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腐敗就這樣開始了(3 / 3)

天監六年(公元507)七月,因蕭穎達安插在魚局的親信在執法中打死了一個漁民,死者家屬將死者的遺體抬到魚局討要說法。蕭穎達的親信溜之大吉,死者的遺體在魚局停了四天三夜,以致屍體腐爛,無法收屍,激起當地漁民集體憤怒。漁民們砸爛了當地魚局,打死了一名魚局官員,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

八月,任昉將彈劾蕭穎達的議案連同另一份關於右衛將軍曹景宗貪色斂財,侍妾上百的材料一並送到蕭衍手中。

蕭衍似乎早就知道任昉此來的目的,因此在一見到任昉時就笑著說:“終於要動議彈劾提案了嗎?”

“是的,必須彈劾,”任昉說,“這樣的官員,隻能給陛下的朝廷抹黑。”

讀完那份提案,蕭衍似乎有些沉重,說:“這些家夥,哪一個日子過得都比朕好。”蕭衍指著他的居室向任昉說,“你都看到了,整個蕭梁的天下都是朕的,可朕卻隻有這一間居室。”這是一間寬約一丈,長約一丈五尺見方的居室,蕭衍就住在這樣的居室裏,室內僅有一床,一桌,一椅及一排書架,室內沒有任何裝飾,簡單到像一個窮酸的儒生。任昉記得,那頂蚊帳是上次他來時掛在那兒的,現在蕭衍掛的,仍是那頂蚊帳,隻是那蚊帳上添了幾個補丁,而蕭衍身上的那件木棉外衣已經漿洗到幾乎看不出原來的顏色。

蕭衍陪任昉在皇宮內散步。皇上穿著粗布衣服,赤腳穿著布鞋,能讓人一眼就看到那吊得很高的腳腕上因寒冷龜裂的皮膚,皮膚上滲出一道道血印子,而皇帝的手,粗糙得就像一個老農。在宮中,他向隨便一個侍從點頭微笑,他給勞役者讓路,他幫忙將載重的車子推上坡道……

任昉說:“陛下為什麼要這樣苦苦折磨自己?要知道陛下一年裏節省下來的錢財,還不夠他們一頓飯錢。”他告訴皇上,蕭穎達家的碗都是用瑪瑙做的,一頓飯要吃三個時辰,蕭穎達家有奴仆六百人,每天倒掉的飯菜有十車之多。

聽著任昉的報告,蕭衍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聽覺,但他確信任昉的報告是真實的。於是他歎了口氣說:“因果是各人自己的,造業的是他們自己。但朕相信朕的節儉足可以影響天下人,包括朕的臣子們。”

任昉注意到,蕭衍正在寫作的是一部關於佛教方麵的文疏,自從宣布舍道歸佛後,皇上開始習慣將一切觀點引申到佛教的理論上。

任昉說:“製度如果不申,政令如果不嚴,如同病樹,未治根本,其葉部的光潔,是無法阻止其死亡頹勢的。”

“除了蕭穎達,你還打算彈劾什麼人?”看得出,皇上有些不耐煩了。

任昉於是將他的第二份彈劾議案拿了出來,這份彈劾議案的對象是蕭梁的頭號建國功臣曹景宗。

蕭衍起兵前,曹景宗為竟陵太守。蕭衍雍州起兵後,曹景宗率部前來響應。此後,在長達一年餘的南下建康的戰役中,曹景宗與韋睿、王茂等大將們破郢城,攻江州,奪姑孰,爭戰朱雀航,幾位大將是將頭提在手上為蕭衍奮力拚殺的。可以說,沒有這幾位將領的浴血奮戰,就沒有蕭梁今日的江山。而在此前不久的北伐中,曹景宗與韋睿更是同心協力,這才有了對於蕭梁朝廷來說至關重要的鍾離大捷。

任昉說:“曹景宗建國有功,而且在北伐中了屢建奇功,但功過不抵,是陛下製定的法令。天監三年三月,北魏大軍在接連攻破梁軍的幾座城池後,開始包圍淮南重鎮義陽。義陽刺史蔡道恭帶領五千將士開始艱苦保衛戰,而近在咫尺的司州刺史曹景宗卻像沒事兒一樣在城裏逍遙自在。曹景宗與蔡道恭素來不合,此刻正可隔岸觀火。直到陛下命令曹景宗急速前往援救義陽時,曹景宗仍遲遲不肯出兵。義陽守將蔡道恭勞累過度,病死城頭。北魏中山王元英本來見義陽久攻不下正欲撤兵,見蔡道恭已死,便又調轉屁股撲向義陽。陛下再派禦西將軍韋睿前往救急,結果卻中了元英的半路埋伏,兵敗而回,致使我淮南重要據點義陽失守。對此,曹景宗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此其一。其二,北伐之後,陛下賜曹景宗右衛將軍,食邑千戶,不久,陛下又賞韋睿、曹景宗錢各五百萬。陛下賞賜不可謂不豐。韋睿除賞賜將士外,又用此錢修築堤壩,造福於民。而曹景宗卻分別在建康和揚州建別宅上百間,自建康城南起,長堤以東,夏口以南,開街列門,東西綿延數裏,搜羅美女一百餘名,每日笙歌狂舞,通宵達旦,僅一壇美酒,就價值十萬。”

蕭衍說:“曹景宗老了,他還能揮霍荒唐多少年?”

“曹景宗手下有江興舉、陳元興、馬守祿、魏則臣四人,分別被人號為江千萬,陳五百,馬新車,魏大宅。曹景宗的兒子們都在各州郡做官,依仗著父親的權勢,他們為非作歹,橫行鄉裏,貪贓枉法,甚至草菅人命,百姓們敢怒而不言。”

任昉從皇上鐵青色的臉上意識到,這些彈劾議案對於皇上究竟意味著什麼,終於打住。任昉將另外幾份彈劾議案暫時壓下,他決定等過一些時再呈給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