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社會要懂得保護自己(1 / 1)

行走社會要懂得保護自己

學會保護自己

負鼠是一種外形酷似老鼠的小動物,生長在美洲地區的負鼠與澳大利亞的袋鼠生活習性基本相同,即母負鼠也用像袋鼠一樣的育兒袋帶著小負鼠四處活動。

負鼠如果遇到危險或突如其來的襲擊無法逃生時,它就會裝死來保全生命。為此,負鼠還得了一個"騙子"的壞名聲。負鼠"裝死"的樣子很不容易讓其他的動物識別,所以很多凶殘的猛獸--獅子、老虎、狼都不敢貿然接近剛死的獵物,負鼠的"裝死"來得突然,負鼠"裝死"使獵食者的食欲受到抑製,使它們對已到手的負鼠暫時失去了興趣,這就給負鼠提供了逃生脫險的機會。而負鼠從"裝死"的狀態突發性地撒腿逃命,等獵食者反應過來再追擊時,負鼠早已逃得無影無蹤了。

金龜子也會用裝死來保護自己。農作物上麵的金龜子,隻要稍動它一下,它就會裝死掉在地上,過會兒又活動起來。

狐狸裝死的技藝更高,它若被獵人擊中,就會迅速原地躺倒,全身癱軟,一動也不動。獵人以為它死了,就放在原處,到別處打獵去了。等獵人回來收集獵物時,狐狸早已跑掉了。

有一個故事尤為有趣:

有一隻狐狸,從一個小孔鑽進一家雞舍,把裏麵的雞全吃光了。但進舍有孔,出舍卻無門。這個狐狸吃雞太多,肚腹脹大,不能再從原路出去了。第二天一早,雞舍主人發現雞舍裏躺著一隻死狐,就將它拖出,打算埋到野地裏。哪知這個"死狐"一到野地,立刻就跳起來,狂奔而逃了。

印度某地還發生過牛詐死的事。有一頭公牛經常去偷吃一位醫生的牧草,在當地被尊為"聖牛",所以土著人一般都不敢碰它。後來土著人奉了醫生之命,用棍棒去敲趕,誰料此牛不堪一擊,被打了一下竟然就地倒斃了。土著人大驚,以為事態嚴重,趕緊告訴了醫生。這位醫生跑去診斷以後,發現此牛原來是裝死,就拿了一塊燒紅的煤,放在牛臀上,這頭牛開始還強行熬了一陣,可後來到底熬不住,從地上爬起來逃走了。

王羲之就是以"裝睡"的策略,避免了一場無妄之災,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王家是東晉望族,王羲之的兩位伯父是東晉的重臣,一位叫王導,任東晉宰相;另一位叫王敦,任大將軍,掌管東晉的兵馬大權。

王敦雖已位極人臣,享盡榮華,但他的野心很大,一心想嚐嚐當皇帝的滋味。王敦的謀士錢鳳,一直在給王敦鼓勁打氣。

一個早晨,王敦剛起床,錢鳳便急如星火地走進王府大門,直奔客廳而來,與王敦密謀"大事"。二人情緒緊張,嘰嘰咕咕地談了好一陣子,隻見王敦神情激動地站了起來,手一揮,正要開口說話,突然停了下來,原來他透過窗子,看到對麵房間裏垂著的帳幃動了一下,這使他想起侄兒王羲之還在床上睡覺。王羲之這年才十一二歲,平時最受王敦器重。王敦把聰明機靈、悟性極高的王羲之,看做是維持王氏世家大族地位的"榮譽"標誌之一,因此,經常把王羲之帶在身邊,留他在自己府中生活。這一次,王羲之已連續幾天吃住在王敦家裏了,他的臥室恰好緊挨著客廳。當錢鳳到來時,因為雙方都很緊張,王敦便把王羲之在屋裏睡覺的事忘得一幹二淨。直到王敦站起身來,看到帳子動了一下,才想起來。王敦大驚失色,對錢鳳說:"不好!羲兒還在這裏睡覺,我們剛才說的話,讓他聽去了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