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個年輕人大學畢業應聘到一家公司上班。上班的第一天,他的上司就分配給他一項任務:為一家知名公司做一個市場策劃方案。
這名年輕人見是上司親自交代的,不敢怠慢,就埋頭認認真真地做起來。他不言不語,一個人費勁地摸索了半個月,還是沒有弄出一點眉目來。顯然,這是一件他難以獨立完成的工作。上司交給他這樣一份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考察他是否有合作精神。偏偏這個年輕人不善於合作,他既不請教同事和上司,也不懂得與同事合作一起搞,隻是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蠻幹,當然拿不出一個合格的方案來。
作為一名團隊中的個體,隻有把自己融入整個團隊之中,憑借集體的力量,才能把個人不能完成的問題解決。
然而有些職場中人,隻工作不合作,寧肯一頭紮進自己的專業之中,也不願與同事有密切的交流。這樣的人,想靠單打獨鬥把自己帶到事業的頂峰是不可能的。因為,當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專業上有所突破的時候,人家早已遙遙領先,你的心血也就隨即變成“明日黃花”了。
在這個個性張揚、共性奇缺的時代,許多企業的老板越來越重視具有團隊意識的員工。他們說:“我們需要更多、更有效的具有團隊精神的員工來提高我們的士氣。”
一家有影響的公司招聘高層管理人員,九名優秀應聘者經過初試後,從上百人中脫穎而出,闖進了由公司老總親自把關的複試。
老總看過這九個人詳細的資料和初試成績後,相當滿意。因為此次招聘隻能錄取三個人,所以,老總給大家出了最後一道題。
老總把這九個人隨機分成甲、乙、丙三組,指定甲組的三個人去調查本市嬰兒用品市場,乙組的三個人調查婦女用品市場,丙組的三個人調查老年人用品市場。老總解釋說:“我們錄取的人是用來開發市場的,所以,你們必須對市場有敏銳的觀察力。讓大家調查這些行業,是想看看大家對一個新行業的適應能力。每個小組的成員務必全力以赴!”臨走的時候,老總補充道:“為避免大家盲目開展調查,我已經叫秘書準備了一份相關行業的資料,走的時候自己到秘書那裏去取。”
兩天後,九個人都把自己的市場分析報告送到了老總那裏。老總看完後,走向丙組的三個人,與之一一握手,並祝賀道:“恭喜三位,你們已經被本公司錄取了!”然後,老總看見大家疑惑的表情,嗬嗬一笑,說:“請大家打開我叫秘書給你們的資料,互相看看。”原來,每個人得到的資料都不一樣,甲組的三個人得到的分別是本市嬰兒用品市場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分析,其他兩組的也類似。老總說:“丙組的三個人很聰明,互相借用了對方的資料,補全了自己的分析報告。而甲、乙兩組的六個人卻分別行事,拋開隊友,自己做自己的。我出這樣一個題目,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團隊合作意識。甲、乙兩組失敗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合作,忽視了隊友的存在!要知道,團隊合作精神才是現代企業成功的保障!”
“就招聘員工而言,我們有一套很嚴格的標準,最重要的是團隊精神。”微軟中國研究院的張湘輝博士說,“如果一個人是天才,但其團隊精神比較差,這樣的人我們不要。中國IT業有很多年輕聰明的人才,但團隊精神不夠,所以每個簡單的程序都能編得很好,但編大型程序就不行了。微軟開發WindowsXP時有500名工程師奮鬥了兩年,有5000萬行編碼。軟件開發需要協調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人員共同奮鬥,缺乏領軍型的人才,缺乏合作精神是難以成功的。”
一位人力資源專家指出:“現代年輕人在職場中普遍表現出來的自負,使他們在融入工作環境方麵顯得緩慢和困難。他們缺乏團隊合作精神,項目都是自己做。不願和同事一起想辦法,每個人都會做出不同的結果,最後對公司一點兒用也沒有。”
個人主義在職場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作為職場中的個體,你可能會憑借自己的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你絕不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你善於合作,把自己融入整個團隊當中,依靠集體的力量,你就能把個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任務完成,老板也會因此對你另眼相看,從而提拔你。所以,一個人在工作中獲得成功的捷徑,就是善於同別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