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哥們看了李連傑在《滿城盡帶黃金甲》首映式上的一番言論,內心激動萬分,含著熱淚馬上發了短信捐出一元錢,一分鍾後收到回複,你為壹基金已經成功捐出一元錢,信息費用兩元。看看移動和電信的高層這算盤打得多好,每個人捐愛心的同時也為移動和電信事業添磚加瓦,如果壹基金每年能通過手機平台籌集善款,無形中電信和移動也會征收到一大筆費用。這筆賬李連傑算過嗎?恐怕沒有,因為他一心沉醉在自己那個救民於水火的英雄大夢裏。
“過去的李連傑結束了,未來的李連傑將會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把這個品牌整合出來,把最大的能量回饋給社會。”在想了幾天幾夜之後,李連傑這樣對太太說。估計當時的李太太還沒從海嘯的餘驚中回過神來,但看看丈夫一副看透人生、堅定和天降大任的慎重,李太太想想,讓他做點事有點夢想也好,要不總想著成佛、遁入空門的事也挺鬧心的,就給了李連傑100萬,讓他拿出50萬捐助印尼海嘯的受難者,另外50萬就想辦法成立壹基金。李太太很智慧,多了不給,自己想辦法,要是籌得到錢就去做,籌不到錢也當是圓一個夢想。隻是李太太沒想到的是李連傑居然把這個夢想給實現了,而且也發動所有人脈籌集到了不少的錢。
接下來的李連傑著手研究如何做起,如何搭建這個慈善平台。在美國肯定是不行的,美國有比爾·蓋茨,做個私人的小型募捐還可以,但全民化就難了點。於是李連傑想到了回中國,那個養大他、成就他的國家,可以義無反顧地幫他實現夢想。
實際上,李連傑確實也做過嚐試,2000年他在美國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名字叫做有緣基金(coming Together),幫小女孩換腎,和所有在美國的影迷一起努力,經過兩年總算是換成功了。當時的李連傑心情是感動愉悅的,但後來又開始迷惘了,他一個人捐資基金有點難啊,而且需要去幫助的人太多了,你那點也隻能算小打小鬧的,做了多少好事最多在報紙上廣而告之一下,再往大了去,就是政府給你頒個好市民獎,完成不了李大俠的心願啊。最後以失敗告終。所以善於思考的李連傑又開始考慮回到祖國大地上開展他的另一樁使命,當時隻敢想啊,沒敢行動,直到印尼海嘯死裏逃生,這下李連傑是徹底相信自己被老天救了一條命是要做大事的,他苦思冥想了幾年,經過多方的考察有了建立壹基金的想法。
在之前的慈善捐款活動中,李連傑隻是捐些錢出去,時間久了也就沒人記得了,當然他還是熱衷於慈善事業的,隻是當時沒那麼大的野心而已。幾年前他和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結下善緣,本來大家都是信佛的,都是佛門弟子,經常見一下麵,研究一下佛理也是常有的事。李連傑自經曆東南亞海嘯及西藏高原禮佛時缺氧等重大變故,深刻體會人生無常。“老天真讓我謝幕,那時就該謝幕了。”
這倒讓人聯想到最近的陳凱歌,誰都知道凱爺為了票房正在很努力地放低姿態。有次接受采訪,攝影記者讓他坐在一張高凳上拍照,他不肯,搖搖頭說不能老這麼高高在上,會讓觀眾覺得有距離。過了會兒,葛優進來了,想都沒想就一屁股坐在那張凳子上,他壓根不在意什麼高低貴賤。
再來看看李連傑對壹基金的運作情況。他在兩年的學習中,發現一個好的商標是一個品牌的門麵,於是李連傑找到了好朋友Peter Arnell,對方是一位美國頂級的設計師,讓他設計一個商標需要花費幾十萬,才能合法擁有版權。Peter Arnell和公司20多人忙了一個月,設計了50多種。選出一個來真是很困難,每一個都不錯,挑得李連傑眼花繚亂,也征求了很多朋友的意見,最後他還是把這個決定權交給了當時隻有5歲的女兒Jade,最後選定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壹基金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