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優雅的存在環境(3 / 3)

我們還可舉出《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來,她感於身世,且又多病,見到花花草草,總是感覺特別的敏捷,尤其是花落了的時候,她惜花葬花,一腔癡情,更有無限淒苦。因為落花,使她想到身世飄零,紅頗易老,青春將逝,她寫的那篇“葬花詞”,真是令人讀了要傷感不已,末了幾句是:“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濃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因花落,而想到春盡,想到時序的替更,想到生命形式的必將結束,所以也就愁苦不堪。

而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當菊花滿地開放,一片燦爛時,他想到的是在美好的日子裏,義軍衝進長安城去,建立新的政權。你看:“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是一種何等豪邁的情緒!

第五節居室與書齋的文化氣息

朋友,衣,食,住,行,是我們生存的必需,當它們突破一般的實用範疇後,人們就對它們有了審美的要求了。在這一節裏,我希望在“住”的方麵和你談一談。

戲劇家李漁說得好: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我進一步引伸其義;人之有屋,不能不潔雅!

科學技術的日益先進,文化藝術的不斷發展,給我們的居室帶來了現代化的氣氛,各種家用電器,各種新式家具,帶來了新的色彩、新的線條,新的音響,這自然都可屬於“文化”的氛圍,我們是不應該排斥它的。但我還希望從傳統的文化中,尋找一些韻味,來彌補現代家庭的某些不足,它不僅是物質的,而且是精神的,正如一些書上所概括的“文化氣息”一詞。

是的,朋友,讓你的居室多一些文化氣息!

假如,你結識過一些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並且到他們家去作過客,你會發現他們的居室或書房,門相上有一塊匾顴,或者用好木板鏤鐫,或用宣紙寫後裝在鏡框裏,或者裝裱後橫掛著,上麵寫著“xx堂”、“xx室”、“xx齋”,這就是書上麵常見到的所謂“堂名”,“齋名”,“室名”。

當你一看到這古雅的名字及優美的字體,撲麵而來的是一種濃鬱的文化氣息,你說是嗎?

這個名號,正如一個醒目的標題,使你悟到主人的性情、興趣、誌向,及他擁有的願意向人誇矜的東西。

家有珍藏,往往喜不自禁:

蘇東坡得到一塊“黑石白脈”的好石頭,命名為“雪浪石”,於是將他的住室叫做“雪浪齋”。

近代著名畫家吳昌碩,因為他的朋友在郊野得到一個古缶,質樸耐看,上無文字,贈予吳昌碩,他極為欣賞,便將他的畫室命為“缶廬”。

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他的居室叫做“六—居”,自己稱為“六一居士”,因為他有“琴一張、棋—局,酒一壺,金石一千卷,藏書—萬卷”,加上歐陽修本人“一老翁”,六個“一”,所以才有這個室名。

現猶健在的上海掌故學者鄭逸梅,居室中嵌一紙壁,又有一個古銅瓶,所以名為“紙壁銅壺齋”。

有些名號,是為說明居室的地理環境和結構特點的: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是搞美術的,居室依傍著湘江,命名為“聞濤樓”。

我的另一位朋友弘征,是位詩人,也是位篆刻家,他曾住在長沙叫、巷中的平房裏,壁是竹編泥糊的,所以名之為“竹壁居”。

有些名號,是表現主人的心境與意趣的,有一種“座右銘”的內涵:

蘇州的文學家,盆景專家周瘦鵑,他最佩服蓮的高潔,“出淤泥而不染”,常以此自勉,他的居室名為“愛蓮堂”。

革命老人沈鈞儒,愛收藏各種石頭,“吾生尤愛石,謂是取其堅,掇拾滿所居,於髯為榜焉”,銀髯飄飄,猶以石為榜樣,學習其堅定不移的品格,他的居室名曰:“與石居”。

著名畫家李可染的畫室名叫“師牛堂”,他激勵自己學習牛的刻苦耐勞、任勞任怨的精神。

居室有了名號,還可配上聯語,更增添居室的雅趣。這種對聯,或描寫居室環境的風景特色,或寫出自己的誌向追求,多有自勉的意思。意思好,加上書法精湛,造成一種濃鬱的文化氛圍。

鄭成功的自題聯是:“養心莫善寡欲,至樂無如讀書。”

林則徐的自題廳堂聯是:“求通民情,願聞己過。”

清代的陳元龍的聯語是:“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是我師。”

周總理的自勉聯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書畫家鄭板橋用對聯來宣稱自己的藝術追求,“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朋友?你可否有一間書房,那麼你也可以給它命名,並撰寫一副對聯,這是何其有意思的事!

是的,我們的居室,不可不講究家用電器與組合家具的擺設,不可不講究它們的色彩,線條,與窗簾,地毯的和諧一致,這些並不難辦到,我想在這裏說說室內的藝術裝飾。

字畫是不可少的。

國畫,油畫,水粉畫,水彩畫、版畫,以及書法作品,它們的風格,大小,都要因人因地製宜。

一般來說,較小的房間,宜配置低明度冷色畫麵,給人以深遠的感覺,麵積較大的居室,宜選擇高明度暖色的畫麵,使人感到近在咫尺。字畫色彩的選擇,還應顧及房間的朝向,朝南的房間陽光充足,以配冷調的畫為主,朝北的房間則宜掛暖色調的畫。當然,還可體現主人的情緒與喜好,或嚴謹,或莊重,瘦輕鬆,或狂恣。

我的一個朋友,是一位畫家,他善於在室內用畫幅創造一種新的氣氛,使人久久不願離開。

炎熱的夏季,他的畫室裏掛著一幅《山林雨後》的大寫意國畫,山色清潤,水泉奔流,林木生涼。坐在室內,遍體清爽,燥熱頓消。

風雪彌漫的三九天,壁上掛一幅《日出圖》,紅日噴薄而出,朝霞如火燃燒,使人覺得熱氣蒸騰,溫暖無比。

除了字畫,還不可忽視小工藝晶的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室內氣氛大中見小,靜中見動,呆板中見鮮活。比如一個小小的壁掛,一件小小的盆景,一尊小小的古玩,隻要安排妥當,可增加許多情趣。

當然,你別忘了在書案上,擱一副石硯,筆筒裏插幾支毛筆,在閑暇時,鋪開一張紙,磨出一泓釅墨,揮筆作字,這不能不是一件雅事。

你還應該學會下下棋,彈彈琴。

於是在茶幾上,隨意地擱著象棋或圍棋,牆上掛一把提琴,或一支簫、笛。

這可以造就你一種極好的心態,提高你的文化素質,增添你的儒雅風度。

似乎這些比享受冰箱,電扇、收錄機、彩電所帶來的樂趣更為重要。

祝願你的家,充滿濃鬱的,高尚的文化氣息。

第六節冬天裏的春天

——插花藝術及其它

朋友,當冬天板著麵孔降臨的時候,朔風怒號,大雪紛飛,山寒水瘦,百花凋殘,我們的存在環境是不是顯得有點兒淒冷,有點兒寥落,有點兒單調?

是啊,這是大自然的規律,誰也無法違逆它。可是,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卻可以創造出“第二自然”來,使我們所處的時空,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充滿著蓬勃的生機,流淌著絢麗的色彩,使嚴酷的冬天自慚形穢,頓減其凜寒的威逼。

冬天雖然統治著大地,但仍有梅花鬥雪,寒蘭傲霜,山茶舒蕊,水仙吐香,仙客來放葩,迎春花綻蕾,南天竺紅果累掛,康乃馨花團錦簇……,為我們的插花提供了條件。特別是元旦和春節,選數枝紅梅,山茶、聖誕花、南天竺等插於瓶或盆中,將給節日增添多少光彩啊!

梅花是冬天的驕子,紅梅,白梅、綠梅以及花間下的照水梅,最為人們所激賞。早梅冬至前後即開,晚梅至遲到立春開放。插梅應以“疏影橫斜”為上乘,選擇苞放蕾多、枝幹虯曲的,並將斷折處燒焦,插於古香古色的瓶、盆中。古人說:“花宜瘦巧,不取煩雜。每采一枝,須擇枝柯奇古。若二枝須高下合宜。”

“歲寒三友”的梅,鬆、竹,插於一瓶時,紅、綠相間,疏密有致,有花有葉,具有一種高雅的格調。

冬至前後的南天竺,結子紅赤如火,美麗動人。子雖小卻成團成簇,民間把它看作是吉祥的象征。如果將它和臘梅共插一瓶,黃花、紅果交相輝映,又有幽香襲人,便給室內帶來喜悅的氣氛。如果用南天竺插盆,可用插花座(又名花插)按照它自然生態插成叢生的樣子,或者配上山石,將花插掩遮,盆中放上清水,於是南天竺酷似生長在叢石之間,透出自然的鳳韻。

朋友,你在冬天的時候,不妨在室內進行插花的藝術構思,形態,色彩,線條,在疏密,高下,濃淡的組合中,體現你自身的文化素養。

當然,你還不可忽視插花背景的選擇,在冬天背景色彩應以較溫和的暖色調為主,如暗紅,紫紅、橙黃、棕褐色等,以突出插花的豔麗端莊,淩寒不懼。

這種背景,包括牆壁的裝飾,同時可以與窗簾,掛簾,帷幔、屏風,隔扇,博古架等結合起來加入你的構思。

在這部“春之聲”的多重奏中,可別忘了山石盆景的加入!

因為在室外正是山峰枯瘦之際,而山石盆景卻是鬱鬱蔥蔥,綠水縈繞,苔斑新潤,充滿著春天的氣息。

唐詩人韓愈曾說:“老翁真個是童兒,汲水埋盆作小池。”可見他對盆景藝術是如何身體力行了。

宋代的蘇東坡也有過這樣美好的詩句來讚美盆景:“夢時良是覺時非,汲水埋盆故自癡,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帽。”

一件好的盆景,既是“立體的畫”,又是“無聲的詩”。

其實,山石盆景你是可以自個兒去製作的。

首先是認真選擇石頭。石頭一般有“硬石”、“軟石”兩類。

硬石有樹化石,英石,斧劈石,鍾乳石,靈壁石和千層石等。

軟石有砂積石,浮石、海母石,雞骨石,蘆管石等。

石頭的形體注重“瘦,漏、透、奇,皺,醜”,然後再進行糟心的設計、加工,比如一塊瘦形石,頂寬麓窄,就可構思成“壁立當空,孤峙無倚”的姿態。假如是塊石上有眼的漏形石,就可使它四麵玲瓏,漏而得體,宛自天成。透形石狀若海綿,路路溝通,輕盈窈窕,奇形石如群巒競秀,橫看成嶺側成峰,醜形石蒼老古拙,似癡似呆,醜而不陋,乖戾藏巧。製作時,你可以因材而異,但必須做到山有氣派,水有源流。最後,你別忘記了培上植物,塗上青苔,使這山這水真正的“活”起來。

美在精微中,凡是小巧玲瓏的東西,凡是充滿天然情趣的東西,總是讓人咀嚼再三的。

我還想介紹一種“瓶園”,在這冬天的室內,也是特別地招人喜歡的。

它的製作太簡單了,用舊的有益的玻璃瓶罐,洗淨後種上植物,布置得像—座微型花園,所以又叫瓶園。瓶園因瓶口加蓋,水分不易蒸發,澆一次水可維持一、兩個月。比如在小口大腹的酒瓶中,種上仙人掌或三角柱作砧木嫁接的仙人球,仙人球漸漸長大,球基超過瓶口,就更顯得奇特了。還有用大型蒸餾水瓶製作的瓶園,可設置高山幽穀,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真是奇妙無比。

不管冬天的風如何囂狂,不管冰雪如何冷酷,不管寒流如何呼嘯,你卻能獲得冬天裏的春天,這是因為你精心地創造出“第二自然”,與自然規律作了一次拚搏。

我的一個朋友,常在冬天造就這一種奇特的春天的氣氛,到他家去作客,確實是“如坐春風”,樂不可支。

我在他的“題字冊”上,寫了一首小詩:

冬天來了,又去了

拄著拐杖,帶著一臉的羞愧

他籃子裏的風雪正在融化

他所構築的殿堂出現了缺口

——春天,燦爛地笑著

從你的心上跳著輕盈的舞步而來

化作插花的幽雅

化作盆景的清新

化作瓶園的鮮活

告訴我們:我永遠和你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