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科舉改革(1 / 2)

通向洛陽的官道上,一架奢華的馬車緩緩前行,上百的虎狼甲士護衛在馬車左右默默前行。

馬車中俊美的男子額頭上蓋著濕毛巾,妹夫竇泰用手摸著高歡的額頭,“高燒退了,大將軍快好了!”

高歡掙紮著起身,竇泰見狀扶著高歡靠在車廂上坐正,高歡道,“好一個韋孝寬,把我的計策全都看透了,此戰花費心血巨大,我都被累倒了!可惜了兩萬兒郎的性命白白丟了,都是我指揮失誤,我對不住他們啊。”

高歡麵色悲淒,竇泰安慰道,“軍人戰死沙場本是常事,大將軍不必悲傷!”

洛陽城門口,陳寅親自帶著大臣迎接高歡,高歡被竇泰扶下了馬車,“高侯來了,這次你收複三州,居功至偉,朕很高興!”

高歡還想說什麼,陳寅製止道,“不必再說了,玉璧那地方就算我現在去打,結果也不會太好。”

“對於陣亡的將士給加倍撫恤,子女未成年的由朝廷供養到十六歲,讀書一律由朝廷承擔。”

高歡激動道,“臣謝過陛下!”

南北朝時期還是察舉製和九兵中正製選官,上品無寒士,下品無高門。

出生的門第決定了品級,要想做官必須出身士族高門,或者是自身名氣很大被當地縣令舉薦,世家門閥和權貴壟斷了權力,底層百姓很難出頭。

六朝何事,隻為門戶私計,壓迫得越狠,反抗就越狠,所以南北朝的朝廷很容易就被推翻,陳寅決定效仿隋文帝,開科舉。

大朝會中,陳寅開口道,“開春便是仙武元年,朕要選拔人才,恩澤天下萬民,所以特意準備了恩科考試,選拔人才!”

宰相司馬子如出列問道,“陛下,這恩科考試是何意?”

陳寅解釋道,“恩科分為三次考試,第一次在省府考試,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選三十人為舉人,舉人身份可以候補縣令。”

“第二次在京城考試,第一名為會元,選三十人入殿士試。”

“第三次為殿試,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探花,第三名為榜眼。殿試前三名為進士及第,第四名到三十名賜同進士出身,不黜落,隻排名!”

“此次恩科不問出身門第,隻要讀書認字的人都可以參加考試,身家清白,沒有作奸犯科既可。”

司馬子如知道陛下說一不二,誇讚道,“陛下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這是朝廷的大喜事,臣定會鼎力相助。”

世家中有崔家,盧家,王家,等大族在朝廷為官,盧家家主現在是盧雲,任吏部侍郎,盧雲出列道,“陛下,寒門子弟粗劣不堪,怎能比得上我們世家培養的人才,陛下在全國搞科舉不但會寒了世族的心,而且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陳寅看著這中年人跟自己唱反調,“盧侍郎可真是憂國憂民啊,天下的官位就是你們世家說了算?平民百姓不算人,就你世家有人才?”

“平民百姓生活困苦,還要幹活養活自己,哪有時間讀書!臣說句不敬的話,天下人才還是世家出的多!”

謊言不傷人,真相才是快刀,陳寅不得不承認,從古至今人才大部分是從世家出來的,人渣也是一樣。