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經》中有語:“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是這種側向思維的寫照,是典型的對待問題時的低調。這樣的人,有審時度勢的清醒,有深謀遠慮的城府,有欲成大事的胸襟。他們往往能擺脫常規思維的方式或是習慣的束縛,換一種新的觀察角度去考慮,從其他或是無關的一些領域中去探討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一味隻鑽牛角尖,出生牛犢,硬功夫往前撞,到頭來卻是自食其苦果。
一般說來,人們的常規思維方式是“先發製人”,搶在別人前麵,爭奪製高點。但是,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條件下,限於自身的實力能力與實力,低調的人更願意采用“遲人半步”的戰術。它能克已之短,取人之長,避免強者與已核相爭,使已處於劣勢,它等待的是時機,需要養精蓄銳,從而最終獲得成功。
20世紀80年代初,當各國汽車廠商大舉進攻美國市場時,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卻沒有像各國廠商那樣長驅直入,而是從實際情況出發,采取了先與美國合資再獨資辦廠的戰術。在獲得了美國人青睞和信賴後,“豐田”公司馬上獨資建立了汽車製造廠,並以此為大本營,一步一步拓展在美國汽車市場的勢力,打開了美國的大門。正是“豐田”采用了這種“遲人半步”的側向思維戰術,麻痹了美國及其他汽車廠商,淡化了競爭形勢,從而使自己獲得了成功。
側向思維是指既不與一般思維方向相同,也不是正好相反,而是從旁側開拓出思路的一種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常見人們在思考問題時“左思右想”,說話時“旁敲側擊”,這就是側向思維的形式。
側向思維一般在下述兩種情況下常用:
第一種情況是實現目標的途徑相當明確,原有各種思維方式、思路、方法均可達到既定目標,但由於人的習慣思維,盡管原方法有優有劣,但往往總是死抱住一條路不變,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果斷尋找新途徑。
例如要剪一圓紙板,通常先在紙板上畫出一個相應直徑的圓,再用剪刀仔細剪下,花費時間較長。有同學想到用圓規畫圓,把圓規的筆尖改裝為小刀片,則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圓片專用工具,不同方法解決了同一問題,還節省了時間。
第二種情況更為多用,為解決某一問題孜孜以求,朝思暮想,但按常規方法卻難以完美解決,這時不妨轉換一下思路,從與自己研究無關的領域中尋找解決的方法,或者請“外行”來參謀,出點子,或許很容易就能解決問題。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魯班發明鋸、莫爾斯發明電報就是這種思維的典範。
有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狗和雞關在兩堵短牆之間,在狗和雞的前麵用鐵絲網隔開放了一盆飼料,雞一看到飼料馬上直衝過去,結果左衝右突就是吃不到食。狗先是蹲在那兒直盯盯看著食物和鐵絲網,又看看周圍的牆,然後轉身往後跑,繞過牆來到鐵絲網的另一邊,結果吃到了食物。我們人類在考慮某個問題時也有類似現象,有人總是死抱正麵進攻的方法一味蠻幹,絲毫不能解決問題,而有人則采用迂回戰術,用意想不到的方法,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
5、“忍”字當頭,等待時機
低調的人知道忍耐的道理,它是一種智者的選擇。
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天地之間,紛繁複雜,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或事物發生各種關係。由於任何事情都有製約,人在社會中同樣不能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因而,當我們與外界發生衝突時,如何才能“化幹戈為玉帛”,如何運用我們的智慧與謀略,走向成功的人生?又如何麵對人生的榮辱成敗,利害得失?
人在世間必須忍,這就是答案,隻有忍耐,才會有時機。
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因一時意氣遭災惹禍、身敗名裂的大有人在,他們大多處於急躁的心理,急躁是最大的弊病!實際生活、工作中,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情願不情願,環境就要求你忍,不忍不行,哪怕真是心頭上一把刀,你也必須忍。能忍則安,遠離災禍。
某著名的推銷大師,他在某城市中最大的會議中心做了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那天,全場上座無虛席。大幕拉開時,人們看到舞台的正中央有一個高大的鐵架,鐵架上吊著一隻巨大的鐵球。一位老者在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他站到了鐵架的旁邊。
推銷大師請兩名身體強壯的小夥子用一個大的鐵錘去敲打那個大鐵球,直到把它敲得蕩起來。
兩個小夥子掄起大鐵錘奮力向那大鐵球砸去,有震耳欲聾的響亮聲音傳來,但鐵球絲毫不動。他們又用大鐵錘連續砸下去,比剛才的聲音還要叮當響,很快小夥子累得氣喘籲籲,但鐵球仍舊沒有動。
會場上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麼回事,隻是靜靜看著,這時,推銷大師從衣服口袋中掏出一個小錘,開始對著大鐵球連續敲打,一下又一下。敲一下,便傳出“咚”的一聲,一個短短的停頓,接著又是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