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生死難料的前世今生(3 / 3)

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平靜地對兩個男子說:“如果你們要錢的話,我可以給你們,請你們不要傷害我。不過這裏沒有多少錢,錢都存在了家裏。我可以帶你們去拿。”

兩個歹徒考慮了一會兒,同意去他家拿錢。於是,卡內羅在前麵帶路,把他們帶到了自己的家裏。當他打開門讓他倆進屋時,其中一名歹徒向他開槍射擊。卡內羅認為自己這次是難逃一死。然而,子彈碰巧射中硬幣彈了回去,卡內羅竟然沒有受傷。於是,他使勁將兩個歹徒推入屋內,自己拚盡全力逃到街道上。

他趕到街邊的警廳,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告訴了警察。警察趕緊派了幾個人去。不過,兩名男子早已逃之夭夭了。卡內羅仔細查看了一下,發現家裏幾個存折不見了,同時,還有一些現錢和貴重的首飾也不見了。於是,他馬上打電話給銀行掛失。

後來,警方根據卡內羅提供的線索,將兩個歹徒一並抓獲。

射進槍膛的子彈

史密斯是英軍的二等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隨部隊趕赴戰場參戰。雖然他非常想念自己的新婚妻子,更想知道家中父母的情況。但是,他知道,他不能沒有一點功績地出現在妻子和父母的麵前。所以,他隻好將自己的思念埋藏在心裏,排除一切私心雜念,全心全意投入到戰鬥中。

一次,史密斯出外執行任務時,不慎與戰友走散。那時候,天快要黑了,他對那帶地方並不熟悉,所以,不論他怎麼走,始終找不到自己的部隊。他有一種不妙的感覺:自己可能迷路了!

漫無目的地走了一陣後,他來到了一個陌生的村莊,那地方非常偏僻。忽然,他看到前方有個德國兵,就在大約50米外的地方。原本,史密斯是想把德國兵幹掉的。然而,正當他上好子彈,瞄準,並準備要開槍射擊時,卻被對方發現了。同一時刻,德國兵已經搶先一步向史密斯開了槍。

史密斯以為這次自己活不了了。但是,意想不到的是,槍響了,史密斯卻毫發未傷。原來,德國兵的子彈雖然射向了史密斯,但卻並沒有打中他,而是射進了史密斯的步槍槍膛!

這樣一個出其不意的結果,確實讓人瞠目結舌。

現在,史密斯的步槍還保存在英國美斯頓博物館內,供人們參觀。

跳樓不死的人

美國紐約的帝國大廈是一幢世界著名的建築,它和自由女神像一起被稱為紐約的標誌。地上建築有31米高的帝國大廈,自1931年以來,雄踞世界最高建築的寶座達40年之久,直到1971年才被世貿中心超過。那時,世貿中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帝國大廈也隻能從世界第一高樓的寶座上退了下來。但後來幾十年裏,又有很多建築超過了帝國大廈,如馬來西亞的雙子塔等。“9·11”恐怖襲擊事件後,帝國大廈重新成為紐約最高的建築。此大廈在美國經濟最蕭條、最不景氣的時候,以僅僅不到兩年的時間建成。就是這樣一個著名的建築物,建成後就成了諸多跳樓自盡者邁向地府之門的門檻。

但也有例外的。那是1979年12月的一天,一位名叫埃爾維娜·亞當斯的年輕女士,上到帝國大廈的第6層,毫不猶豫地向天空跨了出去,同時發出了一聲淒厲的慘叫。一場看來無法挽救的慘劇馬上就要發生了。誰知幾秒鍾後,亞當斯卻在大廈的第5層狹窄的水泥平台上著陸了!她下降了僅五米。她的呻吟聲驚動了大廈的值班警衛弗蘭克·克拉克。弗蘭克·克拉克打開窗戶,將受傷的亞當斯抱了進去。

原來,在亞當斯落下的過程中,正好遇到了一股向上運動的勁風,時速至少為126千米。是這股風把她吹到高度為376米的窗外平台上的。

後來,大難不死的亞當斯自我解嘲地說:“上帝是仁慈的,他不希望我就這樣死去。”

死於同年同月同日的作家

塞萬提斯是文藝複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547年9月26日出生,他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裏最偉大的作家。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他一生的經曆,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險經曆。

1566年,塞萬提斯一家來到馬德裏定居。沒有多長時間,塞萬提斯就以自己橫溢的文學才華在馬德裏嶄露頭角。23歲時他到了意大利,當了紅衣主教胡利奧的家臣。一年後不肯安於現狀的性格又驅使他參加了西班牙駐意大利的軍隊,準備對抗來犯的土耳其人。他參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戰,這次戰鬥中,西班牙為首的聯合艦隊的24艘戰艦重創了土耳其人的艦隊。帶病堅守崗位的塞萬提斯在激烈的戰鬥中負了三處傷,以至被截去了左手。

後來他又數度入獄,但每次都能很快證明他是清白的。在監獄裏,塞萬提斯廣泛地了解到社會下層人們的生活,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們,並寫出了以此為內容的《懲惡揚善故事》。而他的傳世傑作《堂吉訶德》,就是在塞維利亞的監獄裏構思並創作出來的。

1616年4月中旬,塞萬提斯完成了他最後的長篇小說《貝爾西萊斯和西希思蒙達》。盡管當時嚴重的水腫病折磨得他十分痛苦,但他依然在獻詞裏戲言:“我的生命已經走到盡頭,照我的脈象來看,最晚這個星期天就要走完它的旅程,我的生命就要結束了。”正如他所預料的,三天後,也就是4月23日,這位西班牙乃至全世界最有學識的思想家和最偉大的小說藝術家溘然辭世。時至今日,也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在哪裏。

莎士比亞,英國文藝複興時期的戲劇家、詩人,其父早年是自耕農,1551年遷居到斯特拉福鎮,開經銷皮革製品兼營農產品的店鋪,1557年同當地的富家女兒瑪麗·阿登結婚,生了八個子女,存活五人,莎士比亞是這幾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莎士比亞四歲時,父親當選為鎮長。七歲時,他進入當地聖十字文法學校學習。14歲時,他父親經商失利,莎士比亞離開學校,給父親當助手。152年,1歲的他同鄰鄉農家女、26歲的安妮·哈瑟維結婚。

156年,莎士比亞來到倫敦,在一家劇院門口當馬夫,侍候騎馬前來看戲的富人。他頭腦靈活,口齒伶俐,常常利用空餘時間,悄悄地看舞台上的演出。當得知劇團需要臨時演員時,他就會馬上去報名參加,出演一些小角色,沒過多久就被劇團吸收為正式演員。那時候,倫敦的劇團對劇本的需求非常迫切。莎士比亞在學習演技的同時,也開始編寫一些劇本。27歲那年,他寫的曆史劇《亨利六世》三部曲被改編上演後,深受觀眾的喜愛。

莎士比亞一生創作出兩部長篇敘事詩,37個劇本,154首十四行詩和一些雜詩。其主要成就是戲劇。他的“四大悲劇”——《漢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佩斯》的誕生,標誌著西方悲劇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他的作品,深刻地描繪了英國當時的生活狀況,暴露現實,批判現實。

人文主義是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用他的語言說,就是“愛”。他的作品就是“愛”的觀念多方麵的表現。人文主義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莎士比亞的作品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理想。他善於思考,生活感受深,藝術修養高,作品的形象性強;他把歐洲各國的新思想、新文化都融入了大腦,因而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動地反映了16世紀至17世紀的英國現實,集中地代表了整個歐洲文藝複興的文學成就。

晚年的莎士比亞在家鄉購置了房產和127英畝的地產,和女兒住在一起,生活很幸福。1616年4月23日,他因病逝世,被葬於鎮上的聖三一教堂。

各自用民族語言寫作的最偉大的作家——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死於同一年的同一天:1616年4月23日。這真是一個奇跡。

被絲巾勒死的舞蹈家

鄧肯被譽為“現代舞之母”,是一位畢生追求歡樂與光明的舞蹈之神,她給人類帶來一個瑰麗的夢,將偉大的藝術獻給了世人。她的舞蹈是革命性的,與一直統治著西方舞壇的芭蕾舞大相徑庭,充滿了新鮮的創意。她以自己創辦的舞蹈學校,傳播推廣了她的舞蹈思想和舞蹈動作,影響了世界舞蹈的發展進程。

作為一個女人,她是不幸的。她放縱自己的情欲,在男人世界中恣意遊戲,但同時也被這種放縱所累。由於她的不端做法,令她傾心的男人一個個離她而去。每到這時,她便陷入迷茫的苦惱和痛楚。後來她又在一次非常意外的事件中終結了她的一生。

1927年9月,鄧肯對尼斯一家車行的老板法爾凱托表示,很喜歡他的畢格蒂跑車。法爾凱托心想鄧肯或許看中了其中的一輛車,於是請鄧肯兜風試車。鄧肯穿得很單薄,肩上隻披著一條絲巾。“再見,朋友,我現在要飛上天國。”她一麵喊一麵像演戲似的把絲巾向後一甩,隨即將車子開動。不曾想絲巾纏在車輪上,眨眼之間就把鄧肯勒死了。

國王與平民的命運

190年7月2日,意大利國王溫貝爾德一世和幾個隨從來到一家餐館進餐。

在餐館裏,國王的目光落在了一個長著白胡子的人的身上,因為,他發現這人無論在麵貌或體形上都酷似自己。據夥計介紹,這人就是餐館老板。溫貝爾德一世對一名衛士說:“我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這個人,但一時又想不起來,請你把他叫到我這兒來。”

老板見到溫貝爾德一世,誠惶誠恐地低下頭說道:“尊敬的國王,見到您非常榮幸,很多人說我長得和您很相像。請您寬恕我對您的無意冒犯。”眾人一聽,不禁呆住了,這位老板的嗓音與國王的嗓音簡直是一模一樣。

“你叫什麼名字?”國王問道。

老板隨即回答:“我也叫溫貝爾德,跟您的名字一樣。從144年3月14日上午10點30分誕生到這個世界時開始,我就一直是這個名字。”

國王一聽,非常吃驚,因為他們的出生時間都是一樣的。接著,國王又問:“你能告訴我你的出生地嗎?”

老板畢恭畢敬地回答:“陛下,是特裏諾。”

“特裏諾?我也在那裏出生!”國王驚得張大了嘴巴。這樣的巧合讓他覺得餐館老板很親切,於是又問:“溫貝爾德先生,你肯定早就結婚了吧?”

餐館老板告訴國王,他已經結婚了,婚禮是在166年4月2日舉行的,妻子名叫瑪爾格利特,現在還有一個孩子,名字叫庇特裏奧。聽了餐館老板的回答,國王更覺得不可思議了,他感覺自己進入了夢境。因為他也是166年4月2日舉行的婚禮,皇後的教名也叫瑪爾格利特,皇太子的名字也叫庇特裏奧。

因為彼此之間有著這麼多的相同之處,國王與這位餐館老板的距離更近了。於是他們聊起了各自的生活,不言而喻,中間又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

最後,國王問:“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開餐館的?”

“陛下,是17年1月7日。”餐館老板回答。

“啊!這正是我登上意大利王位的日子。真是令人難以相信,我們居然有這麼多的相似之處。”國王又一次驚呆了。

國王在驚異這些巧合之餘,又問餐館老板:“既然我們有那麼多的相同之處,為何以前從未見過麵呢?”

餐館老板告訴他說:“事實上我們曾兩次同時獲得英雄勳章,第一次是166年,那時我是一名二等兵,國王您則是一名上校。第二次是170年,我晉升為中士,而您則榮升為軍長。”

離開餐館前,國王高興地對身邊的軍官說:“我想明天給這個人頒發意大利王室騎士銜。”

餐館老板受寵若驚,朝國王深深鞠了一躬,小心翼翼地退了下來。

第二天,國王專門派大臣去請餐館老板,結果卻未找到。這時,手下一名軍官前來報告:“陛下,那個餐館老板剛才突然去世了。他是在擦拭手槍時不小心走了火被打死的。”

“啊,”國王大吃一驚,“怎麼會發生這麼不幸的事呢?你去查明葬禮什麼時候舉行,我要親自參加他的葬禮,為他送別……”國王話音未落,突然身旁竄出一個刺客,用手槍朝著他連發數槍,國王倒地身亡。

死於同一天的總統

126年7月4日,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和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相繼去世。這兩位死在同一天的總統,給人留下了許多的懸念。

約翰·亞當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弗遜是很好的朋友。獨立戰爭勝利後,17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亞當斯是他的副總統,傑弗遜被任命為國務卿。

1796年,華盛頓發表告別演說,他已下定決心,謝絕將自己列為下一任總統候選人,而是希望通過選舉來托付治國的重任。糟糕的是,按照當時的選舉規則,正副總統是由總統候選人中得票最多的兩個分別擔任。於是,在1796年的大選中,亞當斯當選為總統,而傑弗遜成了他的副總統。

由於兩個人政見不同,使得他們經常在許多問題上產生分歧,這種分歧破壞了他們的私人友誼。

100年,亞當斯在大選中敗給了傑弗遜。101年3月4日,傑弗遜宣誓就任總統。而這個時候,亞當斯的馬車正孤獨地顛簸在回到北方昆西小鎮的路上。

亞當斯的晚年生活備受煎熬。這種煎熬源於他與傑弗遜的分歧。在這些年裏,除了家人,給予亞當斯最大安慰的,是他的另一位老朋友本傑明·拉什——美國《獨立宣言》的另一位簽署者。拉什是一位醫生和教授,與亞當斯和傑弗遜兩人有著很深的友誼。拉什在亞當斯最痛苦的日子裏,從未間斷與他的聯係。

109年,拉什在給亞當斯的信中,描繪了自己有生以來最奇妙的一個夢。他夢到亞當斯寫了一封短信給傑弗遜,祝賀他終於能夠從公職上退休。然後,傑弗遜回了一封充滿善意的信。他夢到在此後的幾年裏,亞當斯和傑弗遜相互通信,重新審視他們曾經犯過的錯誤,並且挽救了他們破裂的友誼。他甚至夢到了他們兩人滿載榮譽,同時進入墳墓。

傑弗遜八年的總統生涯終於落幕了。這些年,他欠下了一屁股債,總計達11000美元,為了償還,他不得不另舉債。離開白宮之後,他便到了蒙蒂塞洛。在這裏,他雖然擁有幾間小作坊和一個小農場,但入不敷出。盡管賣掉了一些土地還債,但仍然還有近五萬美元的債務。債務問題一直糾纏著傑弗遜。

傑弗遜退職後,一直和亞當斯保持著通信聯係。信中主要內容為以前的友情和美國革命的成果,這也印證了他們好友拉什的夢。

112年,英國人入侵,美國國會圖書館遭到焚燒。傑弗遜將自己價值五萬美元的藏書,以23500美元的低價賣給國會,償還了將近一半的債務。盡管手頭拮據,他卻從116年起,將全部身心投入到籌建弗吉尼亞大學的工作之中。在他的努力勸說之下,州議會批準每年支付15000美元以資辦學。傑弗遜到處募捐用於建校。125年3月7日,大學開學,盡管學生少得可憐,隻有區區30人,但畢竟這是一個好的開頭。傑弗遜終於在貧困和勞累中病倒了。當傑弗遜經濟極其困難的消息傳開之後,美國各地為之捐款16000美元,但這筆錢並不能幫他解決全部問題。6月24日,他寫下生平最後一封親筆信,抱歉地推辭掉華盛頓紀念《獨立宣言》50周年紀念活動。他終於實現了活到7月4日的最後願望。這天中午12時50分,傑弗遜離開人世,享年73歲。

幾個小時之後,亞當斯也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多年前他們的好友拉什的夢,竟然成了現實,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巧合。

幸運的巴巴拉

2004年5月2日,波蘭有一個名叫巴巴拉·羅雅的老太太上了國際新聞,因為她一生遭遇過許多意外事件,不過最後都是有驚無險。這個老太太從幼年起就災難不斷,但似乎每次都有上天的庇護,讓她平安度過。

巴巴拉兩歲時從家中五樓窗子掉下去,落在了一堆紙板上,竟然毫發無傷。十歲她穿越馬路,被一個胖男人騎腳踏車撞上,巴巴拉沒事,胖子卻將自己的胳膊摔斷。十二歲,一輛卡車衝向巴巴拉,就在卡車快要撞上巴巴拉的時候,卡車車輪脫落,卡車衝出路麵,巴巴拉逃過一劫。

另外,據知情人士透露,巴巴拉一生經曆四次飛機失事,七次車禍,十二次從大樓或樓梯上莫名其妙摔下來,還發生過她在陽台看樓下小朋友玩遊戲,陽台斷裂,華沙劇院屋頂吊燈墜落,兩次火車相撞,煤氣爆炸,罪犯襲擊,快艇沉入水底等災難,但她卻能夠平安無事,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為證實這些危險故事,巴巴拉保留了有關她的報紙剪報,跟目擊者證詞,根據這些資料顯示,她一生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次數多達一百二十七次,可以說是人間奇跡。

冰封70年未死的人

197年,一件事轟動了整個歐洲醫學界,一個被凍雪埋藏了70年的人被發現後竟然還有心跳,這的確讓人難以置信。

1917年,正值一戰時期,當時,在阿爾卑斯山腳一個小村落,法國軍隊與意大利軍隊展開了激烈的交戰。在交戰的過程中,不巧遇上了大風雪,雙方不得不暫時撤兵。這時,一個名叫普裏斯的法國士兵失蹤了。

在此情況下,軍方將他當做“陣亡士兵”處理。

時光飛逝,一轉眼到了196年7月,一個來自英國的登山隊在終年積雪的阿爾卑斯山遇到了一件奇事——當這個登山隊到5100米高度時,他們發現一條凍川下遊有一條斜坡,是雪崩形成的。在斜坡底下,他們隱約看見一個人半埋在雪塊中,穿著一件古老的軍服,顯然是多年以前的。登山隊員出於好奇,馬上走到山腳要求派員協助挖掘。

經過兩個小時的挖掘,救援隊在一米半深的凍河底部挖掘出一具男性“屍體”。他身穿一套古老的法國軍裝,從他口袋中翻出的資料得知,他名叫普裏斯,190年出生,是法國步兵團第二旅的下士。

當“屍體”被運到阿爾卑斯山腳下的登山總部時,醫學專家對他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結果發現這具死屍仍有極其微弱的心跳。也就是說,他並沒有死。於是專家把這具仍然生存的屍體放入一個氧氣罩之內,然後通知幾個國家的專家。

經商量後,大家決定把這個未死的人運到英國一家著名的生物研究所去,由權威專家馬哈魯博士進行救治。

負責救治及研究的馬哈魯博士在一次公開報道中表示:“這件事的確非常神奇,一個被埋藏這麼久的人,竟然還沒死,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我們將麵臨一次嚴重的考驗。我們用盡所有方法,都不能令他活轉過來,但他並沒有死,仍然有心跳!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事。他的心髒機能仍然存在,隻是其他一切都停頓了。”

從麵貌上看,普裏斯隻像一個60歲的人而已,可是從年齡計算,普裏斯應該在96~97歲之間,似乎凍封的環境能令人的老化程度減慢。

冰封25年後被救活

一名被雪崩冰封25年的青年,在科學家的救治下複活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瑞士青年韋爾,1962年隨一支登山探險隊出發,攀登法意交界的一個阿爾卑斯山險峰。不巧當時發生雪崩,韋爾躲閃不及,被大雪所埋,所有的人都以為他命歸黃泉。最近一次科學登山探險隊意外地發現他的遺體,發覺保存得很好,於是將遺體運往法國一家醫院研究。

負責這項研究的丹杜美博士說:“最初我們根本沒有想過把他救活,但後來發現在冰封的條件下,他的各種機能仍沒有喪失,於是作出大膽的嚐試。”

丹杜美博士與幾位助手先把韋爾的遺體解凍,再把全身血液抽出加溫,然後輸回體內,結果過了幾天,韋爾開始有微弱的脈搏,繼而恢複腦部活動,蘇醒過來。

韋爾時年51歲,但看起來隻有26歲,仍然那麼年輕。丹杜美說:“雖然韋爾蘇醒過來,但身體非常虛弱,神智也不清醒,可能會隨時喪生。”

不過,他表示這項病例已經為醫學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例,對進一步了解冷藏和溫血療法,以及日後的醫學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冰凍30年後複活

26歲的海倫,因心髒缺損,當時醫學外科手術無法挽救其生命,於是醫生們決定趁其在未斷氣前,將她冷藏於金屬管內。30年後,醫學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在法國的裏昂醫院,外科醫生又將這位少女解凍,進行手術,兩天之後,海倫起死回生,睜開雙眼,要求見爸媽。她的複活讓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30年過去了,當年參加那次“秘密冰凍海倫”的醫生們多已作古,隻有那時剛出醫學院校門參加這一工作的傅瑞醫生還健在。

傅瑞醫生回憶,當年他們把海倫放在一個大浴缸內,上上下下塞滿幹冰。在她體溫降至冰點前,把血液全部抽出來,代之以甘油及水的混合液。再用金屬將她全身裹起來,然後放進一個棺材似的容器裏,裏麵盛滿液體的氮,使溫度維持在華氏零下320度,最後將容器密封,存放在醫院的貯藏庫內。

現在傅瑞大夫小心翼翼地把她解凍,把30年前從她身上抽出的血再加溫注射進她體內,又用電子刺激她的大腦和心髒,當她心髒出現第一個搏動時,醫生們高興得歡呼起來。此後幾個小時,她無知覺地躺著,與30年前一樣年輕漂亮。等她呼吸均勻,心髒搏動較有力時,醫生就將她推進手術室,修複了她的心髒缺損部位。

兩天後,她看見爸媽已不是記憶中的40多歲,卻是白發蒼蒼、滿臉皺紋,她很驚訝。

在這次手術之前,冷藏30年後使之複活並沒有先例。這一次能夠成功,真是醫學上的奇跡。

自殺未遂的人

196年,印度人沙維達23歲,因被未婚妻拋棄,萬念俱灰,決意自殺。首先他懸梁自盡,誰知身體太重,連人帶天花板墜了下來;接著他服食海洛因,想中毒而死,可是才吸了幾口便沉沉大睡;後來他弄來一支手槍,對準頭部扣動扳機,誰知因心情緊張,子彈打偏,把路過的一個鄰居打死了,結果被警察逮捕入獄。出獄後,他前往火車站想臥軌自殺被人製止了。他又買了幾條毒蜥蜴往肚裏吞,因胃難受很快就把毒蜥蜴嘔吐出來。最後,他跑到一幢五層高的大廈跳樓,他閉眼下跳後,落在一輛裝滿棉花的貨車上,毫發無損。

瑞士一位叫施拉普的鍾表匠,10年來曾自殺37次,卻沒有一次能成功。63歲的施拉普197年曾跳樓自殺,可是卻掉在一架載運肥料的馬車裏。馬匹受驚後撞向一輛汽車喪命,結果他被罰了400元。10多年前,施拉普因被醫生證明不能生育而心灰意冷,遂又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在7次自殺未遂後,他的妻子卻在1976年去世。此後,施拉普用盡各種方法自殺,包括自刎、跳樓、服用安眠藥等,均以失敗而告終。有一次,他通電自殺導致附近居民停電兩日,但他隻入院兩周便告痊愈。

吞蛇吻死女友

南美洲一位青年滿懷喜悅,與他的女友相擁熱吻,沒想到竟讓她中毒身亡。

這樁離奇命案的男主角是24歲的山坦納。一天,山坦納和其戀人萊莉達以及一些朋友在郊外散步,剛好碰到了一條約33厘米長的小蛇,眾人想把這條小蛇踩死,而萊莉達卻說,如果山坦納敢把這條小蛇吞到肚子裏去,她便會賞他一個熱吻。

山坦納為了取悅心愛的女友,果然大膽地撿起那條小蛇,把它放入口中吞下肚去。隻見他將蛇尾先放入口中,慢慢將整條蛇逐漸塞入口中。

萊莉達見狀,隻好履行諾言,聽憑山坦納擁抱熱吻,但沒過多久,事情就有點不對勁了,隻見萊莉達身體逐漸變僵硬,隨即便死在了山坦納的懷中。原來山坦納吞下的小蛇有毒,蛇頭仍留在口中還沒有吞下,當兩人熱吻時,蛇頭受到壓力竟將毒液擠壓出來,倒流入萊莉達的口中。由於她的口腔內有損傷的地方,結果因此而命歸黃泉。而山坦納眼見愛人因熱吻而倒地身亡,幾乎發瘋。

死亡的老人

64歲的日本老人川崎大八死了,他是上吊自盡的。

當人們發現他的時候,他的身子已經僵硬。看來他已死了很久了。他吊在一個廢棄倉庫的屋梁上,脖子上勒的是一根家中常備的跳繩,一條破凳子倒在地上。

川崎原是個很有才華的民間藝人,精通古老通俗的歌舞。5歲喪妻後他就不工作了。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川崎一在一家公司當科長,小兒子川崎二則在報社裏當編輯。大兒子見父親孤苦一人,就將他接了過來,和自己一起生活。小兒子的工作地離家鄉很遠,因此不能經常探望父親,不過,他也沒有忘記父親,經常給他寄些養老金。

按常理來說,像川崎這樣外向的人是不太可能自殺的。他生性好動,經常去跳舞。他所熱衷的舞蹈,庸俗下流,社會上早不流行。可是川崎還是樂此不疲。

大兒子對父親的做法不免有些意見。不過,意見雖有,生活上卻絕對沒有虧待父親的地方。

總而言之,老川崎的死確實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小兒子回來了,他相信父親的死與哥哥無關,但如果不查出事情的真相,人們免不了要說閑話。所以他下決心要查清它。

川崎二先從父親的日常言行著手調查。據老大說,就在這幾天裏,父親興致很高,經常去跳舞,並且還找到了一個知音。

川崎二又翻看了老爸的一切遺物,發覺有一個小本子特別引人注目。這小本子裏記著他平日的收支情況。其中以給孫女兒買糖果為第一支出。這孫女兒名叫由佳,是個弱智女孩,已經三歲了還不會說話。不過話要說回來,老人喜歡孩子也是人之常情。翻到後麵是朋友的通訊錄。他的朋友很少,才三個,都是老人。

找到這三位老人一問,他們說近來這些日子很少見到他。他們的話全有人證物證,叫人不能不信。

那麼,父親到底是怎麼死的呢?他說的那個知音又是誰呢?

川崎二困惑不已。他撓著頭皮重又回到那個廢棄倉庫,希望能夠理出一個頭緒來。

突然,他看見由佳正在咿咿呀呀地唱歌。這曲子好熟,好像在哪聽過……對了,正是父親經常唱的曲子。她小小年紀怎麼會唱這個曲子呢?有了,父親的賬本上寫著許多開支,其中以給她買糖果為主要支出,可見這老少兩人平時的感情是很好的。這麼說來,父親說的知音原來是由佳!

這麼一想,他連忙蹲下身來,對由佳說:“由佳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給我跳支舞好嗎?”

由佳似乎聽懂了他所說的話,真的手舞足蹈地跳了起來,隻有兩分像父親跳的那種舞,倒有八分是她自己隨心所欲創作的。

川崎二又說:“乖,爺爺還跳什麼舞給你看嗎?”

由佳又用手比劃起自己的脖子來。接著,她又跑到老川崎吊死的地方,打著手勢,頭高高昂起,看著梁上。

川崎二問:“是不是爺爺將繩子掛在這上麵?”

由佳點點頭,然後又將脖子伸長,意思是說爺爺將自己的脖子套進繩子裏去。

川崎二據此推斷,父親死時由佳就在他的身旁。雖然由佳是個弱智孩子,但是不管怎樣,人在自殺的時候是不喜歡旁邊有人盯著看的。隻有一條解釋得通:當時他並沒有死的想法,隻是為了討孫女喜歡,鬧著裝作上吊罷了。然而非常巧的是,墊在腳下的凳子倒了。很可能是他自己的腳在凳子上滑了一下,凳子倒掉了,於是他就這樣稀裏糊塗地吊死了。

他將他的想法告訴了哥哥。川崎一趕緊將這些情況報告了警方。警方派了專家來檢查凳子和地麵。

經過專家的仔細觀察和鑒定,終於找到了凳子打滑的明證,這充分證明老川崎不是有意自殺的。

死在同一張床上的人

在美國紐約市西區的南端,有許多人將超齡的紅磚房屋出租給過往的客人。一天傍晚,一名青年男子在這一帶徘徊,他為了找一個房間,已經試過11幢房子了,但始終未能如願。此時,他又瞄準了一個,於是按響了門鈴。

一個收租婆出來開門:“要租房嗎?三樓的後房空了一個星期了,你要不要看一下?”

青年跟她上樓,很快便被帶到了那裏。

“就是這間房,這間房很好,難得空下來。去年夏天很上等的客人都在這兒住過,一點兒麻煩也沒有。還有歌舞劇場的演員也在這兒住過……”收租婆滔滔不絕,唾沫四濺。

“你是說有許多唱戲的在這兒住過,對嗎?”青年問。

“不錯,來來往往的住客裏麵有不少是跟戲院有來往的。”

青年打定主意將這間房租下來,他先付了一個星期的租金。收租婆要出去的時候,他又問了一個自己以前經常問的一個問題。

“你記得房客中,住過一位名叫愛露易斯·娃希納的年輕姑娘嗎?她中等個兒,瘦瘦的,皮膚很白,金紅色的頭發,左眉毛附近有一顆黑痣,是在舞台上唱歌的。”

“我的客房中沒有住過這個人,我記得很清楚。”

這個回答讓他非常失望。這五個月以來,他一直在外麵打聽,答複總是沒有。他無論如何也要找到他最心愛的人。他斷定,她離家出走之後一定是跑到這個城市來了。

這間房裏有一張長沙發和兩張椅子,坐墊的錦緞已經破舊不堪了,兩窗之間有一麵0.3米寬的寒酸壁鏡,角落裏有一張黃銅床。

年輕人沒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環視著房間裏的一切,試圖看出這裏以前住過哪些房客。鏡子前邊,地毯上有一大片脫落的毛發,可見那裏曾經站過許多女人;牆上有一片水花四濺的痕跡,證明有人曾將一隻杯子或酒瓶向牆上猛擲,玻璃和酒一齊向四麵迸射。

他倒在床上,突然,木樨草濃鬱的芬芳似乎充滿了整個房間。不錯,這是她心愛的香味兒。“她在這房裏住過!”他叫喊著,騰地一下從床上蹦起,把房子仔細地搜尋了一遍,想找出一點細微的征象,可是卻毫無所獲。他不願被絕望的情緒籠罩住,於是又一次去找那收租婆。

“房東太太,你能不能告訴我,我那間房的前一位房客是誰?”

“先生,我不是告訴過你了,難道還要我再說一遍嗎?”

青年垂著頭回到了自己房裏,屋子裏一派死氣沉沉,木樨草香味已經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發黴的家具和汙濁的空氣混合而成的陳腐氣息。

最後的一絲希望已經完全破滅了。他走到床前,把床單撕成一條一條的,用他的小刀把布條緊緊地塞進門窗的每一個細小的縫隙。辦好這一切後,他熄滅了煤油燈,再把煤氣開足,然後如釋重負地躺在床上。

這時,收租婆正在酒店的地窖裏與另一位老太婆聊天。

“今天晚上我把三樓的後房給租出去了。”她對老太婆說。

“哦,這麼快啊,這樣的房子也能租出去。你有沒有把那個姑娘開煤氣自殺的事兒告訴他?”老太婆故作神秘地低聲問道。

“我當然沒有告訴他,如果讓他知道一個星期前有個姑娘死在床上,那他還願意住嗎!”

“是啊,你說得有道理。唉,那個姑娘年紀輕輕的,而且容貌俊秀,卻偏偏要自殺,真是讓人想不通啊!”

“你說得不錯,姑娘的確長得漂亮。隻可惜左眉毛邊兒上長了顆痣。”

年輕人萬萬沒想到他尋覓未果的情人,竟與他死在一張床上。如果他知道了這一切,恐怕他死也瞑目了。

彎腰救命

英國作家弗雷德裏克·福賽斯的小說《豺狼的日子》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職業殺手豺狼被派往法國刺殺總統戴高樂,當他在一幢六層樓上,向相距130米的樓下的戴高樂的太陽穴扣動扳機的一瞬間,恰巧總統把腦袋朝前一伸,莊重地彎腰去吻他麵前那個比自己矮30多厘米的人。結果這一吻,使總統躲開了那顆罪惡的子彈,幸免於難。雖然這是小說,並非事實,可是艾麗絲·奧恩絲夫人的經曆卻不是虛構的小說。1613年的一天,艾麗絲·奧恩絲夫人打開了牛圈的門,隻見女傭正在裏麵認認真真地擠著牛奶。看著這個情景,艾麗絲心裏一動:“我也來試試!”她邊說邊輕輕地彎下腰。幾乎在同時,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的一支箭,“嗖”地一下從她頭頂上掠過。好險啊,如果艾麗絲當時站著的話,就難逃一死了。

躲過一劫的艾麗絲把此事視為神的保佑。為了感謝神,她在那個地方建立了一所名叫“奧恩絲小學”的學校,這所小學可以招收30名學生。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奧恩絲小學”仍然被作為不收學費的學校而存在。

不可思議的死亡

1977年,美國紐約市的一條繁華大道上,過往車輛川流不息。突然,一輛貨車司機為避開迎麵疾駛而來的一輛小汽車,把貨車開上了便道,正巧將一名男子撞倒。然而萬幸的是,這位被撞的男子竟沒有受傷。他從地上爬起來後正準備離去,一位路人勸他繼續躺下去,裝成受傷的樣子,以便從保險公司那裏獲得賠償。這名男子認為主意不錯,於是便橫臥在汽車輪下。然而慘劇在這時上演了,就在他剛剛躺下之後,司機以為他已經走開了,於是一踩油門,驅動大貨車。結果,汽車從他身上碾過,這名男子當場斃命。

1979年,一位26歲的英國青年,因患齲齒而疼痛難忍。他見壞牙已經鬆動,必須拔去,而他又最怕見牙醫,於是便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請一個朋友在他的腮幫上狠擊一拳,將壞掉的牙齒弄掉。不曾想,這位朋友用力過猛,一拳將他打了個仰麵朝天,剛好頭部碰到一塊大石頭上,造成顱骨破裂,沒過多久便一命嗚呼了。

191年,在意大利的比薩市,42歲的羅慕洛·利寶拉失業後由於長期找不到工作,以致窮困潦倒,便對生活喪失了信心。他從好友那裏弄來一把手槍,對準太陽穴聲稱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妻子見狀,急忙抱住他苦苦哀求,勸他不要狠心離開她和兒女們。經過妻子的一番苦求,利寶拉終於回心轉意,打算重新振作起來,創造美好的新生活。他用力把手槍扔到地上。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手槍觸及地時受到震蕩而走火,子彈射中一旁啼哭的妻子,致使她當場死亡。利寶拉痛心疾首,再次撿起手槍,自殺身亡了。

193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市遭受到一場大風暴的襲擊。一位名叫路易斯的中年男子在驅車返家途中,被大風連車帶人一起掀入河中。他用力將車窗打破,掙紮著上了岸。在岸邊他稍稍休息了一會兒,正當他為自己逃離鬼門關而慶幸時,不料一棵大樹被狂風連根拔起,剛好砸在他的頭上,使他命喪黃泉。

同年7月,美國洛杉磯的一間工廠在一次台風的猛烈襲擊中倒塌了,工廠主僥幸地從倒塌的廠房中逃了出來,而且隻受了點輕傷。台風過後,他趕忙到廢墟中察看災情,廠房已被夷為平地,隻有一堵牆未被摧毀。這位工廠主站在牆邊感到非常沮喪。不曾想,這堵牆突然倒塌,將他砸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