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亮是哪裏人?
地地道道的湖北佬,淡水魚烹飪是他的拿手絕活,鱤魚這玩意兒他熟悉得很。
這種魚屬於捕食性魚類,小的不說,大的能長到一百來斤,盧永亮見過最大的也就四十來斤。
這魚的肉質特別嫩,甚至有點鬆散,再高超的刀工切時也容易碎。
加上內髒少、肉層厚,肉味淡,魚刺又多,無論是清蒸還是紅燒都不太美味。
所以鱤魚最佳的製作方式是,做成臘魚!
在湖北這很常見,視頻裏這位的做法一看就不是要做臘魚。
再說,也沒人用這麼小的鱤魚來做臘魚啊!
懷著一絲好奇,盧永亮繼續往下看。
製作者的手法相當不錯,洗淨的魚從背部剖開,熟練地剔除了主骨和邊刺,下刀處位於魚尾,輕鬆地剝下了魚皮。
“這手藝可以啊,至少得殺個三五年魚吧。”
盧永亮給出了好評。
而製作者接下來的動作,讓這位老人當場一口茶水噴了出去!
隻見視頻中的那雙手,極其細致耐心,動作緩慢地把魚肉上的白肉刮下,雙刀輕輕剁砍。
與其說是剁,那力度更像是“剁”與“拍”的結合。
“啥!這是要做魚糕丸子!”
盧永亮一眼便知這道菜的製作意圖。
令他驚訝的是,這道菜實在太特別了!
這菜在湖北某些地方又稱魚糕圓子,算得上名菜,但因為製作工藝複雜,很多餐館都把這菜做砸了!
魚糕丸子追求的是什麼效果?
吃魚不見魚!
魚中帶肉香,肉中有魚味,口感清爽嫩滑,入口即化。
沒有複雜的步驟根本做不出這道菜,即使願意做,做得出與做得好也是兩碼事!
在湖北,盧永亮隻知道幾家大酒店願意做這個,價格不菲,非一般人能消費得起。
因此,這道菜真正做法逐漸被人遺忘。
這才是讓盧永亮真正震撼之處。
“行家,光是分肉這一步,這師傅最少國宴級!”
盧永亮初評同時,也納悶起來。
湖北好像...
沒聽說還有這麼一號人物啊?
盧永亮是湖北人,鱤魚雖然哪裏都有,但湖北的臘魚做法可是出了名的。
而且說真的,盧永亮也就見過幾個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大廚會那麼用力地剁魚肉。
鱤魚肉的特點決定了這肉不好打理,力氣用得剛剛好,能讓魚肉既保持嚼勁,又能盡可能變成肉泥。
所以看到這一招,盧永亮心裏已經斷定,這絕對是湖北菜的廚師!
其他地方的廚師,學不來這樣的手藝。
他繼續往下看。
盧永亮看得越多,心裏就越震撼。
洗幹淨的豬肚下到開水裏煮熟,這位做菜的師傅把它切成了寸長五分寬的片,又切開一塊豬腰去掉騷味,斜著刀刻成井字形的腰花。
“行啊!這手法很傳統,一點新派菜的影子都沒有,這個人背後肯定有個廚藝界的前輩指點。”
越看,盧永亮心裏就越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