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中間的長方形桌子漆黑發亮,每件銀製品和瓷器都像水晶飾品一樣清澈透明。桌麵上沒有鋪桌布,一片片小方紙在桌麵上折疊出各式各樣的圖案,十分美觀,它們是墊碟子用的。桌子四周擺設著大理石靠背的椅子。在炎熱的天氣裏,人們都喜歡坐這種涼爽的椅子,而不喜歡坐墊子沙發。
幾位美麗的姑娘在旁邊侍候。她們烏黑的頭發上插著新鮮的百合花或菊花,手腕上戴著金手鏈或玉鐲,體態輕盈,身姿曼妙。她們麵帶微笑,一隻手靈巧地將一碟碟菜端上端下,另一隻手優雅地拿著扇子,隨著天花板上的大風扇的節奏搖動,保持著房間裏的空氣流通。
飯菜自然是美味佳肴,妙不可言,難以想象有什麼比這種烹飪更講究、更幹淨、更美觀,好像是特意做給一些美食家品嚐的。辦宴席的老板準備了一百五十道菜,寫滿了整篇菜譜,遠遠超過了自己原有的水平。
第一道菜是糖餅、魚子醬、炸蚱蜢、幹果和寧波牡蠣,接下來是煮鴨蛋、鴿子蛋、田鳧蛋、煲燕窩、人參炒雞丁、紅燜鱘魚鰓、甜腱、鯨腱、淡水蝌蚪、炸螃蟹、麻雀沙囊、大蔥羊眼、牛奶煨蘿卜、春筍糖醬和甜沙拉,最後一道菜是新加坡進口菠蘿、落花生、鹽杏仁、開胃芒果、龍眼肉、荔枝肉、板栗和廣東蜜餞。喝的飲料有啤酒、白酒,還有香檳酒。然後是甜點心,主食是米飯,客人們用筷子一點一點地送到嘴裏。
用餐花了三個小時,飯後傭人送過來的不是歐式的香精洗指水,而是浸了熱水的毛巾,客人們用來盡情地擦拭手臉。
接下來是娛樂時間,休息一個小時後開始聽音樂。一群演員和歌唱家走進大廳,她們是一群正值青春妙齡的淑女,穿著幹淨整潔,亭亭玉立,顯得格外莊重。她們演唱著中國音樂,聽起來悅耳動聽,但西方人很難理解其中的神韻。樂器類似於西方的小提琴,她們把它放在膝蓋上演奏。還有一種類似於吉他的樂器,她們用手指尖撥動琴弦,聲音猶如潺潺流水一般。
一位男領班將這群姑娘引進房間,他是總指揮,主人對他點了一下頭,樂隊開始演奏《一束十朵花》——一首當時在上流社會裏非常流行的曲子。演唱完畢,歌唱班領了一筆可觀的賞錢後退場了。觀眾們為她們鼓掌喝彩,喝彩聲傳到了隔壁房間,那裏的客人也要她們過去表演,肯定同樣能拿到一份賞錢。
五位客人站起身來,很有禮貌地向主人恭賀一番後,坐到另一張桌子旁去了。這張桌子上擺著六個有蓋的茶碗,碗邊雕有一幅達摩塑像,達摩是位很有聲望的佛教和尚,腳踩一個傳奇的輪子。碗裏已添滿了開水,每個客人都取一撮茶葉放在茶碗裏,不放糖。茶葉放進去後,立刻可以飲用。
多好的茶葉呀!都是初春三月的頭幫茶,還帶有茶花的馨香,像是剛剛從茶廠運來的。不必擔心茶葉裏摻加其他東西,也不會用薑黃或普魯士藍著色;不用懷疑茶葉是否已經被泡過了,泡過後的茶葉隻能倒掉。這是一種宮廷茶,茶味醇厚,是小孩子們帶著手套拈來的正宗毛尖,比較稀有。因為這種茶葉樹隻能采摘一次,然後樹便枯萎死掉。
歐洲人如果品嚐到這種茶,一定會感慨萬分。這些品嚐家們擺出紳士風度,慢慢啜飲,想準確地品嚐出茶葉的味道。幾乎所有上層社會的男士都是身著汗衫、馬褂或短上裝和往旁邊扣的長袍,看起來英俊瀟灑,腳上穿的是黃布鞋、細布襪子,腰裏纏著流蘇腰巾,胸前帶有刺繡,繡工精致,腰裏還別著一把格外雅致的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