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秉賦非佳劣質難成器 積惡為善佛心是魔頭(1 / 3)

“瞎仙鐵笛”羅乙真原是靜靜的在聽他們談論,此時開口問道:“但不知老化子又說了什麼武林辛秘?”

宏普大師道:“據天臣告訴老衲,他經過多次探查,那老魔頭不但準備重返故土,而且野心勃勃,大有窺視中原武林之心。所以多年來正廣收關內亡命,一麵聽說已與莫幽香互通聲息,準備同時大舉,這一來老衲便不得提早趕回中土,看看近年武林中又出了些什麼人材,也好有所準備。”

“醉拐李”翻著一對虎目,滿臉狐疑之色,道:“當真‘佛心島主’有此等打算嗎?”

他乃直性之人,對“佛心島主”之名,景仰太深,是以一時之間,無法把觀念改變過來。

宏普大師低宣了一聲佛號,道:“阿彌陀佛,你乃真情率性之人,不知人心險詐,不要說老衲對這魔頭,知之甚深,縱然不知,單憑天臣之言,也足可置信。”

“白眉果老”孫公太,知道自己這位盟弟,個性坦直,為人渾厚。

見他一再出口相問,心中怕他言語間不知分寸,得罪這位前輩高人,這時見宏普大師一說,忙的應道:“四弟是個渾人,愚魯不敏,望老前輩擔待一二。”

宏普大師謙道:“罪過罪過,老衲就喜愛這種情性中人,尤其令弟完如玉璞,更是可愛,況且此事老衲自己也知道,如若要說‘佛心島主’乃一偽善作惡之人,不僅令弟不信,就是天下武林中人,也沒有幾人肯信,所以你們二位賢弟兄未來之時,我們也正在談到此事。”

“金翅大鵬”方雲飛,也是急性之人,這時在旁道:“方才你老人家正談起此一武林秘聞,現在就請你老人家接下去說吧!”

宏普大師點頭道:“好,老衲這就說下去。”說著仰首沉思了片刻,臉上現露出一種回憶往塵的神色,緩緩說道:“此事說來話長,而且也不知該從何處說起。”頓了頓,又道:

“老衲俗家叫萬楚崧,承武林朋友的抬愛,都叫老衲‘一指鎮江南’也就是江湖間所謂‘南指’此事諸位自是已有傳聞?”

室內諸人都在急於要聽這件大事,所以都沒有接腔,隻望著他微微點點頭,以作答複。

宏普大師繼道:“數十年前,江湖上有所謂‘南指’‘北掌’‘三友’‘雙鳳’‘五怪’‘一奇’大家想必也都聽說過,老衲之事,除了‘北掌’‘五怪’‘一奇’與你們黃山前輩的三友無關之外,卻與‘雙鳳’有關……”

原來萬楚崧當年,乃是拜在金陵莫愁湖畔“莫愁散人”嶽衡門下,這位嶽衡乃是當代一流劍俠,文章武功,都足領導群倫,在武林中,極受崇仰,不過這位“莫愁散人”因中年喪偶,便帶了兩個女兒,築廬莫愁湖,自署“莫愁散人”。

萬楚崧的父親與“莫愁散人”乃八拜金蘭之好,因對盟弟的書劍兩道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幾經商求,才得到“莫愁散人”的同意,把萬楚崧送到莫愁湖,收為門下。

與萬楚崧一同習武讀文的有四個人,一個便是萬楚崧,兩個是嶽衡的女兒,長女吟鳳,次女鳴鳳,另一個便是艾正武。

這艾正武與嶽衡既非親,又非故,而是嶽衡收養的一個孩子。

說起收養艾正武,倒也有趣,原來艾正武的父親艾飛,本是一位無惡不作的黑道人物。

有一年嶽衡遊曆河北保定,正巧艾飛在保定做案,弄得保定人心惶惶。

嶽衡本還不準備出麵管這件事,可是艾飛奸、殺全來,激起了這位武林高手的怒火,毅然挺身而出。

經過幾日夜的追逼,艾飛終覺藏身不住,隻好硬著頭皮出來與嶽衡周旋。

正巧艾飛喪妻不久,留下一個兩歲的男孩,這孩子便是艾正武。

盡管艾飛是無惡不作的人物,但虎毒不食子,骨肉自然有點天性,所以不論艾飛到什麼地方,都要把艾正武背在身後。

這時他被嶽衡緊緊追逼,弄得藏匿不住,孩子也無處可托,隻得背在身上。

有一晚淫賊艾飛又被嶽衡尋到,雙方動手之下,艾飛吃嶽大俠一劍刺傷左腿,不能再逃,於是嶽大俠問他道:“艾飛,非是我嶽某持強鬥狠,你自己想想,你所作所為,有幾件能逃得公道?”

艾飛被一劍刺得清醒過來,當時想了一想,慨然答道:“我艾飛一生作惡多端,死有應得,絕不怨你嶽大俠,隻是我有一事相求,萬望嶽大俠能答應我。”

嶽衡為人豪爽無比,當下就道:“隻要你說的合情合理,在我嶽某人能力之內,我無不答應。”

那艾飛掙紮爬起來磕了個頭,道:“艾飛罪應萬死,死不足惜,不過我這兩歲的孺子,卻沒有罪,我如死去,就請嶽大俠交與仁人君子撫養,那艾某就感恩不盡了。”

嶽大俠當即答道:“你說的不錯,孩子無罪,我嶽某人願代撫養。”

艾飛便解下包袱,把孩子往空中一拋。

嶽大俠心頭一震,趕忙躍前接救,就在這時,艾飛一反手,把自己頭腦擊得粉碎。

嶽衡一諾千金,當即帶了艾正武返回江南,隻說是友人之子,撫養在家,視如己出,並同愛女吟鳳、鳴鳳、以及故友之子萬楚崧,一同習文練武。

這四個孩子,年齡皆差不多大,吟鳳與萬楚崧同年,這一年是十四歲,艾正武十二歲,鳴鳳最小,才十一歲。

而四個的性格,卻大不相同,吟鳳好動,性子較為急躁;鳴鳳溫雅嫻靜,萬楚崧沉練穩重,天份也極高。

艾正武雖也是聰明絕倫,但卻喜愛嬉戲,文武兩道,皆不肯用功學練。

但他也有一種特點,別看他人才十一、二歲,卻能鑒貌辨色,說話作事,最能使人心裏滿意。

這時“莫愁散人”嶽衡,因為年壯氣盛,江湖上如若有事,他還是常出外走動,不過他每次出門,總不放心將兩個女兒留在家,一定帶領著她們。

而且這一對女娃兒,又精靈得不得了,大鳳吟鳳手段尤其厲害,所以嶽家雙鳳,年紀雖小,但在武林中便已嶄露頭角了。

這男女之間,一到年齡,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出一種情愫,尤其女孩兒家,懂事得更早,那嶽家大鳳,在十四、五歲之時,便已懂得一點男女傾慕之情。

這時她朝夕與兩個英秀的少年在一起,更是容易觸發起她芳心的漪漣,不過這種感情,卻是極為純潔的一種天真的情操。

萬楚崧的為人,天性篤厚,心地純正,雖然終日與雙鳳在一起生活,習文練武,他對她二人隻是保持著兄妹,姊弟的一種手足友情,從不曾涉及其他的想法。

艾正武年紀還比萬楚崧小,但他就已懂得在二位姑娘麵前獻點小殷勤,耍點小聰明,以博姑娘的歡心。

“莫愁散人”嶽衡自然知道年輕人的變化,所以有意無意便使他們間隔開,把住宅的前後院,分得清清楚楚。

特地請了兩個年老的仆婦,照應二位姑娘,自己則督促著萬楚崧、艾正武在前進院子住。

他對少年老成的萬楚崧,自是暗暗喜歡已極,但對艾正武,卻認為他這等聰明,而不知好好用功,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實在辜負了這塊材料,所以便督促的特別嚴緊。

嶽大俠嶽衡這種用心,真可說仁愛無比,他對艾正武絲毫不存他心,多年撫教他的苦心,已將他看同家人,同時,也由於多年日夕相見,嶽衡對他,已生出一種奇妙的感情。

他時常清夜暗思:自己對艾正武,是這等愛護,不知對與不對,看這孩子過份的聰明,卻不肯用於正途,就怕將來聰明的反被聰明誤,現在他年紀小,羽毛未豐,萬一將來知道自己的生身之父,竟是被自己逼死,就不知這孩子如何了!萬一他以為自己是殺父仇人,就是否會把自己對他全心全意視同己出的一番苦心,拋到胸後……想到這裏,悔不該,當初未聽亡妻之言,不要收養他,豈不省了許多無謂的麻煩和苦惱。

但是今天,木已成舟,自己已無法擺脫得了。

何況自己這許多年以來,對他一直未存二心,無形中已產生了一種感情,此時也不忍相逐,他想到苦惱之際,也隻得暗自傷歎而已。

有一年“莫愁散人”要萬楚崧、和艾正武二人,前往浙江杭州、金華一帶行走一趟,以增閱曆。

這時正逢天竺靈隱寺佛身開光,路上盡是善男信女,和要飯的化子。

艾正武便一個溜出去,偷了許多銀兩,第二天,他便沿途施舍救助那些老弱化子,萬楚崧一見他有這多的銀兩,自是要嚴加追問。

哪知艾正武,毫不在乎,並說偷富濟貧,乃是俠義中人,應為之事。

萬楚崧雖然算是師兄,可是知他與師父關係很深,師父視他如同己出,所以對他也就無可奈何。

本來在俠義道中,偷富濟貧,原本平常之事,但艾正武除了把偷來之銀兩,用於救助化子之外,自己更是大吃大喝,這情形看在萬楚崧眼裏,自是不以為是,便嚴詞義正的訓責了他一頓,艾正武不但不受教訓,而且還反唇相譏,隻氣得萬楚崧說不出話來。

在二人返回金陵之時,艾正武這時卻向萬楚崧央求,要他回去之時千萬不要將盜銀濟人之事,告訴師父,否則,自己也不回師門,就此請辭。

萬楚崧知此事關係非小,被他一逼,隻得答應,絕不將此事稟告師父。此事雖然很小,但在萬楚崧心中,對這位小師弟,卻多了一份戒心,也擔心他會被自己的聰明毀滅了自己。

四個人的情感,隨著年齡而變化,吟鳳、鳴鳳二人的芳心,都喜歡純厚的大師哥萬楚崧,對這位聰明英俊的艾正武,卻有著一種格格不相投的情形,但艾正武自覺年輕英俊,竟然得不到雙鳳的歡心,心中十分惱恨。

他不但恨雙鳳無情,更漸漸地把這份恨意,歸罪到大師兄萬楚崧身上,他認為,如不是有萬楚崧居身其中,憑自己一表人才,自然會獲得雙鳳的青睞。

艾正武在這種失望之下,心理便起了變化,他變得陰沉、寡言,也變得更陰惡,另一方麵,他對雙鳳,尤其是鳴鳳,更是愛得如醉如狂。

不知多少次,艾正武竟設法謀害大師兄萬楚崧,無如大師兄的功夫就是比自己高,奸計總無法得逞。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在這幾年中,四人依然常奉命,出外行道,但是艾正武卻在每次外出之時,暗地交結了一些下五門的歹徒,學了一些歹毒下流的行為。

也是合該有事,這一年嶽衡五十誕辰,到了不少至友,嶽大俠一時高興,當著親友之麵將鳴鳳許配給萬楚崧。

這個決定,卻刺傷了兩個人,一個自是艾正武,他痛心失去了心上人,此事既經師父決定,無論如何也無法再挽回。

另一個卻是大鳳吟鳳,她一片癡心早就係在萬楚崧身上,這時老父突然將妹妹許配給他,登時便如墜冰窖,失去了一切希望。

這情形艾正武看得自然清楚,心裏痛恨師父這種決定,便產生了一股報複之心,於是他就趁吟鳳傷心之際,大獻殷勤。

人在失意痛苦之時感情最是脆弱,更何況他是有心而為,幾番花言巧語,便輕輕的取得了吟鳳芳心,也騙得了她的貞操。

艾正武這種行為,不過是為了報複師父將鳴鳳許配師兄之恨,而不是真的愛吟鳳,在他目的達到之後,也不敢久留師門,於是不久之後,就偷離師門。

他這一走,吟鳳才知受騙,毅然泣稟老父,自己決心剪卻青絲,去伴那古佛青燈以了一生。

“莫愁散人”嶽衡,驟驚此變,悲忿至極,仗劍追查劣徒。

經過三個多月的奔波,總算找到了,就在嶽衡舉劍下刺之時,他心裏陡然一軟,覺得自己把他撫養成人,視如己出,此時卻又要自己手刃此兒。

於心實在不忍,他想到此處,頹然收回寶劍。

含淚說道:“武兒,武兒,我撫養你二十載,待你不薄,你怎能作出此事,今天本當一劍將你刺死,但是我覺得此錯還是在我,怪我沒有好好的教育你,如我此時殺了你,心裏覺得愧對你父臨終之托,但是我如果不殺你,又愧對我女兒……”

這時艾正武也跪下說道:“孩兒知錯了,但憑伯父處置便了。”

嶽衡沉思了一陣,歎了口氣,道:“這怪道是因果報應不成嗎?也罷,從今天起,你也不要再叫我伯父,也不準你再見我,但願你今後能好自為之。”說到這裏,嶽大俠又舉起長劍,道:“今天我要狠心留下你一點東西,這樣既可使你時時惕勉自己,我也可以聊慰鳳兒了……”說罷劍鋒一挑,艾正武隻覺臉上一涼,一隻右耳已在嶽衡手中。

“莫愁散人”嶽衡劃下艾正武的右耳,長劍一指道:“孽畜,你走吧……”

艾正武走後,嶽衡帶了他的右耳回來,就令萬楚崧和鳴鳳成了親。

在萬楚崧完婚的這一天,嶽大俠是心灰意冷,折斷長劍,以表永絕江湖之心……宏普大師幽幽地把往事說到這裏,深深的歎了口氣,道:“真是人生若夢,此事已數十年前事,如今說來,猶如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