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步入網絡中就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為人類帶來了一次進步,為商貿帶來了一個新時代。
當前,網絡化對經濟的影響突出反映在國際金融和商業貿易領域。在金融領域,資金流通可通過網絡跨越國界,各地的金融動態幾乎能夠立即傳遍全世界。
1.電子商務與金融中介
交易活動的本質是實現產品或服務讓渡,伴隨著這種讓渡的是同數量價值的反方向轉移,這種轉移稱為支付。交易的支付手段是實現等價交易的關鍵環節,交易支付手段由支付過程和支付工具組成,它是隨著交易的發展而發展的。原始經濟階段,支付過程同產品或服務的讓渡過程在時間和地點上是一致的,支付工具是采用被交易的另一方認可的有相同價值含量的其他物品,是以物易物階段;商品經濟階段,支付工具普遍使用了眾多交易主體認可的統一貨幣,貨幣的形式也不斷向前演化,認可它作為支付工具的交易主體範圍逐漸擴大,同時支付過程逐漸同產品或服務的讓渡過程在時間和地點上分離,這種分離產生了交易的信用機製。支付工具的統一和信用機製的產生促使一類市場中介的產生,即金融中介。金融中介一方麵利用信用機製收集閑置貨幣,以生產要素的形式集中提供給交易主體企業,獲得存貸差額利潤;一方麵在貨幣的基礎上創新支付工具,方便交易主體的交易行為,同時為自己保留盡量多的可用信用。
如今,金融中介行業已經是一個結構完備、業務齊全的行業了。其內部存在完善的專業化分工,如商業銀行、金融投資公司、證券交易機構、保險公司和國家為統一管理這些中介而設置的中央銀行等。金融服務業務的功能分層也日漸清晰,在生產要素市場,金融中介行業的服務內容主要是為交易主體提供資金服務,如長期信貸、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等,經濟學上稱為資本市場;在商品市場,金融中介行業的服務內容主要是為交易主體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務,在全社會範圍實現電子化的支付工具是必然的趨勢。目前,電子商務的一個瓶頸問題是實現電子化的支付問題。其實,電子化的支付手段已經出現了很長時間,隻是其應用範圍原來主要在金融機構間、大企業間和信用卡持卡消費等對交易環境有限製的局部領域。現有的金融體係能否適應電子商務的交易需求,在Internet上實現配合網上交易的電子支付,是金融體係在電子商務潮流中的第一步業務創新。網上支付的實現可以看成是金融體係原有電子化支付工具應用範圍的擴大;同時,金融機構在資本市場的職能也需要適應電子商務的運作形式進行業務創新。如,從消費者個體中籌集資金的方式、把資金信用投向企業生產者的方式等。
總的看來,電子商務潮流的到來,將給金融中介行業中不同專業分工的眾多企業帶來業務上深刻的變化甚至轉型。由於電子化支付工具的廣泛應用,交易的物品和服務的讓渡過程與交易的支付過程的分離變得十分清晰,支付過程在交易主體的後台進行,不同的交易主體跨銀行使用不同的交易工具,銀行間的清分和結算聯係大大上升,眾多銀行組成的非盈利的業務資源共享的清分結算機構將在後台處理這些清分和結算業務。金融中介的內部結構將重新調整,形成兩層結構:低層是金融機構聯合體,單個金融企業無力建立完整的支付體係,負責清分結算的非盈利金融機構聯合體將管理全社會的支付體係,並成為經濟生活的基礎部門;其餘金融企業在此基礎上展開競爭,這是上層。商業銀行主要的業務變化是:向零售傾斜,為個人客戶提供家庭理財服務,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資金服務:商業銀行一方麵向上為客戶提供電子支付工具,一方麵向下相互間進行頻繁和複雜的轉賬活動;在資本市場上,證券商必須為個人散戶提供通過Internet等多種途徑進行電子化的股票和債券買賣的環境;為爭奪客戶,金融業務的融合和創新成為金融企業的生命線,為進行業務融合和創新,金融中介企業的改組和兼並十分必要,通過改組和兼並形成金融中介的兩層結構。
2.電子金融方興未艾(1)網絡化的國際金融服務隨著世界範圍內金融業的競爭更加激烈,以及商務活動中金融業務的重要性日益增長,網上金融服務的整體化發展水平將直接影響到電子商務的健康成長。金融業的發展將電子商務推上曆史舞台,反過來,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又促進了金融及其衍生業務的迅速發展。由於電子商務的發展,為金融業提供了新的服務領域和服務方式,而金融服務的內容也將迎合電子商務的要求並提供相應的業務支持。
電子商務在金融服務方麵的實際應用很多。由於來自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世界組織的壓力,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向外國金融機構開放本國的市場,同時,電子商務的全球化也向這個領域的安全提出挑戰。許多網上交易的機構通過複雜的信息管理係統存儲和傳送數據,這些係統必須不間斷地工作。對這樣的電子商務係統的安全高標準包括:保密性——確保數據不被錯誤泄漏;完整性——保護數據不失真或不被非法修改;權威性——確保用戶、主機和客戶機身份的鑒別;保險性——確保安全機製健全。
金融界開始感受到來自競爭的壓力,國際投資者可以利用他們強大的市場和銷售機製對國內投資者產生巨大的影響,而消費者和商家共同強調金融組織基礎設施的可靠性。技術也推動著金融服務。在挖掘新的市場手段,增加金融業務的同時,金融業麵臨著業務同技術的匹配問題,相關技術在金融業務上的全麵展開促進了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數字貨幣的使用將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向了極其重要的地位,銀行不再像從前那樣僅僅是商業運作的輔助機構,而成為交易的重要環節,並充當認證中心和交易中心。銀行將解決:使用者與商家的身份鑒別;銀行卡交易識別——除付款銀行外,任何人都無法獲知信用卡號碼;交易認證——交易一旦進行就“不可否認”;交易結算——隨時結算交易後的金融賬戶操作內容;金融信息查詢——客戶和項目的金融資料。
(2)網上商業貿易的領域的拓展
網上交易成為股民們的熱門話題。雖然網上炒股剛剛在不多的幾個營業部露麵,但它的出現給投資者一個全新的感覺。網上交易能成為未來投資炒作的主要形式嗎?勢頭如此強勁的網上交易發展空間會有多大?有的證券界人士認為目前網絡普及有限,因此網上交易走向大眾投資者尚需很長一段時間;還有些人士認為電話委托已很方便,網上交易的優勢尚不明顯,很難有大的發展空間,雖然一係列的障礙擺在眼前,但在證券界內更多的是支持網上交易,認為網上交易有一係列先天優勢。
幾年前,股市容易受製約,當開辦了電話委托後,從南到北掀起了一次交易方式的變革,由此全國股民一下子增加了1000多萬,但現在看來電話委托又落後了。傳統的電話委托因為其可視性差,容易出錯,電話中繼線有限等,當行情好時占線就多,其下單、撤單不及時,易出錯。而網上交易係統不僅彌補了以上不足,集實時行情、技術分析、證券資訊和電子交易為一體,使分析交易一體化;判斷準確即可下單,速度快,僅用2~3秒鍾;不占線,而且其容量可以相對無限增加用戶,相當於一個虛擬大戶室,不僅證券商節省營業場所的費用,而且各種設備、人員等相繼減少;對於投資人更是有益,相當於隨時隨地都擁有一個大戶室。
此外,券商投資網上交易的成本比電話委托要低。開通網上交易,評券商所要投入的設備僅10萬元人民幣即可,而一條電話中繼線安裝費就要達到3600元,月租金100多元,開辦20條中繼線的電話委托僅一年就要花費10萬元。簡單算上這麼一筆細賬,網上交易在成本上有很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