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件事改變了她的一生,也造成她孤傲,偏激,又有些冷漠的性格。後來,楊蓉毅然報考軍校,發誓要做一名出色的警察,用手中的槍和鐵烤捉盡天下壞人。

自那以後,楊蓉就不在踫樂器,那會讓她想起傷心往事。

張浪也是知此事,不過兩人生死關頭也是沒有辦法。

蔡邕見二人商量半響,最後張浪才神色平靜道︰“我們沒有什麼要求,不過在死之前我二人想合作一曲,還望大人成全。”

蔡邕神情一愣,沒想到他們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不過蔡邕的興趣馬上給勾上來了,想聽聽兩人所謂合奏能達到什麼水平,同意道︰“好,如果能讓我滿意,我就放了你二人。”

而邊上的安將軍嘴角冷笑,在蔡邕麵前合奏,無異於孔夫之麵前咬文嚼字,自找死路。

張浪和楊蓉浮起求生的希望。堅定有力道︰“一言為定。”

蔡邕點了點頭,又揮手對士兵道︰“解開兩人繩索。”

邊上將軍大驚道︰“大人萬萬不可,此等叛賊還是小心為妙啊。”

蔡邕不悅道︰“安將軍過慮了,吾觀此二人,非貪生怕死之輩,而且舉手投足都有一種常人難有氣質,必是世家子弟,想來也不齒做這等事情。”

蔡邕又道︰“來人,去把我的焦尾琴拿來。”

今趟張浪和楊蓉也大感吃驚,焦尾琴可是絕世寶物,是中國四大名琴之一。彈起音色美妙絕倫,蓋世無雙。蔡邕竟然能為自己兩人拿出這樣的寶貝來,如此胸懷令人折服。

說起這焦尾琴又有一個故事,叫蔡邕救琴。

靈帝不識人才,使蔡邕落魄他鄉,在隱居常州溧陽陽平陵城東南高邃山(今觀山)的時候。有一天,蔡邕坐在房裏撫琴長嘆,女房東在隔壁的灶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灶膛裏,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 裏啪啦”地響。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抬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鍾,大叫一聲,跳起來就往灶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伸手就將那塊剛塞進灶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當拿出來的時候,蔡邕的手都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後去掉焦皮,按宮商,調音律,精雕細刻,一絲不苟,費盡心血,終於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色如天籟絕音,動人致極。後來這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為它的琴尾被燒焦了,又叫它“焦尾琴”。

待士兵拿出焦尾琴到蔡邕麵前,蔡邕望著古琴,臉現滄桑之色,愛惜的撫摸琴身,感嘆不於。

有時候,蔡邕感覺這不是單單琴了,而是自己的化身。如若沒有自己發現這塊桐木,相信就沒有焦尾琴。同樣自己懷才不遇,隱居吳地12年,寄情山水之間。如果沒有董卓的提拔,自己也不會有今天。哪怕是自己看不慣他的驕橫之風。

蔡邕癡癡望了焦尾琴半響,這才命士兵遞到張浪麵前。

兩人這才有時間打量這早已失傳寶物。

焦尾琴長六尺,安十三弦,有二十六徽。弦用金蠶絲製成,輕輕拔弄,堅韌而發音純正,餘音綿長不絕;琴麵板的外側有二十六粒白色小圓點,稱徽。白玉做成。琴尾部份已被燒焦。琴身花斑斷紋,給人強烈的歷史感和蒼古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