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低調做人的職場法則(1)(3 / 3)

一些管理者不樂於用比自己強的人,除了怕這些“強人”難以駕馭,主要還是嫉賢妒能心理在作怪。他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總以為自己是單位或部門的佼佼者,各方麵都應該比別人高一籌。因此,當他們遇到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就萌生妒嫉,甚至采取種種方式壓製他們,不讓他們發揮特長,使得許多專業人才被埋沒,實在令人痛心。

低調者有時也存在妒嫉心理。當他人取得成就、攀上高峰時,低調者慨歎:“我為什麼就不能像他們一樣?”但很快,低調者就把這種妒嫉心理產生的壓力轉化為動力,為他人的成就感到驕傲的同時,也立下了踏踏實實做一些事情的決心。低調者相信羨慕與妒嫉的情緒並不能使自己改變命運,隻有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當自己嚐試去做時,才會感到別人享用勝利的成果時,同樣也付出了更多的艱辛,這些都是低調者成就事業發展自己不可缺少的經驗借鑒。

低調者在借鑒時,常會欣賞他人優秀的一麵,把他的優勢作為自己學習的目標,同時,也要看到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羨慕和妒嫉他,分析原因,找出不足。

低調者擅用好的習慣模式來取代妒嫉,比如,看到別人的成就時,將妒嫉轉換為讚賞或高興。並努力思考自己下一步的打算,下一步該怎麼做,而不是去想別人是怎麼做,做什麼了。再妒嫉,也不是你的成果,甘甜也不屬於你。

妒嫉談了,也要談談謙遜。謙遜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是成功與失敗的融合。它使人們能對過去的失敗有所警惕,對現在的成功有所感悟。

俄國的列賓是世界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他的代表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宗教行列》、《臨刑前拒絕懺悔》等早已成為世界畫廊的珍品,可他依然低調做人,謙遜如故。

一次,列賓收到一位文學家的來信,信上說:“你以自己傑出的作品證明你是一位偉大的畫家。”可列賓馬上回信說:“我是一個很平凡、很普通的人,你是知道的。可是你卻要把我送到一個宏偉的高台上去。假如我真的爬上了高台,你看見了這麼渺小的人站得那樣高,也人發笑的。”

謙遜的人之所以受人崇拜,就是因為他能認識到自己,同時重視別人的存在。謙遜並非自我否定,而是自我肯定,肯定為人的尊嚴和正直;是情緒的調節器,使人保持自我本色,保持青春常駐。中古時期英國的宗教家康庇斯曾說:“對成功不引以為意的謙虛者,非常了不起。”

美國的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曾擔任過駐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國外長的公寓拜訪。

外長故意問:“您代替了富蘭克林先生?”

而傑斐遜巧妙地回答:“是接替他,沒有人能夠代替得了他。”

傑斐遜的謙遜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低調者始終抱有一種謙遜的態度,不會因自己的成功而囂張,旁若無人,也不會因自己的失敗而托詞,怨天尤人。謙遜給低調帶來了是冷靜,是分析,保持著自己原有的本色,它是情緒的調節器。低調者因為謙遜,能正確認識自己,相信一切成就都是社會給予的,不會因此而沾沾自喜,高高在上。成功的低調者總會以不完美的心理來向您請教的,即使是你並不是一個專業的人土。

低調者認為,保持謙遜的態度不僅是事業的需要,也是應有的覺悟、胸懷和品格。隻有做到對人謙虛有禮,寬宏大度,容人以德,才能感人肺腑,令人尊重。

6、善待對手

對手是那個讓你不禁皺起眉頭的人。你常想,他某一方麵與你能力相當,在領導眼裏,他的能力超過了你,對你的職務升遷構成威脅。正因為這樣,對手也是那個讓你不敢怠慢工作的人。你總是擔心,假如工作一直沒有起色,無疑將落於人後,所以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

對手是那個經常就某些問題與你爭論不休的人。你雖然口頭上說他純屬扯談,卻暗自感到對方言之有理。你明知他會把你駁得體無完膚,卻不自覺地與他聊起了某個棘手的問題,爭來辯去,雖然你認為他的某些觀點有些荒謬,但此時你已感到對解決某個問題有幾分把握。

對手是那些對待某些問題時與你觀點相近的人。因此想起一個幽默故事,兒子問父親:“爸爸,我的性格更像誰?”父親回答:“更像跟你經常吵嘴的那個人。”所以有時想自省,不妨找一找對手身上的優缺點,那些優缺點可能也屬於你。

有一天聽說你的對手已經去了另一個地方工作,你突然感到少了些什麼,心裏空空蕩蕩的,不禁歎了口氣。這並不是你鬆了口氣,而是他的離開,讓你感到工作因此缺少了生機。你由此懷念起那段因與對手爭執而激發工作熱情的經曆。

一個人的旅途難免枯燥,一個人的比賽更顯無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對手,往往勝過一批平庸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