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扮演時尚的角色 ——法國商人的生意法則(3 / 3)

汽車工業是法國工業的支柱之一。法國的汽車產量約占全世界汽車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僅在汽車工業中就業的人員就有一百多萬。汽車工業從上世紀 70年代初開始,逐步形成了國營雷諾汽車公司和標致 -雪鐵龍公司壟斷的格局。

雷諾汽車公司是法國最大的國營工業集團之一,同時也是一個生產多樣化的國際大集團。其前身是路易 ·雷諾創辦於 1898年的雷諾工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國家接管,成為國家直接調控下的跨國企業。雷諾公司主要控製的公司有阿爾皮納 -雷諾汽車公司、雷諾發動機發展公司、雷諾工業與汽車信貸發放公司及工業擴張金融公司。該公司自上世紀 70年代開始向國外拓展,主要目標是拉丁美洲、東南亞、南非以及西班牙、比利時、葡萄牙、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家。公司在法國本土就擁有 118家分公司,在國外有 89家子公司, 1990年時雷諾公司的總資產高達 234億美元,雇傭的職工人數逾 15萬,其在國外的營業額占公司總營業額的一半。

標致 -雪鐵龍公司是法國最大的私人企業,也是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企業之一。它在全球各地擁有 300多家工業、金融和貿易公司,在國外的分公司有 80多家。 1976年 9月 30日,標致汽車公司與雪鐵龍汽車公司合並, 1978年 12月 21日,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將其在歐洲 (法國、英國和西班牙 )各分公司的汽車製造與銷售公司並入了該聯合公司,構成了現今規模的主體。標致 -雪鐵龍集團 (PSA Group)是一家股份製公司,其主要股東是標致汽車公司、雪鐵龍汽車公司、標致自行車公司、銀行金融公司、汽車出租與運輸國際公司。

標致 -雪鐵龍公司的注冊資金高達 630億法郎,它在 1989年的規模如下:擁有 16萬雇員,總贏利達 153億法郎,年產車輛 220多萬輛,在法國本土的市場占總市場的 33%,在歐洲市場上的銷售額占總量的 12.7%。PSA公司十分注重挖掘產品的深度和廣度,在細致入微的市場調研前提下開發新品種,公司的汽車以品質良好、性能卓越而深受好評,自 1993年起,公司確立了成為歐洲汽車市場的領導人的目標,因此,它把視線更多地投向世界市場內的其他國家。

航空航天工業是法國的第三大工業,也是在世界上名列第三的工業。這一工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就已經十分發達,但在二戰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戰後國家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資源進行重建,使之又恢複了往日的輝煌,各種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都處在世界的前列。

除了自成體係的汽車業和航空航天工業外,在其他行業中也有一大批出色的赫赫有名的跨國企業,比如法國石油公司,它與其子公司、分公司和參股公司共同組成了托塔爾石油集團,是法國最大的石油聯合企業,營業額也處於世界前六位。還有法國通用電氣公司,創建於 1898年,自上世紀 6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在吞並及購買了大量股份之後,已經發展成為法國最大的電氣和電子工業壟斷集團,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 7家電氣電子工業公司中的一員。再如湯姆遜 -布蘭特公司、聖戈班公司、米其林公司 ……此外,法國在紡織品工業、化學工業、建築業、金屬業乃至出版業都有許多叱吒風雲的大公司,它們已經構成了法國國內經濟和對外發展的中堅力量。

猶太人把世界當做賺錢的舞台,法國人把世界當做市場,其實都是一回事,有異曲同工之妙。市場大,商機就多,財富的積累也就快,把世界當做市場,是最好的經商之道。

“卡丹帝國 ”的奇跡

法國是一個有著極強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的國家,珍惜法蘭西的傳統和體現法蘭西的時尚的精神深深地植根於法國人的頭腦之中。這是法國商人能帶動法國人的風尚、法國商品 (尤其是時裝 )能帶動世界流行潮流的重要意識根源。

在法國,讓法國人引為自豪的除了象征著法國的瑰寶及精神的盧浮宮和埃菲爾鐵塔外,屈指數來的就是法國的時裝。所以談到法國人,就不能不提到法國的時裝,因為時裝已經成了法國的一種商品象征和文化象征,讓世界各地的服裝潮流都以巴黎的風尚馬首是瞻。

高級時裝一直是法國時裝的代名詞,多年來它都以其精湛的藝術品質和高貴的消費群體主宰著世界時裝潮流的動向。每年在世界各大城市中,來自巴黎的高級時裝展示會、新聞發布會林林總總不下百場。無論是前來觀摩的新聞記者、時裝評論家、生產廠商,還是設計師本人,內心裏都把這些展示看作是法國服裝藝術最好的推廣,它需要立意的創新或懷舊回歸,需要大膽前衛或精致細膩,而唯一不適用的就是迎合市場。因為這是為了藝術,為了把法國的藝術象征帶給世界,讓世界的時裝舞台耳目一新,為了展示一種流行的價值觀念。

皮爾 ·卡丹 (Pierre Cardin)是法國時裝界中的佼佼者之一。所以說到法國時裝就更不能回避皮爾 ·卡丹為他的事業經營起來的 “卡丹帝國 ”。

皮爾 ·卡丹在上世紀 50年代白手起家,至今已經成為法國最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當記者問及他的知名度時,他說: “我在戴高樂、布麗姬特 ·巴鐸 (著名電影明星 )的時代之後,位居第三。 ”這絕非誇大其辭,如今在世界 80多個國家內,大約有 600家工廠和企業製造 “卡丹 ”牌和 “馬克西姆 ”(Maxim,又譯為 “美心 ”)牌的各種用具,從時裝、香水、家具、裝飾品到建築大樓、汽車、飛機,幾乎一切有形的東西都被包羅在他的巨大帝國中。

皮爾 ·卡丹從服裝業起家,他以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了解市場需求的能力一次次設計出新穎奇特的時裝,他的時裝以樣式新奇、做工精細、質地華貴取勝。40多年來,他始終是法國時裝界的先鋒派人物,他對記者說: “我已經被別人罵慣了,我每次創新時都受到辱罵,但是罵我的人常常學我所做的東西。 ”卡丹的服裝業早已成為法國時裝和世界時裝的先驅。隨著他的知名度與日俱增,他的帝國也開始從時裝的原形中伸展出來,走向各種邊緣產品,除了高級男裝外,他還開始經營童裝、手套、圍巾、挎包、鞋、帽,還有手表、眼鏡、打火機和化妝品,並且逐漸在國外獲得了經營許可權。

皮爾 ·卡丹之所以能拓展自身品牌的一個奧秘就在於他敢於打破傳統,為他人所不敢為。他最早提倡轉讓設計和商標,進行利潤提成 (一般提成率為 7%至 10% )的經營方式。這也是先從時裝業起步的,由於銷售的高級時裝售價昂貴,售量有限,所以卡丹把自己的名字以專利權方式轉讓給一些大規模製造成衣的廠商,利用他的名字和設計的知名度,結合大批量的生產,使銷售數量直線上升。如今他已經把這種經營方式延伸到各個領域,但他隻允許 “最好的產品 ”擁有他的品牌標誌,目前全球有 840餘種不同產品以 “皮爾 ·卡丹 ”為品牌,產品種類之多讓人歎為觀止。 1988年時有估計,以卡丹品牌為標記的產品總價值在全球已經達到 12億美元,卡丹從中可以抽取近 7500萬美元的 “名義費 ”。

現在的卡丹帝國在全世界有 30家時裝店, 5000多家零售店,僅巴黎就有近 300家,有 8萬多名工人在各地的工廠車間直接或間接地為他幹活,他甚至擁有自己的銀行,並且在戛納有一個私人碼頭。但卡丹帝國的基礎始終是服裝業,所有其他的產品包括馬克西姆餐廳在內都是在卡丹時裝這個原品牌之上的延伸。正是有時裝業這個鞏固而又堅強的支柱為後盾,還有皮爾 ·卡丹高度的創意和大膽的設計運用,才會有這個讓世人矚目的龐大帝國的存在。卡丹帝國體現出法國以產品為陣地的網絡化銷售觀念,在皮爾 ·卡丹身上也體現出法國商人藝術、個性與商業視覺的絕妙結合。

對於那些以自身產品為命脈的法國商人而言,推陳出新是不斷進取,進行自我挑戰和市場挑戰的優勢策略。對那些經營進貨產品的商人而言,以新求勝就意味著特別注重商品或產品的新穎性,以新、怪、奇、多招徠消費者。

打破傳統,推陳出新,這是皮爾 ·卡丹成功的奧秘,引領服裝時尚的潮流,不僅能吸引世界眾多女性的眼球,還會帶來豐厚的收益。

與法國人的交往和禁忌

富含激情、崇尚浪漫的民族性格,決定了法國商人熱情、開放的處世態度,與之交往,並不存在特別的困難。

法國商界盛行握手禮。被介紹與人相識時,通常都應握手致意,與此同時,法國人常常會說: “Enchante, Monsieur”(先生,幸會 ),以示歡迎,外商如以同樣方式作答,自然使對方高興。但是應注意,告辭時還要與已被介紹過的所有的人逐一握手告別。

與法國人商談時如作自我介紹,通報一下自己的姓名以及於所在的公司擔任的職務即可。

法國商人的民族自豪感很強,有時甚至有些自傲, “沙文主義 ”這個詞出自法國絕不是偶然的。法國人在談判中,常常喜歡流露出 “老子天下第一 ”的情緒。他們的天性是比較開朗,而且非常重視交易過程中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有著注重人情味的傳統。他們總是小心謹慎地進行試探性的小額訂貨,在尚未互相成為朋友之前,他們從不與你做大筆生意。

在與法國人進行商務交往中,切忌隨意以名字稱呼對方,除非對方要求,一般隻稱 “Morsieur”(先生 )、 “Madane”(夫人 )或 “Mademoiselle”(小姐 ),而且無須加上對方的姓。如果事先不知道某一位女士是否已婚,通常應該稱她為 “夫人 ”,而不能稱她為 “小姐 ”。對年齡較大的單身婦女通常也宜以 “夫人 ”相稱,以對其年長表示尊敬。對老年婦女不可稱其為 “老太太 ”,當地人視此稱呼為一種汙辱性的語言。向法國同事介紹或提到自己的妻子時,不要稱她為 “太太 ”,而應稱為 “我的妻子 ”。在法國,隻有年長者或職位最高的人,才有權首先表示喜歡別人用名字稱呼他。首次拜訪法國某公司,應主動向對方接待人員或行政秘書遞上自己的名片。

法國商人崇尚個性張揚,追求高品質生活,衣著打扮充分顯示個性。在他們看來,衣著代表著一個人的修養、身份與地位。法國商人總是想從衣著方麵先聲奪人,以奢華的氣勢來壓倒談判的對方。因此,在這種談判場合,為了不使自己相形見絀,應盡可能穿上最好的衣服,打扮得華而不俗。

法國人的時間意識是單方麵的。在商業交往中,他們自己經常遲到,但他們卻總能找到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加以解釋。如果客商由於什麼原因而遲到,他們就會很冷淡地接待你。所以,在和法國商人交往時,不要遲到,否則難以被原諒。

在法國不宜選用英語作為商談語言。法國商人與客商進行商務談判時,即使他們能講英語,他們仍會堅持用法語來商談。

在談判時,法國人喜歡聽人家侃一些關於社會新聞或文化藝術方麵的話題,充分顯示了他們浪漫的天性。

法國人在談判過程中喜歡先為協議勾畫出一個輪廓,然後再達成原則性的協議,最後才確定協議上的各個方麵。

法國人簽訂合同與德國人不同。德國人要嚴謹地審視每一個條款後才肯簽字,而商業作風獨特的法國人則在協議條款的 50%達成時就簽字了。在他們看來,一些次要條款完全可以在合同執行過程中雙方協商解決,因此協議經常被要求變更。

法國人十分注重交貨的準時性,尤其是季節性較強的商品,交貨期更是在達成交易時重點討論的話題之一,如夏天用的草地毯、海灘席,要求對方必須趕在四五月份到貨,聖誕節用品在九十月份到貨。

法國人舉辦沙龍的習慣蔚然成風,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沙龍文化的延展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無論是居家環境裏的沙龍,還是社交界其他形式的沙龍,初加入者都應事先有所準備,切不可唐突和魯莽。

法國人寬容幽默,與法國商人合作,最忌過於計較,應盡力避免生硬死板,缺乏生氣。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隻有一種,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

此外,在歐洲,法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家,在漫長的曆史積澱中,該國國民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風俗傳統,與他們合作做生意,還要了解一下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社交禮儀和禁忌。

和眾多信仰基督教的歐洲國家相同,法國人最忌諱的數字是 “13”和 “星期五 ”,一定要避諱。

在顏色方麵,法國商人忌諱墨綠色,因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被納粹德國的軍隊占領,墨綠色容易使人聯想起當年著墨綠色軍裝的納粹分子。法國人平時對黑色的使用也比較謹慎,他們一般將黑色用之於喪禮,遇到喪事,人們送葬時穿的衣服、係的領帶、戴的禮帽、披的圍巾及麵紗,都是黑色的。

法國商人偏愛藍色,把藍色看成是寧靜和忠誠的色彩;對粉紅色也較為喜歡,認為粉紅色是積極向上的顏色,給人以喜悅之感。法國人視鮮豔的色彩為時髦、華麗、高貴的象征。在法國東部地區,流行男孩穿藍色、少女穿粉紅色。法國人以色彩表示味覺時,甜味用橙黃,酸味用綠色,苦味用黑色,鹹味用青色。

圖案方麵,法國人忌諱孔雀、仙鶴和菊花圖案,因為他們認為孔雀是禍鳥,仙鶴是蠢漢和淫婦的象征,菊花則是喪花。法國人也不喜歡核桃和杜鵑的圖案。對任何可能與納粹德國產生聯想的圖案,也在禁忌之列。

法國人樂於見到公雞和鳶尾花圖案,他們視公雞為國鳥,尊鳶尾花為國花。法國人歡迎抽象型的圖案,喜歡在禮品包裝上使用聖誕花之類的圖案,習慣在酒的標貼上采用花和麥穗的圖案。

法國人個性張揚,富含激情,寬容隨意,因此很容易接觸,了解了其生活習慣、禁忌等,便不難與之交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