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傷寒篇1(1 / 2)

問日:病有霍亂者何?答日:嘔吐而利,是名霍亂。

霍亂之名始見於漢書嚴助傳,其言夏月暑時嘔泄霍亂之病相隨屬者是也。此病南方為患,北方罕見,蓋因地氣之濕,遇天之陽氣外張,互相蒸之,逼人汗泄太過,導致血熱而燥渴,於是在飽食之後又食冷物,於是濕熱不得外出,宿食不化,濁氣上升故吐,清氣下降故泄,腸胃不適,因而吐泄不止,由此可知霍亂之名,就是指吐泄不止之證也。

問日: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霍亂自吐下,又利止複更發熱也。

這段的目的是要後學者能區分出太陽傷寒與霍亂是不同的,如果出現表裏並病時,應先治裏症,然後再解表症。像發熱、頭痛、身疼、惡寒這些是太陽傷寒無疑,而現在兼有嘔吐與下利,這是表裏皆病的現象,這也可以稱之為『霍亂』。遇到這種情形時,要先治霍亂之吐下症,等到吐利好了,如果出現發熱等太陽證時,再去治表。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陽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鞭,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傷寒之症如脈微澀者,這是四逆湯證,病家是因為心陽不振,導致寒水不能氣化造成血寒於體內,病原是來自霍亂,而今有傷寒之症,因此用麻黃湯之類無法治好,失治後三周左右,病由陽入太陰,就會下利,此時還有上未去,無法給予熱藥,故不可施治。等到陽熱自回後,大便轉燥而利止,排出矢氣,這時就是陽明證,其便必硬,二周內會好,這是因為陽明經盡止於二周。

下利後,當便鞭,鞭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食,複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下利之症如轉熱後,大便必硬,如果大便硬而胃口好,這是回到陽明證,表示自己會痊愈的,不需要治。但是如果病人沒有胃口,就要等十三日,之後病人能開始吃食物以後就會好了。如果沒好,就表示病不在少陽與陽明,可能已經入裏了。

利止,惡寒脈微,而複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四逆加人參湯方

四逆湯內加人參一兩 餘依四逆湯服法

如果下利停止,病人又出現惡寒脈微小無力,之後又開始下利時,就表示病人血寒了,此時救逆的處方就是四逆加人參湯了。四逆湯是溫陽救逆第一方,功能起死回生,多使用於心髒衰竭之危症時。此處之失血,並不是真的貧血,而是血寒,所以不用當歸、川芎、白芍之類的補血藥物。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九方

人參 甘草 白術 幹薑 各三兩

右四味,搗篩為末,蜜和為丸,如雞子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服,夜一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白術加桂四兩。吐多者,去術加生薑三兩。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者,加術,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幹薑,足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術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揭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