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低調做人的行動原則(2)(2 / 3)

拋棄找借口的習慣,就會在工作和生活中學會大量解決問題的技巧,這樣借口就會離你越來越遠,成功會越來越靠近自己。

5、做好眼前事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不平凡的人,夢想著成功,才華能得到大眾的賞識,能力獲得肯定,擁有名譽、地位和財富。遺憾的是,真正能做的,似乎總是少數。因為大部分人都陷進了泥潭,好高騖遠。不量力而行、好高騖遠者,往往把自己的理想設計得太高,根本不知道應該把理想與自己的實際能力聯係起來。你可以用心去觀察,成功的人士,他們成功的途徑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征:無論他們從事哪一門待業,無論他們能力高低與否,無論他們擔任何種職務,他們都做到了腳踏實地,把眼前的事做好。

有一位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當有人問他“是什麼讓你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時,這位院士感慨地說了這樣一段話:“不要去攀比,要有自己的長遠目標,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最重要。隻有用自己的學識,把眼前的一件件具體的事情做好,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可以為做大事,做實事。”

其實,從很多現實社會的例子就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成就來自他對當前工作專注的投入,無悔的努力,才能為以後的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抱怨社會不能給自己帶來好處,抱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抱怨不能進好的單位,抱怨沒有碰到好的領導,抱怨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抱怨應該提拔而沒有提拔,抱怨得不到科研經費,等等。但這個時候,你能不能問自己一句:“做好眼前的事了嗎?”

任何大事、實事都是從眼前事開始的。做大事難,做眼前事也難,把眼前事做好更難。

做好眼前事,首先不能有盲目攀比的心態。在我們的社會,尤其是在這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攀比的現象並不鮮見:薪水低的跟薪水高的比,提拔慢的跟提拔快的比,沒出國的跟出國的比,企業的跟機關的比,留小城市的跟留大城市的比……。越比越不平衡,越比越不服氣。進而把自己的目標定得高了又高,直到超出了自己的實際能力。

做好眼前事,就要把眼前的所有事都作為大事。有些人不屑於做眼前事,總以為眼前事是小事,是瑣碎的事,是無所謂的事。總感覺自己應該是幹大事的人,自己該成就一番大事業。古人說得好:“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任何一番大事業都是由小事組成的,沒有小事的積累便不會有大事的成功。隻有默默無聞地積累,才能達到薄發的目的。

做好眼前的事,團隊力量不能忽視。從事一項事業,單槍匹馬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依靠團隊的力量。所以,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不能過於看重自己、高估自己,認為什麼事都是自己比別人做得好。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任何一個最終的成功者,都必須借鑒前人的經驗,承認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社會協作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少了別人的參與,依靠單打獨鬥,任何一番大事業都難於成功。

能不能做好眼前的事,反映的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年輕人胸懷遠大的理想值得稱讚,但不應由此而脫離了實際,把目標和做事都過於理想化。因為在我們的事業中,需要更多的是求真務實、腳踏實地、一絲不苟和堅忍不拔。正是有了踏踏實實做好眼前事的品質,相信看到的是一串串深深的足跡,一個對事業兢兢業業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