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這是啥味啊?比魚好吃嗎?”宋懸也覺得奇怪,一輩子在海上呆著,突然選擇了荒草戈壁,這反轉也太大了!
也難怪兩兄弟不理解,就連博聞強識的文秀才不知所謂,拱手問道:“主公,張家口可是大明與建州女真交界之處,漢夷雜處,時有刀兵,並非良選啊?”
李宇粲然一笑:“軍師有所不知,張家口雖然荒涼幹燥,但卻寸土寸金!是百裏挑一、萬裏挑一的寶地!”
“這......”文秀才實在想不明白,怎麼張家口這樣的破地方倒成了寸土寸金的寶地!
但他知道李宇向來就有獨到見解,拱手說道:“還請主公明示!”
隻見李宇麵露狡黠之色,吐出兩個字:“晉!商!”
“晉商?”
“對!正是晉商!張家口是晉商的集中地,也可說是晉商的發家之地!”
文秀才雖是江南人,但對晉商大名還是有所耳聞,但也僅僅是耳聞,算不上很了解,因此再次拱手:“還請主公明示,為何瞧上了晉商?”
文秀才都不懂晉商,其他人更不用說,全都傻愣傻愣的瞧著李宇,等著他的回答。
李宇無奈,隻得與眾人詳細解釋。
晉商,其實就是鹽商,當然還有票號,也就是錢莊。他們最初興起於明初。
朱元璋建國後,防守重點乃是北方的蒙古,靖難之役後朱棣奪得皇位,北方防守進一步加強,主要是防止蒙古人卷土重來,在張家口等邊界地帶屯兵百萬。
百萬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小數目,最開始朝廷還可以豢養,但日子一久,駐兵在當地又娶妻生子,加上家屬,人數越來越多,為了解決軍隊的物質需要,朝廷以“鹽引”為酬謝,鼓勵商人把糧食草料運輸到邊塞,這就是明朝的“開中製”。
所謂“鹽引”,其實就是朝廷頒發的鹽商許可證,有了“鹽引”就可以做販賣鹽的生意!
要知道,鹽鐵生意乃是十倍、幾十倍的暴利,曆朝曆代都是朝廷專控,是整個國家財力的一大來源。
現在朝廷頒發鹽引,近水樓台的山西晉商占得便宜,他們從河南、山東以及江南地區將糧食運往北部邊鎮以換得“鹽引”。
再千裏迢迢來到兩淮、河東、四川等地出產食鹽的地方憑“鹽引”購買食鹽,再高價販賣至全國各地,賺的盆滿缽滿!
然而即便如此,晉商還不滿足,又將食鹽販賣至境外的蒙古和遼東女真,利潤又是國內的幾倍!
有了錢之後,晉商購買和兼並大量土地,又開大錢莊,如此他們既是大商人、大高利貸者,又是大地主。
李宇最後總結:“要說晉商,實力之雄厚,甚至不遜於江南與洋夷做外貿的那些大商賈。”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主公放棄這麼多好地方不選,偏偏看中了張家口,原來是把眼睛瞄向了晉商!
然而,並非如此!
。您提供大神清流樂的大明:我不是小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