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和胡岩雪經營的產品不同、目標客戶不同、麵對的市場、地域、政治經濟環境都不相同,但他們的做法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即通過公益事業來帶動本企業的發展,真心地服務社會、公眾,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產品形象,創立口碑效應,從而達到盈利。
“先予後取”的要領就是在於不計當前利益,著重長遠利益,吃小虧,占大便宜。所有的退卻都是為將來更大的發展做鋪墊。
3、與人為善天地寬
中國有句處世之道的古話叫:“與人為善”,是說人不論到什麼時候,都要以善的一麵對待別人。
與人為善是人際交往中一種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靈深處的一種溝通,是仁者個人內心世界裏一片廣闊的視野。它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使自己有一個發展個性和創造力的自由天地,並享受到一種施惠與人的快樂,從而有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
與人為善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快樂。與人為善其實極易做到,它並不要你刻意做作,隻要有一顆平常心就行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人作了一個試驗,他早晨上班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對周圍的同事笑了一下,沒想到,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時對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可是從來沒笑過的人呀。這個人這一天的心情特別好,平時那種冷冰冰的感覺沒有了,周圍的人都很親切。而據說,就因為他早晨的那個笑,感染了身邊的其他人。
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無非是想豐富你的生活,實現你的價值。而這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都來自於你是否善待他人。與人為善使你有一種充實感,你知道沒有很多人會故意和你過不去。與人為善不僅給你財富,還使你擁有被他人喜愛的充實感。記住奸商隻能造就一時的得意,卻不能品味充實自信的人生;隻有與人為善才能求得長遠財富。
與人為善來源於高尚。“人心本善”,“世界終將大同”,“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有了這樣的情操,人們行動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杆才有了支點,理想大廈才有了精神支柱。
與人為善也來源於自信。無論生活以什麼樣的方式回報他,他都能應對自如。正如一位詩人所說:“報我以平坦嗎?我是一條歡快的小河;報我以崎嶇嗎?我是一座大山嚴肅的思索;報我以幸福嗎?我是一隻淩空飛翔的燕子;報我以不幸嗎?我是一根勁竹經得起狂風暴雨。”
在慶祝登月成功的記者招待會上,有一位記者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你作為同行者,而阿姆斯特朗成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你是否感覺有點遺憾?”在眾人有點尷尬的注視下,奧爾德林風趣地回答道:“各位,千萬別忘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邁出太空窗的!”他環顧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從別的星球上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大家在歡愉的笑聲中,給了他最熱烈的掌聲……奧爾德林用與人為善的善念化解了人們的不平和尷尬,同時也真誠地分享了朋友的快樂。
宋代的寇準與王旦,同朝為官,王旦為宰相主管中書省,寇準為副相主持樞密院。兩人性格相左,一個柔和,一個剛直,所以常有摩擦。一日,中書省有文件送樞密院,不合詔書格式,寇準便把這件事報告了真宗,王旦受到了責備,中書省的官吏也受到了處分。沒出一月,樞密院有文件送中書省,也違反了詔書格式,中書省的官吏很高興地呈送王旦,認為報複的機會來了。王旦卻叫人送還樞密院。寇準十分慚愧,拜見王旦說:“您真是有天大的度量啊。”
王旦與人為善,寬容對待同僚間的摩擦,不僅消除了彼此隔閡,確保了政壇穩定,而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與人為善,“善”出了政績卓著的一代名相――寇準。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不討人喜歡,甚至四麵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們過不去,而是他們在與人相處時總是自以為是,對別人百般挑剔,隨意指責,人為地造成矛盾。隻有處處與人為善,嚴以責己,寬以待人,才能建立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在很多時候,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這就教育我們,要待人如待己。在你困難的時候,你的善行會衍生出另一個善行。
孟子曾經說過:“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善待他人是人們在尋求成功的過程中應該遵守的一條基本準則。在當今這樣一個需要合作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更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我們去善待別人、幫助別人,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從而獲得他人的愉快合作。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
總之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同中國有句古語說的那樣: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4、實施側向思維
有一個故事,一人想過河,便大聲問到:“哪位船老大會遊泳?”話音剛落好幾個船老大圍了過來,隻有一位沒有過來,他便問那人:“你水性好嗎?”,“對不起,我不會遊泳!”,“好,我坐你的船!”。人們要問,為什麼偏選不會遊泳的船老大呢?原來,他運用了側向思維,船老大不會遊泳,必然會小心劃船,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