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俄羅斯商人的大國生意經(2 / 3)

為發財不惜鋌而走險

俄羅斯民族,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喜歡和善於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發財機會的民族。

因為想發財,就要進行貿易,貿易的擴大又使它向外擴張領土。在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公國領土擴張的最後階段,多半是因為貿易推動的。這種由於經濟上的貪婪而引發的對外擴張,在俄國征服西伯利亞的過程中達到了高潮。西伯利亞的自然條件是惡劣的,但是那裏也蘊藏著淘金者的夢想。許許多多希望發財致富的商人和哥薩克分子,冒著生命危險,在西伯利亞尋找著發財的機會。

對於商人們的冒險和擴張,沙皇政府是完全同意的。它先是授予大商人斯特羅幹諾夫家族一項政府專利權,允許他們在西伯利亞進行殖民掠奪。對於那些自發前往東方的人們,沙皇政府則通過一項納貢效忠 (以毛皮、牲畜等納貢 )的製度,把他們管理起來。沙皇政府與商人的緊密合作,不僅鞏固了它在西伯利亞的勢力,而且推動了不斷向東尋求皮貨的探險活動。這個殖民擴張進程於 1648年達到了頂點,謝苗 ·迭日涅夫通過白令海峽由歐亞大陸的東北角到達了美洲大陸。

因為貿易的關係,沙皇政府除了在東方冒險外,還在西方與南方進行了長期的戰爭。在西方主要是爭奪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在南方則是為了打通由黑海到地中海的商路。這一切都證明,是金錢和貿易的巨大誘惑,促使沙皇政府進行著全方位的擴張戰爭。貿易與擴張,有一種極為密切的關係,用馬克思的話說: “占主要統治地位的商業資本,到處都代表著一種掠奪製度,它在古代和新時代的商業民族中的發展,是和暴力掠奪、海盜行徑、綁架奴隸、征服殖民地直接結合在一起的。 ”俄國商人階級也是如此,他們為了保證貿易道路以及殖民掠奪的順暢和商業利潤的豐厚,不斷地支持和推動沙皇政府向外擴張。

17世紀和 19世紀,是沙皇俄國大肆擴張的時期,它先後完成了對中亞細亞和外高加索地區的滲透,發動了兩次對土耳其的戰爭,在西部與普、奧三次瓜分波蘭,兼並了土庫曼,等等。它以各種卑鄙無恥的伎倆鯨吞和肢解了中國 15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終於,它成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 “斯拉夫帝國 ”。

今天的俄羅斯商人依然繼承了俄羅斯民族固有的擴張傳統,這些年來在地理上的擴張讓世人刮目相看。無論在歐洲的西班牙、法國、波蘭和德國,還是在亞洲的中國、韓國、印度、斯裏蘭卡,俄羅斯商人的身影處處可見。尤其是中俄關係解凍之後,俄羅斯商人沿著 “新絲綢之路 ”,浩浩蕩蕩地奔向中國。

上世紀 90年代初,北京日壇公園西側的雅寶路上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家絲綢店。在大批俄羅斯商人湧入之後,現在這個街區已經發展成包括四條大街、三個建築群以及著名的日壇賓館的俄羅斯商人集聚地。雅寶路市場周圍建築物的名稱、街道的牌子和飯館的菜單絕大部分都是用中、俄文寫成。這裏每天人聲鼎沸,略顯臃腫的俄羅斯商人手持計算器和中國同行比劃個不停,偶爾也冒出一兩句國語。雅寶路市場上的商品大多是俄羅斯短缺的消費品,如皮茄克、太陽鏡、滑雪衫、內衣、牛仔服、唱片等。

俄羅斯商人主要乘坐莫斯科至北京之間橫跨西伯利亞的火車往返於中、俄兩國,商人們在路上就得花去 14天。到 1992年時,來中國的俄羅斯 “倒爺 ”人滿為患,造成鐵路堵塞以及治安狀況惡化,中國鐵路部門因此規定每人隻能攜帶 35公斤的行李,試圖以此來控製人流量。

滾滾商潮豈是如此容易就被平息的,一些俄羅斯商人開始領悟 “時間就是金錢 ”這句話的真諦,加上不願再受乘坐火車這份罪,紛紛改乘飛機。俄羅斯的埃勒夫羅特、多莫傑多沃等航空公司看準了俄羅斯與中國之間這個快捷廉價的空運大市場,紛紛把軍用的伊爾 -62、伊爾 -76等飛機改為民用,投放中俄航線。為了配合俄羅斯商人的行動,中國民航局將天津機場辟為包機機場。

雅寶路雖然成了俄羅斯街,但俄羅斯商人是否常駐於此,還是個未知數。贏利的大幅減少可能會迫使一些商人另辟它路,比如一部分商人把眼光投向了印度。同中國一樣,印度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地大人多。盡管印度傳染病肆行、商業環境惡劣,但這點困難似乎並不能阻擋俄羅斯商人一往無前的擴張行動。

現在俄羅斯新一代商人也秉承了擴張的傳統。他們在資本的原始積累時期毫不手軟,為了發財他們不惜鋌而走險,充分利用資本、技術和管理優勢,大膽革新,大膽擴大經營規模。米克爾丁公司的前身是科魯切夫導彈廠,上世紀 80年代末由於政府訂單大幅減少而被迫走上多元化經營的道路,在總裁埃發諾夫的帶領下,從倒賣計算機和電器做起,在短短 4年時間裏發展為今日的米克爾丁公司。總公司共控製了 150家公司,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吉爾汽車廠和 Perm發動機廠。埃發諾夫的擴張戰略是首先挑選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司,然後尋機購買其股份,進而控製董事會,最終左右公司的決策,吉爾和 Perm都是被他用這種方式收入其旗下的。 1995年,米克爾丁又作出驚人之舉,宣布與俄羅斯著名的英特羅斯公司進行合並,成立一個巨大的銀企集團。

生存和安全是人類的頭等需要;野心和貪婪促使人們敢於冒險。正是在這種民族心態下,俄羅斯民族進行了幾個世紀的咄咄逼人的擴張。

俗話說, “膽小不得將軍做 ”。鋌而走險有時未必就是壞事。做生意本來就存在風險,天下沒有安安穩穩就能賺大錢的行業,所以,關鍵時刻,還需拿出你的勇氣來冒點險。

勤儉自勵,白手起家

在過去,俄羅斯人吃慣了前蘇聯的大鍋飯,所以上班遲到、早退是家常便飯,而且即使在工作期間,也是懶懶散散、漫不經心。烏茲別克某工廠的工段長拉希德在上世紀 70年代接受西方記者采訪時曾透露說: “我們在一個月裏的勞動速度是不一樣的。上旬是睡大覺的時候,中旬是大幹的時候,下旬就像發瘧疾似地蠻幹了。勞動的速度取決於哪一天發工資。在平常的情況下,我們每個月有兩次發工資的日子。一次是在月初,一次在中旬。在發工資的前兩三天,就有種節日前的感覺,誰都沒有心思勞動。兩三天之後,人們大都喝得爛醉如泥。 ”前蘇聯人對這種工作慣例了如指掌,所以在買東西的時候,隻願意買那些出廠證上寫著 15日之前而不是 15日之後生產的產品。

就連商店裏的售貨員也是奇懶無比,而且他們的服務態度十分粗魯。若顧客選擇商品時稍微仔細些,便會遭到他們的冷言冷語。前蘇聯的商店還有一個中午打烊的習慣,每個商店根據自己的好惡來規定各自的休息時間,給顧客購物帶來極大的不便,好在俄羅斯人也難有機會大買特買。一到周末,售貨員提前下班更是不成文的規矩。

如今時過境遷,在那樣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性格之下衍生出來的俄羅斯商人,卻被公認為是能夠長期忍饑挨餓的節儉自勵者,同時又是自由放縱的享樂主義者。

隨著當今世界形勢的發展和俄羅斯政治上的革新,俄羅斯人已從冬眠狀態中驚醒。為了養家糊口,為了抓住這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俄羅斯商人逐漸忙碌起來。當初升的太陽剛剛撩動夜的麵紗時,人們往往已經在大街上匆匆趕路了;大街小巷旁的商店、小賣部也準備開業了;批發市場的個體商販們更是大包小包,忙得不亦樂乎。

在資本積累的初期,俄羅斯除了有一部分不擇手段、巧取豪奪的奸商之外,更多的則是憑兩手、憑才智創業的本分商人。文靜、纖弱的麗達是一家冰淇淋銷售公司的經理,而幾年前她卻四處找不到工作,隻能屈就到這家由他哥哥與其朋友合資開辦的公司做秘書。因為她表現出色,又肯吃苦,一年後在其兄的推薦之下,成了公司的經理。麗達的公司雖然隻有 7名雇員,但公司每個月要銷售掉 3-5卡車的進口以及本地產的冰淇淋,工作強度相當大。到了夏季,她整天忙著同供貨商、零售商打交道,鞏固和發展業務關係,簽訂各種供銷合同。

作為一名女性,麗達經商麵臨的困難尤多。比如,麗達家住在離莫斯科市較遠的普希金市,她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就達三四個小時。每天不得不起早摸黑。忙碌一天回家後也不得清閑,有時要處理白天未處理完的文件,還要盡母親的職責。麗達有一個 10歲的女兒,小女兒常年由她來照顧,母女感情深厚。

麗達的丈夫起初對麗達經商頗有怨言。他畢業於莫斯科大學的微生物係,是一家研究所裏的研究員,月薪約 40美元。但當麗達拿回第一個月工資後,他沒了二話,立刻舉雙手支持。與許多商人的觀點一樣,麗達也認為在俄羅斯隻要努力工作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並現身說法,她家的生活就比以前好多了,已屬中上水平。

像麗達這樣的俄羅斯普通商人還有千千萬萬,他們都正在兢兢業業地創造著自己的未來。尤拉是另一個例子,他是一家股份公司的業務經理,從事化肥、木材等原材料買賣。尤拉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滿滿的,今天在莫斯科,明天就可能去了海參崴。

處於創業階段的商人都深知,若在殘酷的競爭中失敗了,將會有什麼後果,因此加班加點、廢寢忘食是常有的事。特別是那些由年輕人組成的小公司更是勵誌圖強。他們大多是剛從大學畢業,朝氣蓬勃,辦事幹練,注重實效。在他們身上的確可以看到俄羅斯的未來。

像這樣通過勤儉自勵白手起家的俄羅斯商人還有很多很多。那些在前幾年已經暴富的商人如今也絲毫不敢懈怠。對這些人的問卷調查表明,現在做生意比過去困難多了。過去,任何人隻要能打通關節,搞到便宜的石油、鋼材或地皮就能大賺一筆;如今,這些賺錢的領域已被瓜分完畢,商人們不得不設法去另辟新的天地。一位暴發戶說: “當市場還是空空蕩蕩的時候,你賣什麼都容易,而現在你非得壟斷某些特殊的商品才能打進市場。”30歲的富商維爾諾夫則說:“你得不分晝夜地保持領先地位,因為這裏的一切都是不穩定的,這裏的形勢每天都在變化。 ”這位富商的妻子和兒子都在美國定居,他本人的交通工具是兩輛羅爾斯 ·羅伊斯轎車、幾輛名牌跑車以及若幹架飛機。維爾諾夫是一家包括銀行、貿易和製造業的龐大集團的董事長,為了處理公司業務,他常常得工作到午夜,而後休息上五六個小時。有時為了放鬆一下,他會去娛樂場所花去幾千美元而不皺一下眉頭。

金錢的確充滿魔力。透過那層薄薄的紙幣,我們會發現,俄羅斯商人走街串巷、起早摸黑將有另一番意義。如果他們如此這般的奮鬥精神能延及每一位俄羅斯人身上,那麼俄羅斯走出經濟低穀、重振大國威望的目標則指日可待。

當初為了養家糊口而勤儉的俄羅斯商人,如今已經把勤儉自勵當作了積累財富的重要手段。當一個人能夠主動地去勤儉、去自勵、去奮鬥的時候,財富自然而然就會尋你而來。

發軍火財

如今,軍事力量已不像過去那樣為人們所看重,也不再是決定一國盛衰的終極因素,但它並未退出曆史舞台,仍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構成部分,有著它特殊的作用。雖然經過了裁軍和銷毀核武器,俄羅斯仍然不失為當今世界上的一個軍事強國。隻是兵源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適齡男子有一半以上逃避兵役,在莫斯科則達到 90%以上,而且他們通常並沒有合法的理由。一些青年找來駝背的同伴代做體檢,另一些人則借大病纏身的親戚的 X光片,想盡一切辦法來證明自己根本就不是當兵的料。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那些即便已經走進了軍營的年輕人,也仍然是紀律渙散、士氣低落,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了。

俄羅斯地跨歐亞,是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但這隻曾經風光無限的 “北極熊 ”,近年來在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的雙重打擊下,已經漸漸褪去往日的神采。不過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不得不承認,前蘇聯時期發達的經濟,是建立在重型工業和武器輸出基礎上的。

前蘇聯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出口國, 1989年占世界軍火市場的 38%。但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火市場銳減, 1992年所占份額跌至 17%,位居第四。相比之下,西方國家卻占了上風。 1989年美國僅占世界軍火市場的 34%,從 1991年起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供應國。德、法、英也緊隨其後,競相出售高性能武器裝備,出口武器種類、出口國家範圍大大增加,搶占了俄羅斯的不少市場。

對俄羅斯來講,武器裝備是目前具有較強競爭力、尚可換取外彙的為數不多的工業品之一。為擺脫嚴重的經濟危機,換取更多的硬通貨以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俄羅斯又重振精神,決心在世界軍火市場上與西方一比高低。它把重新打入中東作為奪取國際軍火市場的突破口。它派出各種各樣的代表團,在利比亞、埃及、伊朗等傳統夥伴國,甚至美國的新老朋友以色列、阿聯酋、科威特等國留下串串足跡。他們以政治交流、軍事交流為名,行推銷軍火之實,利用各種機會宣傳俄羅斯武器的先進性。 1993年 2月,在阿聯酋舉行了為期 5天的國際武器展銷會,俄派出高規格代表團,展示包括 T-80主戰坦克在內的 370餘種新式武器,擺出一副全力爭奪的架勢。為了吸引和爭奪更多買主,俄羅斯采取實用主義態度,奉行 “給錢就賣 ”的政策。任何國家隻要願付硬通貨都可以買到它的新式武器,價格頗為靈活,試圖以價格優勢擴大市場。例如,一架米格 -29戰鬥機的價格,隻相當於美國 F-16戰鬥機的 1/ 2,直升機也便宜一半以上,坦克比美國的便宜 2/ 3.結果,此前失去的一些地盤又被它搶奪回來。

在亞洲,俄羅斯也是一個積極的爭奪者。它向韓國出售武器以抵銷債務。東南亞軍火市場一向由美國所壟斷,但也被俄羅斯叩開了大門, 1993年俄向馬來西亞出售了 18架米格 -29戰鬥機。

在曆史上,俄羅斯與中東曾有過密切的交往。二戰後,蘇聯更是把這裏當作與美國爭奪霸權的重要場所。但是自上世紀 90年代以來,俄羅斯在中東失去了許多傳統盟友和貿易夥伴,喪失了與阿拉伯世界建立有效合作關係的良機。現在,俄羅斯終於認識到,僅把眼睛盯住西方是一個錯誤,於是,它再次轉向中東,轉向阿拉伯國家,謀求中東的富國向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采礦等部門提供巨額資金,利用其經驗,實現現代化。用俄羅斯前第一副總統舒梅科的話來說, “要使俄羅斯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獨立國家,那麼,我們必須同東歐、阿拉伯世界、印度等國形成一個集團。這將成為一個第三市場。 ”正是基於這樣的長遠目的,從 1994年初開始,俄羅斯在中東舞台上才刮起了一股旋風。

1994年,俄羅斯成立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進出口公司,專門負責武器出口業務,並由政府嚴格控製,加強對軍火出口的國家壟斷,提高競爭力。到當年年底,訂貨總額比 1991年增加了 140%。經過幾年消沉之後,俄羅斯的軍火買賣又開始 “全方位 ”重新出現在世界麵前。

但是,由於長期的軍工優先戰略,使俄羅斯輕工業、農業發展曾經一度嚴重滯後,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改善,當百姓們看著頭頂上數千萬美元的戰鬥機呼嘯而過的時候,他們的餐桌上擺放的大多隻是黑麵包和清湯。排長隊現象成為前蘇聯社會的寫照,盡管商店裏價目表上的物價保持在相當驚人的低水平,貨架上卻什麼也沒有。好不容易運來貨物,不論什麼,人們馬上就會排起長長的隊伍搶購一空。不過,幅員遼闊而物產匱乏的現狀,也為有意進入俄羅斯市場的商人提供了無限的商機。

經過幾個世紀的怒吼咆哮之後, “北極熊 ”終於沉寂下來。但它並沒有死去,它所經曆的僅僅是一個 “冬眠期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外部環境的刺激,這隻 “巨熊 ”一定會重新蘇醒過來,並且讓世人再次感受到它的力量與威嚴。

俄羅斯商人發軍火財主要是抓住了時機,當沒有機會的時候要學會創造機會,當機會出現的時候要學會當機立斷抓住機會,這樣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