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理財方法——讓財富增值的有效途徑(2 / 3)

麥基問老懷特:“我有一些小錢,但是平時要上班也沒有什麼時間研究理財,而且對那些理財的方式都不是特別的理解,而且我也沒有什麼專業人士的幫助,您說我應該把錢投在哪裏?”

“不如買基金吧!”老懷特建議說。

麥基不明白:“基金?為什麼?”

“專家理財是基金投資的重要特色。基金管理公司配備的投資專家,一般都具有深厚的投資分析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科學的方法研究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組合投資,規避風險。你算是個小投資者,既沒有時間、專業知識及資訊去管理你的資產,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聘請專業人士代你理財,那麼,基金便是你理想的投資工具。”老懷特解釋說。

財商魔法書:比特的明智之舉

比特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職員,家中積攢了一些閑錢。看到股市漲得很好,身邊朋友都賺了不少錢,這讓他好生羨慕。於是,也奮不顧身地衝了進去,可比特剛進場,便趕上了大跌,並且一直在低位震蕩。現在比特對是否繼續炒股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不會炒股就別炒,買基金多好,有專業團隊和專家幫你打理,”朋友建議比特。

“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說過:‘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能贏過市場,那麼投資共同基金(美國對證券投資基金的稱謂),這樣會省去你的許多時間和金錢。’

當然,選擇專家理財,也並不是說你自己完全不需要基金方麵的知識。能夠分清基金的種類,確定自己的預期收益率大小;知道基金有波動,基金追求的是長期平均收益,在短時期內不可能讓你暴富。買了基金也存在著風險,不等於抱上一棵搖錢樹。這棵搖錢樹也會有“大小年”,甚至可能也會死。

反正你不是專家,直接投資股票也不行,還不如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

於是比特開始在理財師的指導下購買基金,不到一年工夫,原來投入的3萬資金已經變成了4萬多,收獲頗豐。比特購買的基金是經過銀行理財師精心挑選的,所以收益率一直不錯。

比特現在對朋友都自豪地說:“雖然平時我工作比較忙,沒有太多的時間顧及理財的事。我覺得買基金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像股票那樣天天看,買了就放在那兒不用煩神,真正是由基金專家來幫你理財,自己坐等著拿錢就行了。”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作為一種投資工具,證券投資基金把眾多投資人的資金彙集起來,由基金托管人(例如銀行)托管,由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運用,通過投資於股票和債券等證券,實現收益的目的。

基金管理公司配備的投資專家,幫助投資人理財,相應地,每年基金管理公司會從基金資產中提取管理費,用於支付公司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麵,基金托管人也會從基金資產中提取托管費。此外,開放式基金持有人需要直接支付的有申購費、贖回費以及轉換費。封閉式基金持有人在進行基金單位買賣時要支付交易傭金。

有的投資人將基金和股票混為一談,其實不然。一方麵,投資者購買基金隻是委托基金管理公司從事股票、債券等的投資,而購買股票則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另一方麵,基金投資於眾多股票,能有效分散風險,收益比較穩定;而單一的股票投資往往不能充分分散風險,因此收益波動較大,風險較大。

基金也不同於儲蓄。儲蓄存款代表商業銀行的信用,本金有保證,利率固定,基本不存在風險;而基金投資於證券市場,要承擔投資風險。儲蓄存款利息收入固定,而投資基金則有機會分享基礎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上漲帶來的收益。

有人認為,既然是基金投資顧問特地幫助你管理基金,那就代表基金投資沒有風險。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你該知道,任何投資行為都會有風險。投資基金的特點在於由專業人士管理,進行組合投資分散風險。雖然基金投資顧問們研究出一些方法協助投資者避開高風險,但完全避免風險幾乎是不可能的。

作為投資者,你一旦認購了基金,其投資風險就隻能自負。基金管理人隻是替投資者管理資產,但不承擔根據“基金契約”或“投資協議”的條款進行投資而導致的任何投資風險。

既然基金是由專家打理的,那麼在選擇的時候就涉及到選好的基金公司、好的基金及好的基金經理,這就需要投資人能全麵考察自己委托方的實力。

作為基金投資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麵,那就是長期投資的心態。因為一來基金的申購費和贖回費加起來並不低,二來基金淨值的波動遠遠小於股票。適合於追求穩定收益和低風險的資金進行長期投資。

下午的時光總是悠閑的,麥基拿起自己的手機上起了網。“據美聯社披露的一份個人財產申報材料表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在個人投資方麵以穩健為首要原則,其財產多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等低風險產品。”看到這條消息,麥基念給兩個弟弟聽。

“老懷特,格老為什麼選擇債券作為增加財富的工具?債券投資沒有風險嗎?”馬布裏忍不住問道。

老懷特笑著說:“也有人曾經問過和你一樣的問題。”

“誰?我們都沒問過啊?”傑克左看看右看看,驚訝地問老懷特。

“我說的不是你們,而是我故事裏的人。”老懷特嗬嗬一笑道。

財商魔法書:理財大師的記者會

一位靠投資債券發家並致富的大師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有記者問:“您當時選擇購買債券作為理財方式,有什麼重要的原因嗎?”

大師回答說“我當時就是看中了債券所具有的‘控製風險、收益穩定’的特征。”

“收益穩定?那是說債券沒有風險?”有人提出疑問。

“當然不是,購買者在預定的投資期限內其投入的本金也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對於債券來說,突出的風險主要有就有這樣幾個:

(1)利率風險。債券是典型的利息商品,投資者投資於債券主要是期望獲得比市場利率更高的收益,而當銀行利率發生變化時,債券的價格也就必然向其相反方向變化,從而可能造成價差損失。

(2)物價因素。當物價上漲時,貨幣的購買力就下降,從而引起債券投資收益的貶值。當然若購買的是保值債券,則就不受到物價因素的影響。

(3)公司的經營風險。在持券期內,若發債企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和債務狀況等原因造成企業的聲譽和資信程度下降也會影響二級市場債券的價格,從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

(4)時間風險。債券期限的長短對風險是不起作用的,但由於期限較長,市場不可預測的時間就多,而愈臨近兌換期,持券人心理感覺就越踏實。這也是為什麼利率水平相近的債券,期限長的價格就要低一些的原因。

(5)流動風險。指投資者將債券變現的可能性。市場上有冷熱債券之分。對於一些熱銷債券,其成交量周轉率都會很大。相反一些冷門債券,有可能很長時間都無人問津,根本無法成交。如果持券人非要變現,就隻有大幅度折價,從而造成損失。

(6)違約風險。是指發債公司不能完全按期履行付息還本的義務,它與發債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譽有關。當企業經營虧損時,它便難以支付債券利息;而當償債年份企業盈利不足或資金周轉困難時,企業就難以按期還本。

不要忘記了,世界上沒有隻有收益沒有風險的好事,隻是風險的大小不一而已。”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正是因為債券所具有的風險,所以在投資購買選擇時,一定要注重技巧和方法,降低購買風險。 擇債券產品,以降低風險:

首先,選擇多品種分散投資是降低債券投資風險的最簡單辦法。不同企業發行的不同債券,其風險性與收益性也各有差異,如果將全部資金都投在某一種債券上,萬一該企業出現問題,投資就會遭受損失。因此有選擇性地或隨機購買不同企業的各種不同名稱的債券,可以使風險與收益多次排列組合,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或分散風險。

采用這種投資策略必須注意一些問題:不要購買過分冷門、流動性太差且難於出手的債券,以防資金的套牢;不盲目跟風,抱定不賺不賣的信心,最終才有好收益;必須嚴密注視非經濟性特殊因素的變化,如政治形勢、軍事動態、人們心理狀態等,以防整個債券行市下跌,造成全線虧損。

其次,做順勢投資也可以降低風險。特別是對於小額投資者來說,談不上操縱市場,隻能跟隨市場價格走勢做買賣交易,即當價格上漲人們紛紛購買時買入;當價格下跌時人們紛紛拋出時拋出,這樣可以獲得大多數人所能夠獲得的平均市場收益。這種防範措施雖然簡單,也能收到一定效益,但卻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

如果債券市場價格走勢不明顯,投資者買入賣出紛亂,價格走勢不明顯,這時候,投資人可能無法做順勢投資選擇,最好的做法便是以靜製動,以不變應萬變。這就要求投資者必須具備很深的修養和良好的投資知識與技巧。

既然債券是一種理財的方法,那它必然也是風險和收益並存的,投資人不可能妄想沒有風險的收益,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風險。隻要你具備了債券理財所需的知識和獨到的市場眼光,同樣也能夠像格林斯潘一樣理財,實現財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