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低調做人的智慧謀略(1)(1 / 3)

做人做事應該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至於手忙腳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不講究智慧謀略,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智慧謀略不僅僅是才幹,而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本錢。要低調做人,也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智慧與謀略。

1、韜光養晦

韜光養晦,比喻暫且隱藏自己的鋒芒或才能,不表現出來。這與低調的意思基本相同,是一種智慧的謀略。

“韜光養晦”的典故正是出自《三國演義》第21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的故事。

劉備投靠曹操之後,仍有一番雄心壯誌。但是劉備也防備曹操謀害,就在住處後院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羽、張飛對此不解,問道:“兄長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為什麼呢?”劉備說:“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

有一天,曹操派人請他去赴宴,劉備不知曹操用意,心裏忐忑不安。酒到半酣,忽然陰雲密布,驟雨將至。曹操突然問道:“玄德久曆四方,一定非常了解當世的英雄,請說說看。”劉備曆數了袁術、袁紹、劉表、孫堅、劉璋、張魯、張繡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這些碌碌無為之輩,何足掛齒!”劉備說:“除了這些之外,我實在不知道了。”曹操說:“凡是英雄,都是胸懷大誌,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氣。”劉備說:“那誰能擔當此任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說:“當今天下英雄,隻有您和我曹操了。”劉備聞聽此言,大吃一驚,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覺掉到地上。正巧這時外麵雷聲大作,劉備便從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著說:“大丈夫也怕雷震嗎?”劉備說:“聖人雲:‘迅雷風烈必變’,怎能不怕呢?”這樣,把自己聞言失態輕輕掩飾而過,曹操也就不再懷疑劉備胸有大誌了。

幾天以後曹操又請劉備喝酒,席間忽然有人來報:淮南的袁術要和淮北的袁紹聯合起來對付曹操。劉備放下酒杯,當即表示願帶兵前往沙場。

可以看出此時的劉備是一種有所作為的“韜光養晦”,強調了“冷靜,冷靜,再冷靜,不意氣用事”,在必要的時候要忍讓,保持低姿態的策略。

曾有一個科技大片,說蜥蜴是恐龍的同類,恐龍滅亡了,蜥蜴卻存活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恐龍體積過於龐大,不便保護自己,而又所食甚多。蜥蜴小巧靈活,雖然纖弱,卻便於隱藏自己,而得以生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毫不示弱來形容一個勇敢的人,但時時處處不示弱就好嗎?不盡然。那些處處爭強好勝,事事占先拔尖的人能得一時之利,卻難成為最終的成功者。不少很強悍的人,動輒立下雄心壯誌,熱血沸騰,非幹出一番大事不可,可惜,不是熱情難以持久,就是稍遇挫折便一蹶不振。倒是那些處於弱勢的人,凡事不逞能,不占先,凡事忍讓,沒有豪言壯語,心境平和寬容,能拋除私心雜念,不受外人幹擾,做事能夠持之以恒。即使受到打擊,也不會萬念俱灰。因為心境平和,所以能處之泰然,這種人跑得不快,但能堅持到終點。

有時候人就得示弱,以避其鋒芒,養精蓄銳,蓄勢待發。向人示威是人人都會的,向人示弱卻是少數人才會的,因為這需要智慧和勇氣。

2、先予後取

我們先看下麵兩個“先予後取”的典型事例,就明白它為何是低調做人的一種智慧謀略。

20世紀中葉的日本,汽車還不普及,汽車銷售市場不成熟但潛力巨大,按照一般的思路汽車公司都是不遺餘力地開拓汽車銷售市場。但豐田公司沒有這樣做。豐田是先從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為切入點,先解決汽車與道路的矛盾。於是豐田公司成立了“豐田交通環境保護委員會”並且在東京車站和品川車站人、車流量大而且矛盾突出的地方首次修建了“人行道天橋”;還投資3億日元在東京以銀座為中心的主岔路上設立120處電子計算機交通信號係統,使城市的交通擁堵現象得到緩和。

此外,豐田公司還投資創立了汽車學校,培養更多的人學會開車,為兒童修建了汽車遊樂場,從小培養他們對汽車的興趣和學會駕駛本領。最終,良苦用心如願以償,因為豐田在公眾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公眾愛烏及屋,特別喜歡該公司的產品,豐田汽車銷量日益增多,公司效益也日益可觀。

無獨有偶,在清末的中國也曾出現類似的市場拓展案例,其主人公是大名鼎鼎的紅頂商人——胡岩雪,胡岩雪創辦胡慶餘堂之初,生意不好,在名醫名堂雲集的杭州城裏默默無聞。胡岩雪看到城外的錢塘江現有的擺渡船小、速度慢,影響南北百姓往來,就出資建造又大又穩的渡船,同時自己花錢雇請船工,開辦義渡,南來北往的商賈官客、平民百姓免費坐船過江,渡口卻靠近胡慶餘堂所在的街道附近。久而久之,各地紛紛效仿,開辦義渡,到了半個世紀以後的蔣介石執政期間,國民政府還有義渡局的機構,管理全國的義渡業。就這樣胡慶餘堂的聲望與日俱增,生意自然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