他們的所有權。

堅持自己的人際溝通和權利是最基本的成功原則。你若隨便讓別人占你的便宜,你不僅會失去維護自己權利的能力,你也削弱了那種站出來爭取你應得權利的尊嚴。這不是說人不該慷慨大方,人的確應該慷慨,但是應該是有意的,而非輕視自己的權利。假如你向別人讓步,而且你又沒有慷慨的資格,隻是讓自己負擔不起,這種行為最終會讓你付出代價。當然這種代價應該有前提,不違背你溝通的原則。

想要成為一個勝利者,最需要問通的就是個人權利(特別是領域權)的課題。雖然對你領域權的最大威脅,似乎是來自於外在那些威脅的人(有人總是隨時隨地準備要接收你的東西)。但如果你沒有設定自己的目標,或為自己設限,就等於邀請他們來侵犯你。勝利者會把領域遭到入侵當作自己的錯,他們對自己的弱點就像對別人的弱點一樣敏感。他們知道,如果說失敗了要歸罪在誰身上,那個人大概就是他們自己。

你看到一些人,他們的生活是痛苦的,因為他們在每件事上都妥協。他們無法原諒自己,因為他們妥協了。他們知道他們應該勇敢一點,但是他們被證明是懦夫。在他們自己的眼裏,他們已經墮落了,他們喪失了他們的自我尊嚴,這就是妥協所造成的。

一個人為什麼要妥協?我們有什麼好損失的嗎?在這個小小的生命裏,我們要盡可能全然地去生活,不要害怕走到極端,你不可能比全然更多,那是最終的底線。不要妥協,盡管你的整個頭腦將會傾向於妥協,因為我們就是這樣被帶大的,我們就是這樣被製約的。

“妥協”是我們的語言裏麵最醜陋的字眼,它意味著:“你給一半,我給一半;我解決一半,你解決一半。”為什麼要這樣呢?當你能夠吃了蛋糕而且又擁有它,你為什麼要妥協呢?

隻要一點點勇氣,隻要勇敢一點——隻是在剛開始的時候。一旦你體會到了不妥協的好處,以及它所帶來的尊嚴,還有那完整性和個體性,你將會先感覺到你有了根,感覺到你是以你自己為中心來生活的。

你感到經常受到壓製、被人欺負嗎?人們是怎樣對待你的?你是不是三番五次地被人利用和欺負?你是否覺得別人總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人們在訂計劃的時候是否不征求你的意見,而覺得你會百依百順?你是否發現自己常常在扮演違心的角色,而僅僅因為在你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你如此?你想改變這種處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