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扮演時尚的角色 ——法國商人的生意法則(2 / 3)

蘇立茲具備作家應有的無限想象力、精深的見解和獨到的描寫技巧,這一切也都來源於他二十餘年從事商業和金融業的經曆。但他的不足之處在於,他不善於給一個上好的故事安排一個堅固的框架使之不至於零散分離,於是他就和他的好友盧 ·迪朗合作,迪朗恰恰彌補了蘇立茲的缺陷。從他的第一本小說《金錢》開始,兩個人就合作操刀,先由蘇立茲寫成一個梗概,再由迪朗加以潤色,一部有血有肉的豐滿的小說就可以麵世了。蘇立茲還有一個資料庫,其實是他雇傭的十幾名資料研究員,這批被稱為 “蘇立茲銀星係 ”的研究人員都稱得上是國際問題、貿易金融和交易買賣等方麵的專家。這就是有名的 “蘇立茲文學體係 ”。這套他用於文學創作上的體製同樣適用於商業和經濟:一個好的決策者要為一個企業建構良好的框架,再任用出色的助手為他的大廈添磚加瓦,同時為做好一筆生意,就必須詳盡地調查各種材料,擁有一個廣泛的信息網絡,時時刻刻傳遞著最迅速又最敏感的經濟話題。

在法國,人們又是把這種欲求的勃興同科爾貝爾的名字聯係在一起的。科爾貝爾是路易十四王朝的財政總督,他的一個著名的致富口號是:“國家要強大,首先在富有。 ”為了使這個簡單的道理對法國人更具誘惑力和說服力,科爾貝爾頗費了一番口舌,他說: “隻有黃金和白銀才能給國家帶來富足和各種必需物。哪個國家的國民所開辦的工業吸引的黃金和白銀的數量越多,這個國家就越富有。 ”科爾貝爾的重商主義就是以這樣的理性邏輯推理開始的,而且在製訂整個國家的經濟政策的過程中,科爾貝爾始終遵循著同樣的理性主義精神。

所以金錢隻有和這種自豪感聯係在一起,才對法國人產生說服力。

一種思維如果形成定式,就不易再有新的發展。人們通常都是為了積財而先治學,而法國人卻先積累了財富再去治學,這才是真正的為了治學而治學。

有錢花在廣告上

法國是一個廣告業發達、對廣告特別敏感的國家。在法國,廣告被認為是最有效的促銷手段之一。法國商人認為廣告的價值在於 “花錢買錢 ”,所以他們往往不惜重金去製作深入人心的廣告。 1986年法國廣告刊登費總額高達 444億法郎。

世界聞名的科澳克白蘭地每年向全世界近兩百個國家和地區出售上億瓶白蘭地,隻此一項貿易,每年就能為法國賺取 50多億法郎,但廠商一直都堅信,好酒也要好廣告,其每年投入廣告的費用就高達 10億法郎。法國最大的廣告主是標誌 -雪鐵龍公司,在 1991年,該公司投入的廣告費就達 2.34億美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效率最高、影響最大的推銷辦法就是廣泛地做廣告。法國商人善用廣告是眾所周知的,他們講究 “錢要花在刀刃上 ”。出一份錢做出的廣告就必須是成功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廣告商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使得法國的產品廣告花樣百出,讓人眼花繚亂,回味無窮。

法國有許多家傑出的廣告商,他們有的專業性較強,擅長於做某類產品的廣告;有的則與某種傳播媒介有特別密切的關係。法國廣告的設計曆史講究標準化和多樣化兩種風格。他們要使一個產品在整個歐洲站住腳,采取的是標準化策略,即廣告的基本風格和主要部分在整個歐洲保持不變。

“廣告之父 ”拉斯克早在 20世紀 20年代就發表過一番議論,說廣告公司實際上並不代表製造商,而是代表了消費者。如今看來,這番在當時頗有些忤逆的言論卻是十分易於理解的。產品定位已經成為廣告策劃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戰略部分。定位的前提是進行市場調研,法國商人可謂深諳此道,在為產品設計出一個形象之前,先確定它在人們心目中占據的位置,在此基礎上才會孕育出令人滿意而且有效的廣告來。

法國商人為產品選擇的定位是突出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和強調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優勢。按照英國的一位著名廣告創作師戴維 ·伯恩斯坦的看法,所有廣告做出的承諾都是圍繞人的九種欲望中的一種或幾種而發的,這九種欲望就是自我保養、愛他人、自我表現、羨慕、怠惰、縱欲、貪吃、自豪和貪婪。這就是所說的研究動機的方法,其中的九種欲望雖然不夠完全,可基本上代表了消費者的諸多心理。在法國,在一些同類產品眾多、內在差別微小的營銷商中,往往都會按照對消費者的心理定位來設計產品的形象,並以廣告的形式表現這些形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對品牌的側麵宣傳效果。

法國人的想象天才和藝術情趣常常在一個個獨具匠心的廣告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布勒斯坦為 ROSY婦女內衣設計的廣告,已經成了法國產品廣告中的一次創舉,一個成功的力作。當時是在上世紀 60年代,ROSY尚是一個僅擁有幾名女工的小廠,布勒斯坦用他的藝術匠心為該廠產品設計了一幅廣告:一位雙臂環胸的裸女,體態優美,構圖簡單,整幅廣告看不到產品的一絲影子,隻是在她環抱的臂彎之間有一支初放的玫瑰。這個廣告一出現就轟動了整個法國,它以獨具一格的純美氣息和藝術感染力打動了法國婦女,最重要的是,它使一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廠變成了歐洲婦女內衣業諸強中的一員, ROSY的鮮花從此深深地植根於法國乃至歐洲女性的身上。

法國商人在使用定位策略營銷時注重產品的真實感,所以在他們的廣告中是不會看到什麼 “譽滿全球 ”、“銷量第一 ”之類的語言的,因為這在他們看來,都是虛偽的毫無價值的。他們的定位就是要 “到位 ”,要用消費者的心理打動消費者,確實有種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的人情味。因此,在同類產品的眾多競爭 (包括廣告競爭 )中,也沒有彼此之間針鋒相對的那種比較型廣告,以把競爭對手明裏暗地的貶低來抬高自己的地位,這在法國商人眼中是不可理解的。他們的定位策略是相對於直銷、硬銷而言的軟銷策略,比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這種方式常會喚起目標受眾的共同要求和共同心靈感應,而促成他們的購買行為。

法國商人也十分注重廣告媒介的選擇,他們認為這一點往往對廣告效果的影響很大。法國的廣告媒介有報刊、招貼、電影、廣播、電視和直接廣告等。 2003年,法國廣告費用總額為 73億美元,其中雜誌占 15億,電視占 25億,報紙占 15億,招貼占 8億,直接廣告占 5億,廣播占 5億。從中可以看出,雜誌是刊登廣告較多的地方,在行銷全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法國期刊中登載有大量的商業廣告。生意人十分注重選擇適當的雜誌以形成自己的讀者群。

充分利用電影院放映故事片間歇的廣告機會,是商業廣告無孔不入的又一特征。因電影院遍布全國,又都可以預訂映登廣告,因此廣告完全可以做到地理上和時間上的集中播放,效果甚佳。

當今世界,善用廣告策略的商家多如牛毛,各行各業的廣告鋪天蓋地,隨處可見。廣告策略已經成了商家搶占市場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懂經商的人都知道,花在廣告上的錢並不白花。

以女性為中心,賺女人的錢

法國女性享有特別的優待,這是不爭的事實。英國商人講究紳士風度,在公開場合禮待女性,雖然也是事實,但他們對女性的尊重,畢竟是有條件、有限度的,亦即受具體環境和相處對象的製約。在法國,女性優先蔚然成風,而且無處不在。

在法國社交界,除極為特殊的情況外,都應把陌生賓客先介紹給女性朋友,女性在與男性交往時,隻有她先主動把手伸出來,男子才能伸出手與之相握,否則,男子不能主動與之握手,隻宜點頭致意。在男女初次見麵時,女子可以不與男子握手,點頭致意即可。當然,若是女主人,情況就不同了,一般都會主動伸出手來表示對客人的歡迎。

在社交場合,除一方年齡或地位與對方很懸殊時,應先把年少的介紹給年長的、把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以外,均應先把男子介紹給女方,然後再把女子介紹給男士。

參加舞會時,男子若是帶有女伴,應該先帶她去見女主人,然後與她跳第一場舞。舞會期間,男子應處處照顧女伴,最後還應該請女舞伴跳末場舞,然後領她一起去向女主人告辭,並將她送回家。

在飯店,男女可相約在一起吃飯或是男子邀請女子去吃飯。進門時,男子應走在前麵為女士打開大門;如果需要自行尋找座位時,男子應走在前麵為女士找好座位並幫女士把椅子挪好。坐定後,男子一般要先征得女士的同意後方可開始點菜。進餐時,與侍者的一切交涉一般都應由最初點菜的人負責。餐畢,男子應照顧女士穿戴整齊,然後為女士打開大門,請女士先行。

無論在汽車、電車還是火車上,上下車時都應是女子先上先下。上車後,男子要設法先為女士找到一個位子,然後再為自己找個靠近她的座位坐下。如果在女士的近旁找不到合適的座位,就應該站在她的身旁,以便隨時保護她。一句話,無論何時何地,男子均有照顧婦女的義務和保護婦女的責任。

其實,從法國最享盛譽的時裝和香水,也能得知其以女性為中心的社會特征。無論是在家庭、職場,還是各類社交場合,男性的時裝,除了西服、休閑裝兩大類,很難有更高明的設計。所有的時裝,絕大多數是為女性所設計的。香水同樣如此。法國男人也喜歡香水,甚至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男人,但歸根結底,仍不及女人。人們甚至很難說清,法國時裝和香水的馳名,是基於商業傳統,還是得益於法國女性在社會生活中享有的優越地位。

不管怎樣,法國商人還是把賺錢目標鎖定在了女人身上。寬大的 “T”字形走台上,風姿綽約的模特兒用她們優美的曲線最大限度地表現著設計師的個性創作。隨著閃光燈的頻頻曝光,我們看到的是設計師自信的笑容,聽到的是他們預言家似的宣告來年的世界時裝流行趨勢。然而,我們看不見、聽不到的卻是錢、錢、錢。各大時裝公司開足了公關的馬力,利用傳播媒介大造聲勢,使本公司旗下的設計師所設計的服裝有最充足的曝光率。連篇累牘的專欄文章,鋪天蓋地的宣傳廣告,渲染吹捧的名人訪談,這一切消耗的不是紙張,也不是感情,而是大把大把的鈔票。那些雖不乏個性和創造力但沒有大公司撐腰的時裝設計師,就湮沒在這鈔票的汪洋之中了。

於是,這世界,隻有錢成了最有個性的東西。當然,在女人身上賺錢是法國商人的一個法寶。談及法國商人,就不能不想到把時裝風範帶給法國人自己和全世界人民的那些服裝商業神話中的藝術大師們。如果沒有法蘭西民族濃鬱的文化藝術傳統為底蘊,巴黎是不會出現那些才華橫溢、盡顯本色的時裝大師的,也就不會出現獨領風騷的法國時裝。

或許隻有在法國,時裝業才會被納入政府文化部的管轄範圍,將一門產業用如此特殊的形式提升到文化藝術的高度,受到如此尊崇的對待,恐怕也隻有唯美感性的法國人才做得出來。然而在時裝界也存在著這麼一個特別睿智的悖論:在時髦與商業之間,時裝大師們遊刃於高級時裝與大眾成衣這兩個涇渭分明的陣營中,從容地體現著法國商界的不同層麵。

另一項賺女人錢的法寶是法國香水。

據說,最初香水的發明者和早期製造者,竟然是在陰暗簡陋的工作間裏和那些散發難聞的牲畜味的髒皮子打交道的臭皮匠。他們最初是為了做帶香味兒的羊皮手套,後來他們把目標向上層社會追趕時髦的婦女身上轉移,為給女人製造一種迷人的味道,臭皮匠們創製了爐火純青的香水提煉技術。他們沒有想到,在以後幾個世紀的發展中,香水成了今天法國商人賺女人錢的重頭戲。

法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香水和化妝品出口國。自從 1990年以來,法國在香水和化妝品方麵的出口一直占該行業世界貿易的 35%左右,遠遠領先於隻占 11%市場份額的美國。在其出口產品中,45.6%為香水, 37.8%為美容化妝品, 11.6%為洗漱用品。法國產品的出口對象主要是歐盟各國,約占 49.9%;其次是歐盟以外的歐洲國家,約占12.1%;再其次是亞洲,約占 11.2%;對北美的出口約占 10.3%。法國該行業的出口曆年保持較大的順差紀錄, 1994年的順差達 217億法郎,從而使該行業成為法國第三大貿易順差行業。盡管近年來法國香水麵臨來自北美和亞洲國家的巨大挑戰,但法國香水在世界獨領風騷的局麵並沒有改變。

尊重女性體現了法國人的騎士風度和浪漫個性,賺女人的錢體現的卻是法國商人的經商智慧和理性的一麵。

與男性世界相對的是女性世界,女性群體支撐著世界的另一半天空,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消費群體。在尊重女性群體的同時,思考如何去賺女性的錢,不失為經商的上策。

世界就是市場

二戰之後,同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樣,法國的商人也開始向國外發展,以世界為市場,向國外直接投資,建立跨國公司,從而形成從國內到國外,從生產到銷售,包羅萬象的規模龐大、財力雄厚、技術先進的跨國壟斷體係。

不過,法國的跨國公司在經濟實力和投資規模上與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比起來要略遜一籌,但它們卻總是有種後來者居上的勢態,揚長避短、深謀遠慮,可謂是它們經營中的優勢。近些年來,法國的跨國公司在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拉丁美洲的成就與發展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法國政府和其跨國公司的聯係十分密切,政府不但大力支持本國跨國企業的發展,而且自身也是一個積極的對外直接投資者。法國政府的對外投資是全方位的,對於股金、技術設備和企業管理都是統攬全局來加以考慮的。跨國公司在國外的 “投入 ”側重於先進技術和現代化企業管理而不是股金,這一點是法國與其他發達國家海外投資的一個最顯著的不同。美國往往是利用資金優勢,采用強硬手段占取多數股權,有一種經濟霸權主義的氣勢;法國恰恰反其道而行之,通過掌握技術領導權、管理權、銷售權等軟性手段來加強合作和控製,一方麵達到了目的,另一方麵也受到所在國的歡迎和看好。當然,法國跨國公司的經濟實力比較薄弱,也決定了它們不能急於求成的現狀,特別是在西歐及美國的跨國公司,一般說來更是不敢輕舉妄動,而是采取有效的 “滲透 ”戰略,按部就班地進行擴張和發展。

法國的國有跨國企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許多以前由家族集團創立的私人企業也在國有化運動中先後被政府接收。歐洲共同體的存在和發展,也加速了法國跨國公司的發展,法國國內壟斷公司之間的合並與集中,同樣加快了這種進程。其中規模最大的,要算是上世紀 60年代末有色冶金業中的猶齊納公司和庫爾曼公司的合並,在上世紀 70年代初又合並了製鉛壟斷組織貝西奈公司,三家公司合並後的聯合集團如今穩坐西歐有色冶金業中的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