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初見端倪(2 / 2)

後來的事情,老住持沒有說,山門俗人也不知道。

山門俗人是老住持晚年從他處收的一個徒弟,所以山門俗人有兩個師傅。

老住持和他說過這些事情,在老住持生命的最後幾天,他一直坐在釋迦牟尼佛像麵前說著自己的一生,而作為老住持唯一的徒弟,山門俗人怕自己的師傅身體吃不消,就一直跟在旁邊。

老住持也沒有刻意的回避他,甚至,對於他的出現沒有任何的波動。

山門俗人也就一直在旁邊聽著。

直到講到這件事情,老住持一反常態,讓他出離大殿。

等他再進去的時候卻發現,老住持,已經圓寂了。

收拾老住持遺物的時候,山門俗人意外的發現了那封信。

在那之後,山門俗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手段去搜集這些證據,信中的內容因為年代久遠,已經沒有幾個人有印象。漸漸的,山門俗人也開始淡忘自己的事情,開始了自己的修行。

直到他回到了他最初修行的寺院,見到了他的第一個師傅。

“你塵心未了。”師傅看到了他的第一麵,便說道,“罷了,現在你沒有辦法沉心修習,了卻塵世之事後,再來見我罷。”

“塵世之事?”山門俗人一愣,隨即又想到了那批倭國人盜運的寶藏,那批神秘的敦煌瑰寶。

“求大師指點。”山門俗人跪倒問。

“空靈島,玄機閣。”座位上飄來幾個字後,便再無聲響。

但是讓他遺憾的是,最終,他並無緣進入玄機閣,但是在空靈島,他還是打聽到了有關這件事情的重要信息,這件事情的前後,和華夏的五個大家族有關。

那批寶藏最終怎樣?老住持到底做了什麼,要懺悔什麼?山門俗人一無所知,但是空靈島像自己的第一個師傅一樣,也給了他一個新的線索。

“天地初開,白手稱王。立而遠眺,萬裏城牆。玉藏之為寶,困之為國。人藏之為穴,困之為囚也。”

紙條上的字前不搭後,也許每一句都是一件事情,山門俗人不能進入玄機閣,自然沒有辦法知道這個卦象是為何解。這句話,似乎在說一件事情,也有可能在說一個道理。

無論是誰,稱王稱霸都是白手起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後一句寫了一個帝王極目遠望的豪邁,萬裏城牆皆為其一人所有。一塊玉石,如果將他藏起來,那麼這塊玉就是寶貝,所謂黃金有價而玉無價,但玉也原本就是權力的象征,如果誰能把玉璽死死的抓握在自己的手中,那麼皇權就能被他穩穩的抓住;與之同理,人最開始藏身的地方也就是一個洞穴罷了,但是同樣是人,如果一旦被房子困在裏麵,就失去了自由成了囚犯。

放在不同的人手中,玉石有不同的作用,同樣,在不同的人眼裏,房子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供人藏身的,也是房子;限製自由的,同樣是房子。誰能說,哪一個房子的存在,是一個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