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公務是公務,燒酒是燒酒 ——德國商人的經商韜略(3 / 3)

德方充分利用了簽約中的漏洞,令中方有苦難言,可見德國商人重視簽約的程度要比中國人認真很多很多。

有人說德商履行合同時就是一隻時鍾,精確無誤。比如簽訂某月某日至某日付款,已經到了最後期限仍無消息,那麼最後一日的 24時之內他肯定付給你,也許距最後時刻僅有幾分鍾。倘若他有特殊情況,必定提前商定,這一情況或許早已寫進合同。所以隻要是簽訂了合同的事,你就不必擔心。

德國商人這種視 “合同如鐵定,法律如山峰 ”的經商性格,就像他們拘泥於形式的民族性格一樣,一同依附在現代文明的軀殼之下,發揮著它不可預知的魔力。

奉公守法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尺度,生意場上更是不能離開這個原則。

德國商人的國外 “飯碗 ”

德國商家端的是國外飯碗,他們的 “上帝 ”在世界各地。他們的生意專門賺外國人的錢。哪個企業產品出口多,銷路廣,向世界滲透力強,哪個企業便春風得意。和德國的其他許多方麵一樣,德國商人的出口貿易之道也令人費解。德國的勞動力成本很高,又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會係統之一,它是如何得以保住出口大國優勢的呢 ?答案在於德國的文化。很多人錯誤地認為:經濟製度就是永恒不變的市場力量的總和與不可侵犯的經濟規律的相互結合。這已由漢普頓 ·特納雄辯地證明。其實這是極為錯誤的看法。在任何一個國家,經濟行為都反映出促成這種行為的文化和曆史因素。就德國來說,對秩序的需要、對安全的渴望以及責任感都直接反映在德國的市場經濟中。

德國資源貧乏,原料靠進口,產品靠出口,對外經濟在這個國度的經濟生活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西方工業國家中,德國是最大的對外經濟依賴國。因此,從一開始,德國就決定使自己同世界一體化,並擁護國際分工原則。與此相對應,德國一貫奉行減少關稅及其他貿易限製,為對外經濟提供最寬鬆的政策。

美國商人有時會覺得很難理解德國的經濟製度為什麼能夠長期運轉良好。這是因為人們隻是從兩個典型的美國文化視角來看待這一製度。一是美國人信奉個人自由,極不喜歡任何限製個人自由的東西;二是他們相應地認為,沒有管製的自由市場自有一隻 “看不見的手 ”,它會最有效地組織好經濟。因此,任何對自由市場運作的幹涉都是不相宜的。由於德國人對秩序和安全的需要,德國的經濟的確是管製頗多。然而,這一製度運轉良好,這不僅表現在德國有很高的生活水平,還表現在德國的出口統計數據上。雖然德國的自然資源嚴重短缺,人口隻有美國的 1/3,但在爭當世界最大出口國的競賽中,德國常常和美國不相上下。

德國 1/ 4的從業人員為出口而工作,出口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 27%。德國的十二大貿易夥伴統統是西方工業國,貿易額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 76%。 12個國家依次是法國、意大利、英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美國、瑞士、奧地利、日本、瑞典和丹麥。最重要的出口市場是法國,占德國全部出口的 13%。德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德商把汽車、化工、機械,更多的是技術出口給中國,德國人把中國的人民幣變成馬克裝進腰包,卻露給中國人一張嚴肅而得意的臉。

在德國,人們把大公司和中型公司分得很清楚。德國人稱中型公司為 Mittelstand,這些中型公司對德國的經濟極為重要。德國一些最大的公司如大眾、戴姆勒 -克萊斯勒、寶馬、巴斯夫、赫斯特、拜爾、克虜伯和西門子等,都是汽車、化學製品、機械和電氣電子行業的世界知名公司,這些大公司為人們所熟知,占到德國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是德國出口和經濟成就的主要貢獻者。

為德國賺取外彙淨額超過 200億馬克的四大類商品是汽車 (675億馬克 )、機器 (620億馬克 )、化工產品 (328億馬克 )和電子電器產品 (214億馬克 )。原西德對原蘇聯、東歐各國的出口,在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是最高的。這些國家習慣使用德國貨,對德國產品似乎很有感情,德商便頻繁地活躍在這片土地上。兩德統一後,德國的進出口能力有所增強,雖說東部出口額隻占全國的 2%,的確很小,但長遠看,兩德統一對歐洲經濟貿易關係將產生重大影響。德國《經濟周刊》曾估計,從 1993年起,東歐改革將使西歐企業的利潤每年增長 1個百分點,而歐共體統一大市場的建立頂多增長 0.2-0.5個百分點,從歐共體最新統計資料來看,近年來東歐幾國與歐共體的貿易 40% -50%是與德國進行的。德國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

在 19世紀,德國貴族為了防止中產階級政治勢力的擴張,貶低一切通過工商業發展起來的財富和權力。對於那些有左翼傾向的有教養的德國人來說,工業家對納粹的支持和與納粹的合作更是表現了商業的缺陷。這些人指出一個經常被忽略的事實,即第一批集中營就是用來關押德國的工會領導人、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以及其他被納粹視為敵人的人的。那一時期對外國勞工和德國工人的剝削是曆史的一部分,而今天的德國人正在試圖淡忘這一切。近幾年德商把目光又盯住非洲市場,與非洲國家的貿易大大超過了與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這是由其地理位置和曆史傳統決定的。

德國私人對外投資額近年來不斷增長。投資的原因多種多樣。出於專業市場的考慮,或地理條件、銷售市場的保障和擴大,以及圍繞最新工藝技術的競爭都可能是其中的一種原因,像中國的上海桑塔納和一汽捷達轎車廠便是這方麵的典型。我們不僅獲得了德國的資金,同時獲得大眾汽車製造廠的工藝技術、企業管理知識。兩國技術人員的合作,已使桑塔納轎車的國產化達到了 80%以上,真正實現了 “洋為中用 ”。

賺外國人的錢,在表現愛國主義的同時,也成了一種經商的策略。

勤奮的領導者

一位去德國考察的官員回國後,有人問他去德國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他隨口說: “哎呀,德國的上層人最苦 !”

德意誌民族性格中最為突出的是榮譽感。為了擁有一種榮譽,“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躋身於上層的巨富、官員、科技精英,哪一個不是以極大的犧牲精神,孜孜不倦地為榮譽而獻身?他們的人生除了獲得榮譽外,便是一派艱辛,他們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實現了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物欲和精神欲。

德國生產高度社會化、專業化,嚴格遵守統一標準。一個工廠的產品或一項工程建設項目,會涉及幾十個、幾百個甚至上千個企業部門,而且會涉及企業內部的許多生產環節。要使這樣一個複雜的係統協作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就要正確製訂和貫徹許多人員的管理條令、技術的運行標準。隻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生產有所保障。完成這一舉措需要優秀的管理人才,在這個燃燒的熔爐裏,也鍛煉出真正的管理人才。

德國經濟已經形成某種格局,企業管理水平非常高,即使一個小型企業,也照樣管理出一定的水平。能夠做一名領導人員是天才的體現,是一個被崇尚者。這不隻關乎他的榮譽地位,更重要的是他所發揮的作用令人尊重和敬慕。每一位領導人才在步入其崗位之前,都已經曆了苛刻的嚴格篩選,他必須是高學曆、高素質,有較好的實踐能力和經驗,一般從打工做起,飽嚐過被管理的滋味,體驗過管理者的作用,因此才有資格上崗。上崗後又經過試用,的確力壓群雄,有較強的競爭實力,才能夠正式就位。有朝一日,又一位強手超越他,他會心服口服地讓位。

雖然經曆了這麼多拚搏才當上領導人,但擔任德國的領導者並不那麼輕鬆。德國的官員和企業領導人,有 2/ 3的人休假少於根據法律或合同規定可以享受的假期。根據慕尼黑海德裏克和斯特拉格爾斯國際企業顧問公司的調查,德國企業領導人員一年平均隻休 18.5天,他們每周不折不扣地工作 55個小時,還不包括他們帶回家裏幹的工作。德國經濟和社會政策研究所的調查報告稱,隻有 17%的各界領導人完全使用他們的休假權利。

在幾乎所有的娛樂場所和度假村以及旅遊勝地,我們看到的盡是普通的雇員和其他社會中下層人士在 “瀟灑走一回 ”,而高貴的上層人士則每日心弦緊繃,來去匆匆,忙得焦頭爛額。他們不是迫於壓力,無奈而為,無暇消遣,而是把獻身和勞頓當作上層人士的驕傲。既然躋身於此,就必須幹出成就,不惜一切代價以成就體現自我的價值,一種榮譽感召喚他們的勤奮,激勵他們的勤奮,同時也在褒獎他們的勤奮。

德國人本身的勤奮,舉世矚目。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創始人、世界著名的汽車設計大師波爾舍在設計大眾汽車的造型期間,在倫敦的圖書館裏因日久天長地走動,竟在地毯上留下自己深深的腳印。他是勤奮者的典範。

但德國的上層人士,不論行使何種領導權,光靠勤奮是行不通的。他的競爭殺手鐧是管理藝術,他絕對不會日複一日地開開會,碰碰頭,研究討論,學習文件,喝酒吃飯 ……值得借鑒的是德國人會少,而開會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事情。如果將諸多人聚集在你的麵前,聆聽你長篇大論的報告,而與會者又與你報告的內容沒有直接和具體的關係,聽後令人失望,這是犯法的。你是在剝奪別人的財富 ——時間。

所以,我們完全能想象出上層人的勤奮,是實打實沒有水分的,事事響當當。問題是勤奮趟著難題走,成就才是可觀的。作為身居要位的領導者,時刻如坐針氈。有任務指標壓來,有監察係統監督,有競爭者挑戰,有失去榮譽的危險,有成功的渴望,有建功立業的雄心,還有輿論界、對立派那雙犀利的眼睛,如何不苦 ?

不止如此,德國人在國外工作也同樣具備這種勤奮的精神,體現自我的價值觀令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同樣一絲不苟地工作著。

中國上海桑塔納廠有 35名不同職位的德籍管理者,在我們眼裏,他們有的是高層的領導者,有的是中下層的負責人,但德方輸出時是按高級的管理人才派往這裏工作的。他們個個在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其中一位人士每天都要完成檢驗 2250個汽車部件技術標準的工作,而且一絲不苟從無差錯。正是通過這些人的努力工作,上海大眾汽車的質量才與德國母廠保持一致。眾所周知,該汽車廠人員眾多,不乏管理者,但德籍職工的作用卻一直至關重要,其支柱力量不可動搖。

中國武漢有幾家廠聘請德國專家當 “洋廠長 ”,企業管理水平馬上提高,同時產品質量很快上升,可見管理者這一環節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德國人在我國企業的勤奮美德也被傳為佳話。

國外經常有人指出,中國企業管理之差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絆腳石,當然這其中存在諸多因素,有政治的、經濟的,但在中國有個觀念是:當官的才是管理人才。這恐怕是最需要更正的。

領導身先士卒,必然帶動屬下員工的工作熱情,這是企業領導者經營的智慧,也是經商的一個手腕。

與德國人的交往和禁忌

與德國商人合作,最重要的是如何邁出第一步。因為他們厭惡所有華而不實的東西,我們在與其接觸了解時,一定要有嚴謹認真的態度,要有務實進取的精神。隻要雙方建立起了相互信任,再齊心協力往一個目標前進,就不愁大事不成。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德國人都是理智思維占絕對上風。他們總板著一副冷峻的麵孔,也是在刻意強調自我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認為德國人傲慢,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與人交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對方的尊敬,對傲慢而又酷愛麵子的德國人而言尤其如此。因而在初次與德國商人見麵商談合作時,了解他們的一些社交習慣、禮儀,很有必要。

德國商人被認為是歐洲最老練的商人。這些人紀律性強、謹慎、說話簡單明了。因此和德國商人交往時要嚴謹一些。

德國商人的呆板和保守,也體現在彼此的稱呼上麵。在他們看來,即使在親人和家庭成員之間,以姓名相稱,也是相互尊重的必要體現。與德國商人交往,要注意記住他們的名字,這是相互尊重的前提。在公共場合,除了稱呼對方的名字,還要嚴格地稱先生或女士,最好是綴以相應的頭銜,如 “××博士 ”、“××經理 ”之類,會顯得更得體、更大方,但千萬不能稱兄道弟。

與德國人見麵,若雙方都是男子,脫帽行點頭之禮,是符合禮儀要求的。但動作幅度一定要適度,千萬不宜過大,表情更不能誇張,以免給對方留下輕浮的印象。

凡是謹慎之人,時間觀念就一定比常人要強,前麵已經講過,與德國商人約定見麵時間,寧可提前到達,也不能遲到。即便你自己有解釋遲到的諸多理由,而想得到他們的諒解,也是很困難的。有鑒於此,與之見麵過後,除了遵守基本的交往禮節,完全沒必要找與主題無關的話題閑聊。那樣不僅是敗壞了對方談正事的興致,還會留下不好的印象,簡直就是畫蛇添足。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德國人都不喜歡聽過分的恭維話。因為他們的冷靜和清醒總會理智地告誡自己,在不合適的恭維話後麵,一定隱藏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愛講恭維話的人通常不足以讓人信任。

與德國商人合作,態度決定一切。在選擇是否合作之前,態度一定要慎重,應該把可能的種種結果都預先考慮一遍,進入實質性的接觸後,就要拋棄所有的退卻之想,眼裏隻有目標,也隻該有目標,然後全力促成目標的順利實現。在與德國商人談判前就要做好準備,預先的計劃和謀算非常重要,隻要步入正軌,就等於開弓沒有回頭箭,隻要存在一線的希望,就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切忌倉促上陣;要保持高效率,高標準。

德國商人非常擅長於商業談判,你也許會不知不覺接受了他們全部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按交貨日期準時交貨;苛刻嚴厲的違約索賠條款;他們也許還會要你提供某種信貸,以便在你違反擔保時,他們可以得到補償。德國商人擅長討價還價,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具有爭強好勝的個性,而是因為他們對工作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為了打入德國市場,你一定要在各方麵都幹得十分出色,為了保住市場,你必須保持技術上的領先。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達到並保持高質量的標準。否則,你的技術就會被德國競爭者拿走並加以改進。

隻要你的產品符合合同上的條款,你就不必擔心付款的事情。德國人對其商業事務極其小心謹慎,井井有條,是可以信賴的合作者。

同樣,也正因為德商重合同,守信譽,所以他們對對方也要求苛刻,無論什麼情況,即使彼此特別友好,都毫不留情,哪怕是一頓隨便的宴請你遲到了,主人都會頓生反感。

有鑒於德國商人刻板保守的性格特征,在與其合作時,行為表現應盡可能地符合其審美標準和要求,尤其不能存有違法亂紀、投機取巧之想。一旦他們認為你在投機取巧,對你的信任就會大打折扣,再想進一步合作將變得困難重重。

德國商人強調服從、舉止嚴謹,自然會有非常強的麵子觀念,尤其對德國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和決策者來說,凜然不可侵犯的自尊意識比尋常人要強烈得多。他們認為,洽談的目的是生意成功,雙方都能從中獲利。洽談不是戰爭,不是遊戲,不是賭博,也不是競賽。不應有一方勝利,一方失敗。如果說到得失,應該雙方都是贏家,都是勝利者,都能從中獲利。成功是滿足了共同的需要,不成功是保全了各自的利益,所以並不寄托十分的希望。但一朝洽談,商家雙方見麵,是相當看重的,一定要講究派頭。這樣企業形象才能站住腳。

在與德國商人合作交往時,若有適當的小禮物相贈,是再好不過的,這與德國人傲慢保守的民族性格有關。但送禮物也有送禮物的講究,弄不好,還會適得其反。禮物不能太貴重,否則會讓人產生其他想法。禮物要有包裝,包裝紙不能是白色、黑色或棕色。禮物切忌與菊花、玫瑰、薔薇等實物或圖案相關,否則犯忌。送禮物的時機也有講究,例如是應邀參加主人舉行的家庭宴會,到達時就應獻上禮物,否則,就有以禮物回報主人盛情之嫌,這是不被接受的。

德國人喜歡喝酒,但多是啤酒、葡萄酒之類性質溫和的酒,即便他們的酒量很好,飲酒也很講究節製,從不在公共場合喝醉。當然,如果你對此不察,飲而忘形,以至酩酊大醉,勢必給德國商人留下惡劣的印象。

德國人好麵子、講禮節,但更看重商業合作的實際結果。知曉一些社交場合的必要禮節,目的是為雙方的合作成功錦上添花。牢記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德國人做任何事都是十分認真的,所以與德國人交往,你的態度也必須認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