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義齒修複後,能全麵恢複牙頜缺損病人的咀嚼、語言等功能,其咀嚼效率可達正常人的70%以上。牙種植體技術是義齒修複前外科領域的一門高科技技術,並逐漸被廣大患者所了解和接受。
在各類種植係統中,以瑞典首創的骨融合式種植體最為可靠。該技術經上萬例病例證明有效。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首先引進該項新技術,經過十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結合中國國情加以改進,研製出配套種植體係列器材,探索出一套技術操作規範,在臨床應用後獲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目前已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製作了各類種植體假牙,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重視。
76.種植牙的研創發展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生物醫學工程的迅速發展,國際上出現了人工種植技術的熱潮。先後有十多種人工種植體(即“人工牙根”)問世,其中幾個類型在經過深入研究和臨床應用後,得到醫學界的認可。從而使人類擁有“第三副自己的牙齒”的夢想成為現實。
人工種植牙手術的成敗受製於多種因素,其中,能否在3~6個月這一“過渡期”避免牙齒出現創傷性鬆動或使其承受一定的撞擊力而不致鬆動是非常關鍵的。近20年來國內外已發展並通用的種植體有三代,而第四代種植體則是近兩年研創成功的。
第一代種植牙(葉片式)的優點是與骨質接觸麵較大,但早期穩固性較差,易發生搖擺性鬆動。
第二代種植牙(分體式)是由凹體與螺頭兩部分組成,先將凹體用手術埋入骨內,3~6個月後施行第二次手術時再旋上螺頭。此法可避免種植牙在過渡期出現創傷性鬆動,缺點是需要2次手術,而且螺旋性固定與第一代種植牙的骨性結合有所不同,時間一長,種植牙可能出現反旋性鬆動。
第三代種植牙(螺釘式)的根部較長,呈螺紋狀,手術時迅速把種植體旋入骨質內使其穩固。但受上下頜骨解剖結構特點的限製(上頜骨有上頜竇腔,下頜骨內有下齒槽神經管),這種人工牙的長根對後牙區不適宜。
據國內外臨床資料報道,種植牙失敗多發生在手術後3~6個月內,所以研究如何提高種植牙早期的穩固度,使之能承受生活中難以避免的創傷力(咀嚼一般飲食時牙齒和食物的碰撞擠壓)就成了種植牙技術進一步發展的突破點。
第四代種植牙就是從上述目的出發,結合各種咀嚼力的方向、大小、骨質結構的性質及各牙區的特點研創出來的獨特的固位結構,用特殊的臨床技術種入骨質內。這種種植法具有即種即固的效果,手術後1周即可安裝永久性烤瓷牙,而且種植牙可以承受生活中的基本咀嚼力。第四代種植牙適用於上下頜骨任何牙區的失牙修複。該手術基本不受年齡限製,對於全上頜或全下頜缺牙並伴有明顯牙槽骨萎縮的病人(用傳統的活動托牙是難以恢複咀嚼功能的),對前三代種植牙的某些禁忌證如骨質疏鬆症(更年期常見並發症)、化膿性牙周炎引起的廣泛性牙齒鬆動、家庭性牙周病的牙齒全麵鬆動等,用第四代人工種植牙配合全身疾病治療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77.種植牙有哪些優勢
優勢一:穩固牢靠,有些患者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全口假牙戴不住,說話、吃東西時很容易脫落。種植牙全固定式種植體固位好,比傳統假牙戴的穩固、牢靠。因此,咀嚼效率較傳統假牙有大幅度提高。
優勢二:舒適美觀,種植牙沒有傳統鑲牙方法中的鉤或套,因而十分美觀,如同長出的新牙。同時,種植牙因假牙基托小,甚至無基托。因此非常舒適,無異物感,對發音影響小。此外,種植牙也不會像配戴笨重的活動假牙般出現牙齦疼痛。
優勢三:持久,不傷鄰牙,種植牙的長遠安全性已在歐美國家獲得認可。同時,它不影響健康鄰牙,其靠自身牙根獨立存在,無需磨改兩側健康牙,也不會造成假牙同健康牙接觸麵食物嵌塞而使健康牙造成新的齲壞。
78.哪些材料可以製作牙種植體
牙種植體按其材料不同,大體上可分為5種類型,即①金屬與合金材料類,包括金、316L不鏽鋼(鐵?鉻?鎳合金)、鑄造鈷鉻合金、鈦及合金等;②陶瓷材料類,包括生物惰性陶瓷、生物活性陶瓷、生物降解性陶瓷等;③碳素材料類,包括玻璃碳、低溫各向同性碳等;④高分子材料類,包括丙烯酸酯類、聚四氟乙烯類、聚楓等;⑤複合材料類,即以上2種或2種以上材料的複合,如金屬表麵噴塗陶瓷等。目前牙種植體常用的材料中金屬類主要是純鈦及鈦合金,陶瓷類有生物活性陶瓷以及一些複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