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承認錯誤,你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不但毫發未損,反而會使人尊敬你、信任你,從而為自己塑造了“敢做敢當”的形象。而這種形象一旦樹立起來,無疑會給你帶來許多潛在優勢。無論主管、同事都會欣賞、接受你的作為,因為你把責任扛了下來,不會委過於他們,他們感到放心,自然尊敬你,也樂於跟你合作,更樂於替你傳播你的形象,這將是你至高無上的榮譽。
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心靈的開放,它會超你所盼,讓你得到甚至連正確都不能為你贏來的榮譽,但用掩飾的方法,你將永遠得不到的平靜。
87.為人不講誠信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聽了這話,不禁有點心動。接著,顧客說:“放心,每次都有你百分之三十的好處費的。”店主的顧客這麼說,不怦然心動,點頭默許了。突然,顧客變了臉,說:“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我隻能告訴你,咱們今後這樣子是無法合作的。”店主聽後,追悔莫及。
深入分析: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誠信,真不知道他怎麼處世,這就像牛車沒有輗,馬車沒有軏一樣,那車怎麼能走呢?”信用總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工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一事的言行而失掉,所以愛惜信用的人一定會謹慎行事,不致釀下失信的苦果。
千金散盡還複來,唯有信用,一旦失去,你該如何為自己收場?沒有人能夠永遠不犯錯,但是在事關信用的事上,即使無人監督,你也不要輕易放自己一馬。
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其實,如果這樣的事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也許很多人都能踐行自己的諾言。可是,正像逆境見真情一樣,在難以堅守信用的時候守住自己的誓言才是真正的守信者。要時時刻刻捫心自問:失去了信用,你還擁有什麼?
正確做法: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住在成都夫婦清晨開車送人時,一不小心將路燈撞壞了。當時無人知曉,但他們在辦完事後卻費了很大周折,找到了路燈管理機構,主動要求賠償。而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從未遇到過損壞路燈後主動找上門賠償的情況,於是提出讓他們折價賠償,而他們堅持照原價賠了4000多元。他們說:“路燈是我們撞壞的,我們該賠多少就賠多少。”其實這對夫婦並不富裕,4000多元就是妻子大半年的收入。這對夫婦在內心深入講究誠信,以誠信的道德法則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出這種感人的事情來。
在人生的路上,任何的失敗你也許都能補救,唯有失去信用的後果是你所難以逆轉的,在所有的原則中,任何絕對的原則都有靈活性,唯有信用的原則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如果你不想品嚐失敗的果實,那麼就從現在開始播下信用的種子,像捍衛你的榮譽一樣來踐行你的諾言。美國政治家羅斯福說過:“做一個有信義的人勝似做一個有名氣的人。”也許有一天,你會失去你所擁有的地位、財富權力,但是你做人的信用卻不會被時間衝刷掉,它是你人生無形的財富。
為什麼即使劉邦出賞金千金,也不會有人為了貪財而出賣季布,為什麼曾子為了不失信於3歲的兒子,即使一句玩笑話他也會操刀殺豬?大丈夫頂天立地,憑的就是一個“信”字。商鞅為了推行新法,在城門“立木為信”,正是他這種“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使廣大百姓心悅誠服,並借此實現了自己變法的偉大願望。
失去了信用,就會像那個大叫“狼來了”的小孩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如果當你陷入四麵楚歌的境地才想起失信的後果而悔不當初時,恐怕等待你的隻有是失信的苦果了。所以,不論何時何地,一定要記住:不要違背自己的諾言,不要違背誠信的道德準則。
88.不能擺正自己的角色
在一個中日合資企業,一天,各部門接到電話,下班之後在貴賓廳召開職工大會。有些人感到很納悶,為什麼放著會議室不去,而是去貴賓廳開會。員工感到奇怪,甚至有人議論說:“老板又在搞什麼小把戲?”
當全廠人三三兩地走進貴賓廳時,眼前的一切簡直把他們驚呆了。隻見每張桌子上擺滿了水果。飲料等各類食品。尤其是一名60歲的老門衛,看到眼前的一切,以為走錯了地方,正要離開時正好碰上老板,老板一看他要走,便畢恭畢敬地把他請了回來。
老板走上講台,恭恭敬敬地向大家行禮,說:“今天,把大夥召集起來,同大夥開一個聊天會。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提問題、講困難,提意見或建議,說工廠的、家裏的事都可以。”
老板不時地往工人手裏塞蘋果,熱情地倒飲料,並微笑著同大夥打招呼,員工很是感動,便積極地為工廠出謀劃策。
老門衛激動地說:“我這一輩子還是第一次開這樣的會。一個看門的,本來就是在廠門口的,再踢一腳就出門了。老板看得起我們,我們看門的一定要好好幹,看好這個家。”
此後,老門衛幹活更加賣勁了,恨不得能為工廠一天幹上25小時。可是後來事情發生了變化,老門衛居然要和日本老板做朋友,他覺得日本老板尊重他是把他當成朋友了,他也要把老板當朋友。結果可想而知,老門衛永遠也進不了日本老板的那個階層,充其量他們頂多是見麵點點頭的熟人關係。老門衛感覺受到欺騙,便離開廠子回家務農了。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個老門衛沒有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造成的。
深入分析:
微軟公司的Peters說:“如果你不分清朋友和經理間的界線,就隻有兩種選擇:要麼將你的社交生活排斥在辦公室門外,要麼就別當經理。正如你必須能夠管束你手下的員工,你也必須準備好若有必要就開除他們。讓某雇員離開公司是任何經理都必須做的最困難的事情之一,但這是經理職責的必要部分。如果有需要,你必須得心狠手辣。”他的話深刻說明了擺正角色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
這世界上的路有千條萬條,但最難找到的就是適合自己走的那條道。在生活中,誰都想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量,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能進行正確的定位,結果角色比較尷尬,遇到很多麻煩,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
正確做法:
唐代李績在高宗立後問題上的角色定位很值得學習。高宗即位後,發生一件事,就是想廢掉王皇後,欲立武則天為皇後,全朝嘩然並分裂成兩派,分別為反對立後長孫無忌、楮遂良的老臣派,及親武則天之許敬宗、李義府等年輕一輩的官員。高宗召長孫無忌、褚遂良、李績等人入殿商議此事,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均表示不予讚同,唯獨李績不表達任何意見,高宗見狀,便私下詢問李績看法如何。高宗說:“我想立武則天為後,無奈群臣都不讚同,你覺得呢?”李績卻很不以為然的說:“那是陛下的家務事,何必去問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