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股市:冤大頭遊戲(3 / 3)

“效率市場”,誰主沉浮

由於公平市場的競爭相當激烈,而買賣雙方都得到相同的信息,因此雙方所共同同意的價格,就代表某支股票的市場價格,它表示雙方對該股票價值所展現的平均智慧,也代表個人根據手邊最充分的信息仔細分析判斷後,願意接受的價格。嚴格來說,市場價格不是一個平均數,而是在任何一個時間點,最想買的買方願意付給最想賣的賣方的價格。這就是專家所稱的“效率市場”。個人要奪得先機,他的信息必須比別人多或分析得更正確。

簡單地說,效率市場背後的理論就是,市場上有許多人進行分析,所以任何會影響某支股票價格的因素或訊息都會立即散布,廣為人知,並化為眾人意識,且立即反映在股價上。有人會根據市場訊息采取行動,甚至因此獲益,有些實驗也證實,在這類環境中,新聞與謠言傳播得特別快。所以,在效率市場裏,如果你的信息與競爭對手無異,分析工具也不見得特別高明,你就得比別人更聰明、更認真,才能表現得比別人更好。像股市中的傳奇人士彼得?林奇等,這些個別投資人能夠一年年地發達起來,就是因為他們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在閱讀和了解各個企業的狀況,所以的確能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付出努力和技巧定會有回報,即使再投資也不例外。當然,在某些時候也會看到沒有特別努力或技巧的人還是可以表現不錯,不過,就像我們一直強調的,這隻是運氣好而已!尤其在投資這一行,正常來說,“大師”這個頭銜隻有一年的壽命,少有例外。

另一條致富之道就是分析整體股市的統計資料,借此找出未來趨勢,而這類分析師也可以避免挑選個股的辛勞與痛苦。這種做法當然比較模糊也複雜,不過還是可以試一試。首先必須找出平均股價,而非特殊的股票,不過到了最後,還是會繞回兩者之間。

又見隨機漫步

首先要問的是,到底造成每天平均股價變動的因素為何?有時,各式各樣的新聞會反映在股市上,並影響到未來投資景氣。有人曾說:格林斯潘的臉色好壞,就會影響股市的漲跌。這類影響當然可好可壞,跟能否事先預測到利率的調整有關:如果已有預警,則市場變化會受下列兩者的影響,即預期利率調高或調低,與投資人認為實際發生的可能性。如果一般人買賣股票或債券時已預期利率的變動,不管猜得對不對,都有助於市場效率。同樣的,戰爭、維持和平、政治事件等新聞都會影響市場的平均價格,如果你能比競爭者猜得更準,就可以因此獲利。每日市場平均的變動是由各種大大小小的因素所造成的,它們會影響到不同股票與投資,加起來就像賭場醉鬼隨機漫步的情況一樣。

然而,究竟這些變動有多隨機?以紐約證交所一個普通交易日來看,大約有1000種個股紅盤作收,1000種個股走軟,另有700多種則維持平盤。如果這些漲跌變動真如習慣所稱的隨機,而個股變動也彼此獨立,那麼就可以采用平方根法則,以上漲與下跌個股支數的差約為1000,求其平方根,約等於30左右,與實際的40種相仿,屬合理範圍。因此,由這個粗略的案例,可看出個股漲跌就跟前麵的那個醉鬼在斷崖邊漫步一樣,總和平均就像身處在千百個醉鬼的正中心一樣。

類似分析的研究結論是股市每日平均變化的確很接近隨機漫步,皆幾乎找不到可辨識的模式,這也跟效率市場概念相當一致,認為應能找出某種可加利用的規律,如果它真的存在;而這種規律也會對價格結構產生足夠的影響力以自我補償。如果可以接受這個概念,應該明白想利用平均值找出這個規律,就像要猜出一群醉鬼下一步想怎麼走一樣。盡管為了這些分析,投資人已花下大筆金錢,塞滿了預言家的口袋,但因為證據仍是模棱兩可,因此投資大眾永遠存有希望,大師們與其他賭博性企業家才能飛黃騰達。不過人們也不必全知全能,就可以利用所知的一切獲得成功。

再進一步往下探究,到底股市平均值日複一日的變動中,有多少是由隨機漫步的累積效果所造成的(別忘了,隨機漫步者在一段時間後,會從起始點向其他方向移動)。同樣也可以用平方根法則及同性質但較複雜的定理來加以分析,結果亦很具說服力,隻是不夠清楚明白,那就是每日、每周、每月平均值的變動多因市場上個股隨機、互不協調的變動所造成,就像是醉鬼移動路線一樣。人們在認知上常犯的謬誤是無中生有,自以為可在無規律中看出規律、在無秩序中找到秩序。

巴菲特為什麼能賺錢

根據最近的統計報告,世界首富依然是比爾?蓋茨,排名第二的就是巴菲特,他是惟一隻靠經營股票而躋身富翁排行榜前列的人。

他在談他怎樣選擇理想股票時說:“我花了很多時間來研究沃特?迪斯尼公司。我最喜歡的公司是:美麗的城堡,周圍是一圈又深又險的護城河,裏麵住著一位誠實而高貴的首領。最好有個神靈守護著這個城池。護城河就像一個強大的威懾,使得敵人不敢進攻。首領不斷地創造財富,但不獨占它。換句話說,我們喜歡那種具有市場統治地位,別人難以模仿,耐久可靠的大公司。”他還說:“當我買股票時,我就認為是買下了整個公司,就像在街邊買了家商店。如果買下了商店,我就要了解它的一切。”

因此,在網絡股沸反盈天的時候,有人嘲笑巴菲特老了,他的投資思想已經過時,投資人也向他施加壓力,希望他也投入“淘金”熱潮。可巴菲特一直不為所動,他承認這些股票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利潤,但是他同時表示“不理解這些網絡公司的贏利方式”。事過境遷,隨著網絡泡沫的破滅,高高在上的網絡股也土崩瓦解,“老了”的巴菲特再次笑到了最後。

巴菲特這種充滿感情而又十分理智的炒股思想,使他在變幻莫測的股市始終把握著正確的方向,成為股市上一個著名的不倒翁。

“股神”巴菲特曾經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發表了以下這番談話:“我何以至此,不是智商問題,關鍵是理性。我一直視智商和天才如同發動機的馬力,但是輸出功率——發動機賴以運轉的效能——依賴於理性。許多人駕馭400馬力的發動機,但是隻得到100馬力的輸出功率。更好的方式是用200馬力的發動機並使之輸出全部功率。”

你也可以是“大師”

好了,亂七八糟地談了一通股經,該回到“博弈”的正題上來了。如果你希望在股市上賺錢,就該先明確你的目的。你要的是紅利還是博取差價?如果是前者,你就該像巴菲特那樣,選擇合適的時機,找幾支值得投資的股票(如業績良好、安全可靠、市盈率低等)買下,然後就該幹什麼幹什麼;如果是後者,你就要明白,實際上你是要從別人腰包裏掏錢,這可能與道德無關,但與策略大有關係。既然玩股票的大多輸錢,你就必須跟大多數人反著來。

當然,這裏不是要告訴你應該在大家狂拋股票時逆流而上,我們說過,股市是個心理市,兵敗如山倒時企圖做“中流砥柱”隻能被踩成肉餅。你應該比他們反應更快而不是更慢,別人瘋狂買進時你退出(一個在股市上賺了大錢的人是這樣“分析行情”的:當他發現營業大廳外停放的自行車超過一定數量時就賣出),市場一片低靡時進入,既然你就是要賺大家的錢,你就一定要先知道他們的玩法錯在什麼地方。

“跑贏大市”(即自己的收益高於指數增長)其實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容易,即使在所謂“牛市”中,個股還是有的會漲,有的會跌。如果能比別人早一步得到內幕消息,就可因此獲利。

用決策方法在股市使獲利極大化也非常複雜,且跟上述那些繁雜的統計脫離不了關係。所謂“快速上升通道”、“形態辨認”、“找出三上一下”等都不太管用,要從股價的過去走勢裏看出點端倪有如找出天上白雲像什麼,人人都辦得到。另一方麵,證據也顯示股市運作並不完全隨機,市場更非有絕對效率,所以投資就像本書提到的其他例子一樣,對努力和擁有充分信息的人相當有利,同時也讓懶惰與沒有信息的人遭受損失。也許無知者真的有福,但絕不是在賺取財富方麵。

有一位大主教曾呼籲信徒一定要永遠行在善惡間那條又直又窄的道路上,他指的是宗教信仰,不過這也正是破解股市的最佳方法。其實,也許惟一“理性”的投資方法就是巴菲特式,除此以外,真的沒有任何策略保證你隻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