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機的型別主要有: A 型, 單座戰鬥/ 攻擊型; B 型, 雙座戰鬥/ 教練型;C/ D 型, A/ B 型的改進型等。截止1994 年4 月21 日, 共交付了各型F/ A-18 飛機1263 架, 該機除裝備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外, 還出口到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瑞士和韓國等國家。海灣戰爭期間, 有148 架F/ A-18 參戰, 主要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曾擊落過伊拉克的米格-29 戰鬥機。
1991 年美國國防部取消了隱身艦載攻擊機A-12 計劃, 為滿足海軍替換60 年代A-6 的迫切需要, 以及填補下一代攻擊機A/ F-X 服役之前的空白, 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在F/ A-18C/ D 飛機基礎發展的艦載戰鬥/ 攻擊機F/ A-18E/ F, 稱為“超級大黃蜂” E 型為單座型, F 為雙座型。
1992 年美海軍選中了F/ A-18E/ F 作為過渡機種。與F/ A-18C/ D 相比, F/A-18E/ F 加長了機身和翼展, 增加了機翼和水平尾翼的麵積, 增加了載油量和武器, 加大了航程。該機所用材料與C/ D 型基本相同, 但采用很多隱身技術。該機原型機於1995 年11 月29 日首飛, 1998 年開始生產型的總裝, 2001 年投入使用。
動力裝置
早期裝兩台通用電氣公司的F404-GE-400 低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加力推力2×71. 2 千牛, 1992 年後, 又換裝F404-GE-402 增強性能發動機,加力推力為2×78. 3 千牛。
兩台通用電氣公司的F414-GE-400 渦扇發動機, 加力推力可達2×97.9 千牛。
主要機載設備
AN/ APG-65 多模態數字式雷達, 可以遠距搜索、邊搜索邊測距、邊掃描邊跟蹤, 同時跟蹤10 個目標。全天候自動著艦係統, 多功能彩色座艙顯示器, AN/ ASW-25 無線電數據鏈路, AN/ ALQ-126B 電子對抗係統,AN/ ASN-130A 慣性導航係統, AN/ AYK-14 數字式計算機, 以及AN/ ALQ-165 機載自衛幹擾係統等。
機載電子設備90%以上與F/ A-18C/ D 兼容, 裝備了休斯公司的AN/APG-73 多功能數字式空對空和空對地雷達, 升級了座艙顯示設備等。
武器
1 門20 毫米M61-A1 六管機炮, 備彈570 發。9 個外掛點, 兩個翼尖掛架各掛1 枚AIM-9L 空空導彈, 兩個外翼掛架可掛AIM-7、AIM-120 和AIM-9 空空導彈以及各種空對麵武器, 兩個內翼掛架可掛副油箱或空對地武器, 發動機短艙處可掛導彈或AN/ AAS-38 前視紅外跟蹤吊艙, 機身下中線處可掛副油箱或武器等。
F-22 “ 猛禽” 戰鬥機
F-22, 是美國空軍委托洛克希德、波音以及通用動力公司合作研製的新一代戰鬥機, 也是專家們所指的目前唯一麵世的“第四代戰鬥機”, 它將成為下世紀初葉的主戰機種。主要用途是壓取戰區製空權, 因而也是F-15 的後繼型號。1990 年9 月原型機首飛, 最初計劃采購750 架, 最後確定的采購數量是438 架。1997 年9 月EMD 型飛機首飛, 2002 年開始交付生產型飛機, 2004 年形成初步作戰能力, 預計2013 年交付第438 架飛機。
該計劃原稱ATF, 始於1982 年, ATF 要求, 也是首次要求將以下5 個特點集在一架飛機上, 即低可探測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使用軍用推力即可作超音速巡航、有效載重不低於F-15 和具有飛越包括第三世界戰區在內的所有戰區的足夠遠的航程。麵對如此先進的設計要求, F-22 采用一切已有的世界級航空頂尖技術是毫無疑問的。
經與F-23 的競爭試飛, F-22 中標, F-22 的原型機試飛於1990 年9月, 如果順利的話, F-22 可望於2001 年服役, 成為21 世紀世界最好的戰鬥機, 目前獲得訂貨224 架。
結構特點及電子設備
F-22 采用雙垂尾雙發單座布局。垂尾向外傾斜27 度, 恰好處於一般隱身設計的邊緣。其兩側進氣口裝在邊條翼下方, 與噴口一樣, 都作了抑製紅外輻射的隱身設計, 主翼和平尾采用一致的後掠角和後緣前掠角, 都是小展弦比的梯形平麵形, 水泡型座艙蓋凸出於前機身上部, 全部投放武器都隱蔽地掛在4 個內部彈艙之中。
F-22 翼展13. 56 米; 機身18. 92 米; 機高5. 00 米; 機翼麵積78.80 米。額定起飛重量27. 216 公斤。兩台普惠公司的F119-PW-100 帶加力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飛行特性: 最高飛行速度1950 公裏/ 小時; 近地最高飛行速度1480 公裏/ 小時; 實際最大飛機高度1. 8 萬米; 作戰半徑1300~1500 公裏; 最大使用過載9. 0。
結構特點: 在平麵內為帶高位梯形機翼的帶尾翼的綜合氣動力係統,包括彼此隔開很寬和帶方向舵並朝外傾斜的垂直尾翼, 並且水平安定麵直接靠近機翼布置。按照技術標準用吸收無線電波的材料、用無線電電子對抗器材和小輻射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裝備戰鬥機, 其設計最小有交錯射麵為0. 1 平方米左右。在機體上廣泛使用含熱塑和熱作用的聚合複合材料。在批生產的飛機上使用複合材料的比例將達35%。兩側翼下菱形截麵發動機進氣道為不可調節的進氣道, 為敷設發動機壓氣機冷壁進氣道呈S形通道。發動機二維噴管, 有固定的側壁和調節噴管橫截麵積及按俯仰±20°角偏轉推力矢量而設計的可動上調節板和下調節板。
電子設備: 按TRW 公司通用手冊研製的整套綜合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包括: 中央數據綜合處理係統; 綜合通訊、導航和識別係統ICNIA 和包括無線電電子對抗係統的全套進行電子戰的設備INEWS; 具高分辨力的機載雷達AN/ APG-77 和光電傳感器係統EOSS, 兩個激光陀螺儀的超黃蜂LN-100F 慣性導航係統。機載雷達為帶電子掃描的主動定相天線陣, 它包含了1000 多塊模塊, 其中使用了超高頻率範圍的單一積分係統技術。為提高隱蔽性, 設計有雷達站被動工作狀態, 它保證雷達站以主動狀態工作時使信號更不容易被截獲。飛行員座艙內的自動儀表設備包括4 台液晶顯示器和廣角儀表起飛著陸係統。
對F-22 的試驗改良是十分細致和周到的, 因為美國空軍說“F-22 並非今日所需, 而是為了對付明天的威脅。因此, 我們不是為了解決今天的問題在研製, 而是要回答今天所能預料的明天會出現的所有可能的問題。
我們考慮的是美國空軍明天的空中優勢。因此F-22 必須組合有最好的隱身、超音速巡航, 一體化航空電子、敏捷性以及作為製空權所需的對空、對地致命的打擊和支援性。”
F-22 的戰鬥損耗率在10 年後僅為F-15 的1/20, 維護人員將減半,一個中隊20 年中的維持成本將比F-15 少5 億美元。
F-22 “猛禽” 戰鬥機武器係統F-22 除執行空中優勢任務外, 也能使用聯合直接攻擊彈藥之類的武器進行精確對地攻擊。由於隱身和超音速巡航的需要, 在隱身狀態F-22 的基本軍械裝置被安裝在機內。不過它也有原設計用於掛副油箱和導彈的4個翼下掛點, 用於在非隱身狀態掛載副油箱和武器。
飛機上有一門內裝機關炮M61A2 和3 個內部武器艙: 兩個武器艙沿進氣道安排, 另一個武器艙在機身的下部, 可容納4 枚火箭AIM-120AAMRAAM或安裝在自動控製裝置上的6 枚AIM-120C 導彈。在4 個機翼下的懸掛裝置吊架上可以安排4 枚AIM-120A 導彈、8 枚AIM-120C 導彈和副油箱。
F-22 的航空電子係統采用“寶石柱” 計劃取行的係統構形研究成果和許多新技術。這種可重構的係統構形, 用外場可更換模件取代了外場可更換部件。各模件分別承擔整個航空電子係統的一部分工作, 各模件承擔的工作與飛機執行任務時的飛行階段密切相關。而且當某個模件發生故障時, 可使用其他政黨模件來承擔這一階段最重要的功能, 從而提高了係統工作的可靠性。
F-22 戰鬥機AN/ APG-77 雷達是1 個用於探測目標的有源相控陣係統。它通過集中式數據處理係統與其他傳感器和航空電子設備一起工作。
處理器控製天線發射和接收波束的圖形, 以及處理接收的雷達數據。APG-77 雷達的技術基礎是超可靠雷達計劃和空軍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試驗。超可靠雷達的獨特的特點是得克薩斯儀表公司的固態相控陣天線。每個輻射元件的獨立發射和接收是這種係統設計中的創新之處, 並確保提高了靈活性、小的雷達反射截麵積和寬的頻帶。
據稱, F-22 可選掛“響尾蛇” 和AIM-120 等先進的空對空導彈、450千克聯合直接攻擊炸彈。固定武器30 年一成不變, 仍是1 門6 管M61A2“火神” 機炮。每次飛行, 可在每個內部彈艙中掛1~2 枚AIM-120 或1~2枚“響尾蛇” 導彈。如不考慮隱身問題, 另可在翼下增設4 個掛架, 每個掛架可掛彈2300 千克, 它象征著一隻6000 加侖油箱或2 枚導彈。
F-22 可以在下個世紀進行“超視距作戰”, 美國空軍對此充滿信心並已接近成功。它甚至認為如果F-22 早問世10 年, 那麼海灣戰爭可能打不起來。
F-117A “ 夜鷹”
F-117A 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單座亞音速隱身戰鬥機, 主要用於攜帶激光製導炸彈對地麵目標實施精確攻擊。1978 年美國政府批準F-117A 研製計劃, 1981 年6 月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1983 年10 月生產型開始交付使用, 美國空軍共訂購59 架, 於1990 年交付完畢。F-117A 的研製和生產均在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臭鼬” 工廠內進行。
為了達到隱身目的, F-117A 采用了獨特的外形設計, 機翼和全動蝶形尾翼均采用菱形翼剖麵, 飛機的外形由很多折麵組成, 這些折麵與鉛垂線的夾角大於30°, 以便把雷達波上下偏轉出去。F-117A 機身表麵和轉折處的設計, 使雷達反射波集中於水平麵內的幾個窄波束, 這樣就能使兩個波束之間的“微弱信號” 與背景噪聲難以區別, 這種波束很窄從而使敵方雷達不能得到足夠的連續回波信號而確定該飛機是否是一個實在目標還僅是一種瞬變噪聲。F-117A 的發動機進氣口和機身頂部邊緣與機翼前緣平行, 尾噴口邊緣與機翼外側後緣平行, 機身邊緣與發動機短艙邊緣平行。
這樣可盡力避免波束直接向前反射。同時該機還采用了一些降低紅外輻射和飛機噪音的措施。該機的研製、生產和使用曾一度處於嚴格保密之下,曾被外界猜測為F-19, 直到1988 年11 月10 日, 美國軍方才開始向外界公布該機的存在, 該機共生產了59 架, 已於1990 年交付完畢。
1989 年12 月21 日, F-117A 參加了美國對巴拿馬的軍事行動, 這是該機首次參加實戰。海灣戰爭中, 42 架F-117A 出動了1300 架次, 轟炸了戰略目標清單中40%的目標, 無一損失, 表現出色, 深受美國空軍的讚賞。但在1999 年3 月28 日北約對南聯盟空襲中首次被擊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