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3 / 3)

【鋅中毒】急性鋅中毒多由空氣及水源汙染,長期大量或一次誤服鋅化物、自殺、體表汙染引起。慢性鋅中毒多見於兒童長期小量服鋅治療疾病及兒童長期玩耍或口含鋅金屬玩具,或把鋅金屬玩具放在浴水中,小兒把頭浸在水口吞咽一些浴水或空氣汙染。急性中毒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裏急後重、厭食等。慢性中毒多表現為頑固性貧血、食欲不振、血紅蛋白含量降低、血清鐵及體內鐵存量減少等。

【儲存宿主】凡寄生蟲的成蟲期所寄生的宿主稱終宿主,一般指人。而人以外的動物則稱動物宿主或儲存宿主。

【循環池】中性粒細胞分化成熟動力學過程中被人為劃分出來的,由遊離運行於血流中的成熟粒細胞構成。

【循環衰竭】係心血管舒縮功能失常或循環血量不足所引起的循環障礙。常可因大量出血、嚴重失水等引起有效血容量減少,或因劇烈疼痛、嚴重感染等引起動脈張力減弱,血管容量增加,致使回流到心髒的血量減少,而出現周圍循環衰竭。隨病情輕重和持續時間長短而出現--係列休克症狀。治療除病因治療外,應及時輸液輸血。

【循環係統】人和脊椎動物輸送血液和淋巴的一套封閉的管道(包括心髒、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和淋巴管)的總稱。通過血液循環,機體得以分配氧和營養物質,排除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產物,從而維持其正常活動。胎兒由於不存在有效的呼吸運動,故肺循環血流量甚少,加上卵圓孔與動脈導管的開放,幾乎左右心都經主動脈向全身輸送血液。胎兒的氣體交換是通過胎盤與臍血管來進行的,含氧量充足的動脈血經臍靜脈,部分口與門靜脈彙合,經過肝髒後進入下腔靜脈,餘下部分經靜脈導管直接流入下腔靜脈與下半身靜脈血相混,含氧較多的下腔靜脈血達右心房後,幾乎全部通過卵圓孔進入左心房、左心室供應心髒、腦及上肢。而上腔靜脈血到達右心房後,幾乎完全進人右心室再流入肺動脈,小部分進入肺,大部分則通過動脈導管到降主動脈。降主動脈血最後經臍動脈回至胎盤,換取氧氣。出生後,臍-胎盤循環終止,呼吸建立,血液循環分兩係,即①體循環,又稱大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人主動脈,再經中小動脈到達全身各部的毛細血管,進行物質交換,最後由小靜脈、大靜脈和上、下腔靜脈回到右心房。②肺循環,又稱小循環。血液從右心室進入肺動脈,通過肺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再由肺靜脈回到左心房。此外,有淋巴係統,由小淋巴管集合成大的淋巴管,梟後彙合成胸導管和右淋巴導管,開口於頸根部的大靜脈(靜脈角),將淋巴液導人靜脈。

【循環障礙】分為全身性和局部性兩類,全身性血液循環障礙是整個心、血管係統功能紊亂(如心功能不全、休克等)的結果。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則是個別器官或局部組織的循環異常,可表現為局部血量異常(如充血、貧血)、血管內容物的改變(如血栓形成和栓塞)以及血管壁通透性或完整性的改變(如引起水腫、出血)等。

【集合係統】包括集合管和乳頭管,大部分是直行小管,由皮質髓放射伸到髓質。在錐體內最後彙成乳頭管,開口於腎乳頭尖端篩區。集合管係統能濃縮小管液,最後形成終尿排至腎小盞。

【焦慮症】是以發作性或持續性情緒焦慮、緊張、恐懼為其臨床基本特征的一種精神疾患,常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性不安。多發生在具有焦慮傾向的小孩。治療:可用安定、安寧、利眠寧等抗焦慮藥物。

【猩紅熱】(由能產生紅疹毒素的八組8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傳染病。病人及帶菌者為傳染源,通過密切接觸及空氣飛沫傳播,潛伏期2~5天,臨床特征為發熱、口周蒼白圈、楊梅舌、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疹間無正常皮膚,皺褶處發紅(帕氏征),疹退後皮膚脫屑。少數病人在病後又出現心、腎並發症。

【猩紅熱樣皮疹】一種彌漫性充血性皮疹。典型改變為皮膚在充血性發紅的基礎上散布針頭大小、稍隆起的點狀猩紅色皮疹,排列密集,融合成泡,壓之褪色,觸之有細沙樣感覺。猩紅熱樣皮疹最常見於猩紅熱,亦可見於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局灶性或全身性感染、藥疹等。

【短波與超短波療法】電磁波作用於人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主要作用為加強組織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作用,增加免疫能力,減輕組織酸中毒,促使纖維素滲出增多,加速結締組織及肉芽的生長。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除表層為密質骨外,內部全部為鬆質骨,能承重負壓,起支持作用。短骨多在承受壓力較大而運動又較複雜的部位集群存在,彼此穩固連接。如跗骨和腕骨等。

【短管狀骨】外形近似立方體、富於耐壓性,往往成群地排列在一起。分布在承受壓力大運動較複雜的部位,保證運動既穩固又靈活。如椎骨的椎體、跗骨等。

【短食管】有兩種類型:第一種即短食管並有進行性食管內腔縮小,有咽下困難和反胃症狀,常在生後即開始;第二種食管無進行性纖維變性,故無食管狹窄症狀,常在X線照相或屍體解剖時偶然發現。X線診斷要點:①賁門在橫膈以上,不因患者站立或躺下而有體位變動;②食管短達不到橫膈水平,食管和胃的交界處常在第7和第8胸椎水平,並有輕度狹窄現象。食管鏡檢查可見狹窄部下方有胃黏膜皺紋在橫膈上方。應注意在哺乳後將小兒豎起,可減輕或停止嘔吐。當小兒能坐起或走路後,症狀即自行消失。有食管狹窄者可行擴張療法。擴張無效者,手術切除狹窄部分,施行食管胃吻合術。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急性腦血管病之一。指一時性腦缺血引起的一種局限性腦功能喪失,通常在24小時內完全緩解,不遺留重要神經功能缺陷。主要病因是腦動脈粥樣硬化,亦可見於各種原因的動脈炎和心髒病。頸內動脈係統的腦缺血發作以病灶對側的單癱或偏癱為常見,尤以上肢和麵部為重,可伴有失語及精神症狀。椎-基底動脈係統的腦缺血發作常見症狀有眩暈、複視、構音障礙、吞咽困難、共濟失調、單側或雙側肢體癱瘓或感覺障礙等,至少兩種以上症狀共同出現。大腦後動脈供血不足可出現皮質盲,對側同向偏盲。防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應針對每個人的病因,對發作次數多,考慮為微栓塞所致者,可慎重地選擇抗凝治療。主要病灶在頸部的動脈、頸內動脈顱內段或限於大腦中動脈主幹者,可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考慮外科治療。

【短肢畸形】先天性因素、後天發育落後及各種外界因素造成肢體較正常縮短的畸形。

【智力】人類運用以往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新問題,形成新概念的能力。智力活動是由感知、記憶、思維、注意多種心理活動共同參與進行的。並受個體素質及後天因素的影響。

【智力障礙】(辦;%㈣麼)理解力、計算力、分析能力、創造力、記憶方麵的障礙。可表現為全麵性和部分性的智能減低。程度嚴重時稱為癡呆。分為:先天性癡呆(真性癡呆)、後天性癡呆和假性癡呆。

【稀釋性低鈉血症】又稱“水瀦留性低鈉血症”。主要因體內水瀦留過多,使血液稀釋,血鈉下降而產生的低鈉血症,體內貯鈉量正常或增高,屬水中毒範疇。常見於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功能衰竭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治療以限水攝人為主。

【舒張期雜音】心髒雜音發生在第二心音與下一心動周期的第一心音之間者,稱為舒張期雜音。按雜音出現的早晚,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和全期雜音。舒張期雜音多為病理性的。

【舒張期震顫】(震顫又稱貓喘。是用手觸知的一種微細的震動感,為器質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體征之一,舒張期震顫發生在舒張期,心尖部明顯,提示二尖瓣狹窄等疾病。

【舒張壓】心室舒張時,主動脈壓下降,在心室舒張末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及動脈壁的彈性。

【舒張中期雜音】舒張期雜音按雜音出現的早晚,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和全期雜音。舒張中期雜音即出現在第二心音之後,可與第二心音有一短的時距,並在下一心動周期的第一心音出現前即告終止。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新生兒中發病率高,起病以生後第2周最多見,在口腔頰部、舌背、牙齦、上齶等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初起時呈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底部潮紅。一般無全身症狀。

【鵝掌風】又稱“手癬”,其中包括皸裂性濕疹在內。因手掌皮粗、幹燥、脫屑、增厚,皸裂形似鵝掌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